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精选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1.提升人文艺术气息,体现文化艺术深厚底蕴

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正是通过城市的文化氛围以及艺术气息表现出来的。它不仅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上,也充溢于景观设计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古南门保留的黄庭坚系舟处、芙蓉亭、唐景崧五美堂戏台等,都体现了桂林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桂林素有“摩崖石刻甲天下”之称,“两江四湖”的规划设计将人工雕塑与文化氛围巧妙融合。在榕湖与杉湖的两岸,精选了桂林历代山水诗文37首,由桂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再由著名篆刻工匠摹刻于奇石之上。

2.拓宽城市视野,丰富建筑物表现力

城市视野的开阔度、舒畅无遮挡的视觉感受以及环境的优雅宁静程度,都是衡量景观宜人性和建筑物表现力的重要指标。“两江四湖”的建设,开阔了桂林城市的视野空间。以山水湖泊贯穿于城市之中,并用亭宇、桥梁点缀其间,使江湖美景一脉相通,构筑了桂林山水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意境。“两江四湖”沿岸的建筑正是由于桥梁、园林、绿化等要素的加入,展示出了回环曲折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具备丰富的生态美、艺术美的特点。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古典桥梁魅力

在“两江四湖”的景观规划中,模仿建造中国古典桥梁,强化了景区内传统美、社会美的特质,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技术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在仿造的古典桥梁当中,有仿照圆明园天宝坞桥设计而成的汉白玉桥——古榕双桥。此桥采用波型桥梁,设计为人行并列的双桥,优美而舒畅,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有广西目前最大的汉白玉桥——北斗桥,桥形布局是按北斗七星的曲折分布。而木龙桥是仿照北宋都城东京的木拱桥所建,桥身用精木雕刻,涌透出了浓厚的古文化气息。

二、桂林“两江四湖”景观开发经验思考

1.关于外来文化的评价问题

“两江四湖”景区还建有数座“异域名桥”,如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维特马尔桥设计的新阳桥,类似罗马尼亚加勒斯特所锁桥的迎宾桥,借鉴了美国金门大桥造型的丽泽桥等。但盲目模仿,只会使建筑风格显得不伦不类,造成建筑的视觉污染。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要避免景区同质化,将自己的鲜明艺术个性和深厚文化底蕴展示在世界面前。以当地独特的“一元”,在多元化的国际建筑文化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整体与局部建筑设计上有失偏颇

桂林旧城中原有的建筑以低层为主,充分映衬桂林秀丽的山水,如在“两江四湖”沿岸的桂山饭店和桂湖饭店等。虽体积庞大,但仍是低层楼形。而附近层出不穷的中高层建筑破坏了传统城市轮廓线,使江湖亭宇之间的“通视走廊”受阻,建筑以及建筑物上的巨型广告牌与景区的风景不甚协调。事实上,空间的组织协调要从整体出发。只有兼顾局部以及人的视觉感受,才能达到自然与人文美的统一。

三、“两江四湖”的景观价值定位

桂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在于山水风光、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还要与后代人相平等。

1.满足城市居民的休憩需求

作为城市生活一部分,“两江四湖”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休憩需求。应该增强市民归属感,形成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文化。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用地,平衡城市滨水区域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著名规划师勃南认为,城市环境应起到净化公众心灵及塑造具有良好品德和善行市民阶层的作用。他提出:“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景区采取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和道路管网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河流、绿带、道路和建筑共同组成滨水景观,形成水、绿、路和文化四个圈。从而把无形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

2.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今之“两江四湖”,已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区内景观资源丰富,无论从园林绿化、园林建筑,还是从名花、名草、中外名人雕塑博览园,还是桂林山水诗廊、名人故居,均能感受到桂林的天生丽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漓江自然山水游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如通过古环城水系的恢复,使原先一大批如舍利塔(唐代)、宋城墙、李济深故居等被湮没、遗忘的重要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

四、结语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园林景观概述

生态景观建设是环境保护环境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其具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绿化率和人和自然和平发展等特点。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去选择对于生态园林最环保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多地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实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城市发展原则、生态环境发展原则、园林美观性等要求,确保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城市绿化功能得到充分展现。

