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的应用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的应用

摘要: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含义的阐述,分析传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提出深入研究和挖掘、注重传承和发展两个原则。文章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按照符号学的方法分为显性符号和隐形符号,从中国传统吉祥色彩、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中国传统纹样图形及忠孝文化等方面,分别对显性及隐性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包装设计

商品包装作为商品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是商品无声的推销员,因此对商品包装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包装设计的创意性也往往成为商品售卖的关键。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体现民族文化观念、思想、情感、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传统艺术文化的精神观念、思想意识及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的融合既有利于包装设计的创新发展,使包装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也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1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阐释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的文化艺术是符号化的行为与思维的共同产物,是符号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特征。他提出“所有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人类创造的文化活动都是一种符号化的形式表达。文化符号系统表现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人类普遍情感,是人类普遍情感的物质载体,文化符号就是记录、传递、保存人类文化活动的媒介。罗兰•巴特在功能符号概念上认为符号体现的是一种指代关系,即用一个符号指代另一个符号。符号的指代关系分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即纯相关物,所指为事物的意义再现,是符号的使用者通过符号所指的“某物”,能指与所指是符号的两个相关物。“意指”则可以理解为是将能指与所指结成为一体的行为过程,该行为过程便产生了符号。民族文化符号是指一个民族或区域的社会群体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文化特征的符号,它是该民族的思想观念、情感、文化艺术、审美情趣和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民族情感表达、民族文化传递的主要载体。民族文化符号的形式很多,包括图像符号、结构形式符号、风俗习惯符号、礼仪符号等。例如,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代表的幸福、吉祥、红红火火等寓意,其中能指即灯笼本身的造型、色彩,所指则为背后的寓意,而灯笼则成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符号;符号的意义来源于深层次的文化结构,这种文化结构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为丰富深邃的符号学内涵,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当代包装设计相结合,能够不断地为包装设计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

2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深入研究和挖掘

设计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在研究和发掘上下大力气,才能在包括包装设计在内的设计领域中发掘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并将其合理、巧妙的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去,在突显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质的基础上提升包装的文化价值。注重设计的现代感和实践性,在运用的时候进行创造性传承和创新型发展,为包装设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使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获得新生,实现在新时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2注重借鉴与结合

传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不是机械性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一味的为了怀旧或者传承,而是在借鉴和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包装设计的创新。设计师可以对诸如风土人情、经典故事、忠孝礼仪、图形符号、传统色彩、传统工艺等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和再创造,经过提炼、强化以及重组等之后使其与现代视觉审美形象相契合,进而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气息的作品。

3传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形式,即用直观的视觉符号将民族文化内涵呈现出来,主要有图式或形态、色彩、结构、造型、肌理等表现形式,很容易被大众识别、理解和记忆。另一种是隐性形式,即没有具体的物理形态,形式比较含蓄,人们对其认知和理解的过程是逐渐的、间接的、阶段性的、有一定发展形成过程的。

3.1显性文化符号的应用

3.1.1中国传统吉祥色彩

在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颜色象征着许多不同的意义,而同一颜色在不用场景应用也往往意义不同。传统民族文化中色彩既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之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文化传统和环境的制约,一些地区特定的色彩搭配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象征。比如,象征喜庆和吉祥的中国红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其色泽鲜艳、寓意吉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在印章、灯笼、春联等生活各方面广泛应用。喜爱和崇拜红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情愫,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中国红也深受现代包装设计师的青睐,设计师可以结合产品形象和产品属性将红色合理的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中,在包装整体或者局部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实现以色夺人、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目的。“中国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有效运用有许多经典的案例,诸如饮料、茶叶等很多商品都是采用中国红包装设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中国红”的包装设计比比皆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要对各种色彩的含义以及视觉知觉感受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并切实把握好产品形象、产品属性与包装色彩之间的和谐性,在突显包装色彩个性与情感表达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进而激发情感共鸣,获得人们的喜爱。

3.1.2中国传统造物艺术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伴随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在陶瓷、丝织、家具、器具、服饰、园林、建筑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崇尚简约精神、科学精神和自然主义,形成一种中国文化独有的造物典范,是传统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符号形式。我们以陶瓷艺术为例,阐述传统造物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时期时代古人就已经开始了对于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当时虽然只是用来盛水和储存食物以满足生存和生活需要,但这个时期古人对于陶器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就已经使其具备了包装的部分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艺术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陶瓷艺术文化,更多的是以艺术品的形式而存在。以宋瓷为例,它是中国古代造瓷艺术的顶峰之作,宋代名窑遍布,既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又有“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等民间窑口。后人评宋瓷颜色朴素,质感纯净,造型流畅,宛如璞玉,其中青瓷冰肌玉质,白瓷类银似雪,展现出不施粉黛的自然美。设计师可以借鉴陶瓷艺术的简约之美,将陶瓷艺术融入到包装设计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古或者怀旧,也不是机械的堆砌套用,而是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其优良材质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和再创造,进而创作出传统艺术神韵和时代精神并存、兼具的优秀包装设计作品,实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包装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陶瓷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四川沱牌“舍得”系列酒的包装设计就实现了对于陶瓷艺术的创新应用,其充分利用了陶瓷材质密封性好、不易渗透的优越性,有效避免和解决了酒水的洒漏、挥发问题,同时还充分利用了陶瓷材质透气性能好、导热性能地的优良特征,更利于酒的催陈和长期储存。另外,在品牌字体设计中还融入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书法符号,进一步突显了包装的典雅与古朴,这样独特的包装设计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同时,也塑造出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推动了企业的积极发展。

3.1.3中国传统纹样图形

传统纹样图形也是包装设计中常用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传统图形多种多样,寓意更是丰富多彩,例如龙纹、云纹、如意纹、牡丹花纹等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将这些吉祥纹样巧妙、合理的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可以赋予产品浓郁的传统艺术韵味,而且简单明了的吉祥纹样的运用也较好的迎合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愿望和诉求,可以使产品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再如,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最典型的符号之一的“太极图”就是一种宇宙宏观的思维模式,是从自然物象中提炼出具有民族特征的抽象符号,展现出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形式美,是中国传统民族图案特有的“美”的结构,包装设计中运用极简玄妙的阴阳构图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

3.2隐性文化符号的应用

隐性文化符号包括宗教信仰、历史、传说、民俗等,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复杂、丰富,对它的解读需要设计师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高的审美情感和更深层次的艺术修养,要求设计师对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精神、心理、情感、民族特性等方面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与认知。以忠孝文化为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我们从典籍、汉画石、历史记录、民间传说等都可以找到例证,自皇家到民间,孝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传诵千年,备受推崇,深入人心。对于这种隐形的文化符号,如何使其与包装设计进行有效合理的结合,将其视觉化呈现,既要具有传统文化的符号特征又要对其进行现代化艺术表达,是设计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4结语

中华文化艺术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扬与创新,因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然趋势。对于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设计师不仅要通过研究表现文化符号的外在形态,更要深入探索其内在文化内涵、精神特征以及象征意义,并经过分析、提炼、解构、重组等将其精髓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从形式和内涵两方面进行深层解构和创新,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审美特征的新思维、新意态的形式、结构、材料等语言,提升包装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审美特征[J].学习与探索,2018.06(275):155-159.

[2]孟国忠,徐丽,徐朝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5(3):60-63.

[3]黄石.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5):11-13.

[4]彭雅莉,徐伶俐,胡晓涛,王先昌.湛江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海洋文化符号构建分析[J].2018.01(39):60-65.

[5]靳敏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7):44-45.

作者:李凤华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