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生态消费的挑战与策略

谈生态消费的挑战与策略

一、生态消费的相关概念

生态消费和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生态消费是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层次上的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消费过程是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只考虑到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没有考虑自然本身的内在价值,没有指出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应承担的责任,而生态消费则把人的伦理视野引伸到自然界,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应尊重自然界本身,在消费品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

其二,消费的量和度上存在差异。绿色消费只关注消费的产品对人体和环境是否有害,而没有关注人们实际消费的量是否合理,是否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绿色消费是通过提倡消费者提高使用绿色产品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欲望,而只是调整了人们的消费对象,没有克服过度消费。

其三,生态伦理在消费活动中的价值反映。适度消费可以度量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可以了解社会一定时期的消费状况是消费乏力还是消费过度,但它只用社会经济系统来评价,存在着先天不足,它只限侧重于消费的量和度上的研究,无法反映生态消费所提倡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消费理念,解决不了人类在消费活动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消费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就更好的体现了生态消费的内涵,同时也是消费过程中生态伦理的价值反映。

二、发展生态消费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了生态经济学与消费经济学之间的桥梁。生态消费概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几乎与世界同步,这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和体系。生态消费问题的研究,很好地结合了生态经济学与消费经济学,将二者有效联系了起来,它摒弃了消费经济学的局限,不再仅仅从人与人的关系层面研究消费问题,而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研究消费问题,为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的蓝本。对生态消费的重新界定,对人类的生态消费行为做出的新的规范,有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去重新认识消费经济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隐蔽现象。通过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更加具体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

第二,重新界定了消费概念,丰富了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内涵。以往许多经济学家和许多学科都是从生产的视角来研究生态问题,而相对忽视了消费方式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实际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撑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也离不开消费。消费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生态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生态消费研究的迫切性,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提上日程,丰富了消费理论的内涵,为研究生态经济学和环境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评依据。

(二)实践意义

第一,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全面协调相统一的生态消费观,注重提高消费质量和改善消费结构。它认识到了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环境自身的承载力,主张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融入环境损害、资源消耗和生态效益的考量,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第二,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生态化。生态消费观反复强调生态消费模式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它指出,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必须对资源和产品有节制的加以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建立以生产方式促发展的生态管理模式,即形成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实施节能技术,实施无污染技术的清洁生产。

第三,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态消费模式要求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各项基本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同时,它还包括当代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消费鼓励合理消费和平衡消费,它否定了消费主体所一味追求的攀比性的消费和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生态消费的倡导,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人的物质、精神、生态三种需求的同步发展,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我国发展生态消费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分析

(一)发展生态消费面临的挑战

其一,生态科技的落后是发展生态消费的瓶颈。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从生产促进消费这一重点环节着手。由于西方国家有大量资金用于科技生态研发,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它们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一些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而这些产业大都属于生态科技研发落后的产业,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对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换来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再次,欠发达国家自身的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也不够,经济社会总体上难以构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些生态科技落后的产业的存在,是发展生态消费的绊脚石,也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问题所在。

其二,不良消费行为盛行,对生态消费的宣传力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对生态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育体系,加上在全球化市场背景下受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的影响,还有一些生产经营者对西方过度消费模式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渲染,导致我国目前不良消费行为盛行,主要表现在盲目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一味的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和虚荣的攀比性心理引发的消费。另外,消费浪费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过度包装、一次性消费品随处可见。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耗自然资源,把消费当成人生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的物质享受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其三,不够重视消费方式的差异化,错误定位生态消费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衡,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如果市场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超过了社会的平均购买水平,那么滞销的产品相当于就是无效供给。对于生态消费品,制造商的生产、中间商的经营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制定,都要从分析市场行情入手。由于我国地域、民族、文化存在的各方面差异,客观上导致消费结构的差异,盲目的平均分配生态消费品,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顺利的实现消费品的买卖行为。在现代化文明的发展阶段,生态消费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它不是贵族消费也不是精英消费,而我国目前生态品市场普遍存在着脱离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水平而导致的市场目标不准和群体选择不正确的倾向。

其四,生态消费制度的缺失,极大约束了生态消费的发展。目前我国生态消费的建设方面,存在制度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生态环境补偿税、绿色税和稀缺资源消费税在内的环境税法。消费税收难以达到有效限制不合理消费行为和鼓励生态消费行为的调节作用。第二,有关规范人们生态消费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立法制度对于一些生态消费的内容和有关责任追究方面,是存在空白领域的。虽然我国初步形成了消费者义务法律制度、消费税收制度和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等一些互为补充的法律框架雏形,也有一些警告、罚款、禁止等公告性的告示,但都不足以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法律实施细则而作为执法部门执行工作的依据。第三,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考核办法只在极少比例上采用国际上正规的标准。

(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美丽中国,我国发展生态消费的对策分析

第一,大力发展生态科技,更新产业发展模式。生态产业是生态消费的支撑点,要以高科技为依托,抓住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发展的大潮,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为代价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过渡,重视绿色导向,发展生态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生态技术扩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建立以包含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其它生态产业在内的现代生态产业化体系,建立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生态化在经济转型中的牵引作用,建立全国性的生态产品研发体系和销售网络,将消费者传统的消费模式引导到适度的生态化的消费模式上来,倡导人们积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消费方式。要以生态消费体系为主要切入口,推动低耗能的生产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和持续循环的环境体系的建立完善,这对于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美丽中国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

第二,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生态消费本身就体现为一种文化,生态消费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转变为指导消费行为的武器。为消除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对消费者、生产经营者进行生态消费教育。要从环境伦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晓之以理,说明浪费性奢侈性观念的危害。要逐步把生态消费观的内容纳入基础教育的课程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各种信息渠道和尽可能的手段,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消费的宣传工作,并且将这种活动长期深入的坚持下去,从而使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消费的重要性,自觉树立生态消费观念,有效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推动生态消费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立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构建生态产品市场网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对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应走在生态消费的前列,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大力疏通流通渠道,有效监管,引导广大民众安全消费和适度消费。另外,企业在构建生态产品市场网络时应从两方面着手:(1)准确定位目标人群,努力树立生态产品的良好品牌形象。一般来讲,生态产品多以知识分子家庭、高收入人群、特定老年群体、孕期妇女为市场主体,应将这些人群作为重点目标,通过他们的影响带动作用,逐步开拓生态消费品市场。(2)加强流通渠道建设,结合专业化和大众化这两种方式来共同构建生态产品流通网络。例如通过专卖店和市场化这种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生态产品的流通,秉着有先后皆顾及的原则逐步打开生态消费品市场。这些从微观角度来看,是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立美丽中国的有效补充。

第四,建立健全生态规章制度,引导生态消费行为。首先,加强生态消费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税费改革,发挥经济杠杆和法律杠杆调节消费行为的作用。例如,通过税收抑制不合理消费行为,鼓励生态消费;在产品和服务中,算入环境资源成本,抵制人类对环境资源消费的不可持续性;通过相应产业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鼓励推动清洁生产;通过制定价格差价和生态补偿制度,保护稀缺资源,支持生态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其次,通过立法制度建设,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培养生态破坏责任意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气。另外,加强与国际环境参评制度的接轨,建立体现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都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建立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

作者:高艳单位: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