2植物配置概述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园林的布局和植物的生活特点等情况,这样才能使园林中的植物得到科学的配置和种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绿化和美化特点。由于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植物的配置工作,一是要注意植物的生态各异形,这时就要从植物的种类、生长期、色彩、层次组合等方面来考量;二是要注意生态园林和附近其他园林的设计搭配,在充分考虑到其他园林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生态园林的各类植物、建筑及山水等设施的安置。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3.1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实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意味着在进行物种选择时不能太过单一,否则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同时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要根据当地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植物种类,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美观而放弃园林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最好是能够保持植物能够欣赏到生态园林在四季不同时节的景象,吸引人们长久观赏园林的兴趣。

3.2植物的功能性和观赏性主次颠倒

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时应该避免过于追求植物的观赏性,而忽略植物本身所应有的功能。比如,经常处于干燥风沙气候中的城市,为了追求园林的观赏性,而在设计中使用低灌木等植物,这样便难以使城市生态环境抵御风沙和雾霾的影响,难以满足城市对于生态环保方面的需求,也难以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3.3园林设计和植物选择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不少城市在建设生态园林时不从当地实际气候和生态环境出发,单纯照搬其他地市的成功经验,在进行园林设计和选取植物种类时完全进行模仿,没有从当地的气候因素和土壤结构情况进行考虑,这样就容易导致植物生存率下降,对城市生态环境起不到优化改善作用,容易因植物的水土不服而造成园林的维护成本提高。也不能体现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色,比如南方内陆地区的一些城市单纯照搬江苏和浙江一带的园林设计和植物种类,使得建造出来的生态园林毫无特色。甚至有些园林为了过于追求美化,而在设计中使用外来稀有且价格不菲的植物品种,不但投入成本过高,而且对容易当地物种的生存状态产生不良冲击,以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4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模式

4.1遵循景观设计原则

4.1.1统一性。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园林景观的线条、颜色、比例和质感,确保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并从全面的角度对园林进行构建,在确保当地气候及土壤优势的前提下,使景观设计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和谐统一,来进一步展现园林在设计上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要把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部分完整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要让景观内容可以与其他部分协调一致。4.1.2美观性。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在实现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园林的美观性,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通过实现生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可以减轻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疲劳,提高欣赏水平。并借助生态景观的独特美,来展现生态园林所具有的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双重功能。另外还应进一步展现园林内植物的绿化功能和观赏价值,使园林整体植物配置显得和谐科学,并根据人们的观赏要求对其采取多种形式的规划。

4.2植物的配置方式

4.2.1善于选取本土植物。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之间的色彩搭配。优秀的植物色彩搭配可以增加城市园林景观的审美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比如可以从植物的多样性出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丰富的植物资源也为生态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宽广的设计思路和美学思考。同时,还应该注意生态园林中优雅观赏型植物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的搭配比例,观赏型植物可以给园林增添更多观赏角度和乐趣,而功能型植物可以为园林提供绿化、防沙、防尘等生态方面的作用,两者搭配缺一不可,使本土的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4.2.2植物配置层次分明。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确定好植物种植的层次和结构,避免生态园林景观过于单调。比如可以同时使用绿草、花树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加以点缀辅助,为构建园林不同风格的景观提供可能性,使整个生态景观可以实现丰富的水平和色彩效果。比如可以配置高低错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并将其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色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匹配,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以不同的开花期与繁盛期来和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的观赏时间进行对应,来确保所有植物能够被充分利用,并形成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景观氛围。4.2.3注重景观结构和配色。城市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还应该注重结构和配色,通过设计人员对园林进行符合条件的变化和统一,实现整体景观施工的要求。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在进行设计时设定一个需要重点表现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形态和配色进行统一配置。这样就能在丰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结构的同时,相对应的提高其观赏价值。

5结束语

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其一是生态景观设计必须满足人们观赏艺术园林的需求,建设生态景观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观赏、休憩的场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片合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来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其二是生态景观建设有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这主要是依靠生态景观设计具有的净化空气、减少噪音、降低粉尘污染等优势,以此来提高和优化城镇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园林来为人们提供较为优质的生活区域,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环境水平,拉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29-129.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1.1当今城市园林景观的内涵

园林景观客观上存在植物、建筑、山水与地形等因素,在城市环境中,园林景观为人们生活提供亲近自然、享受美景的生活场所,在设计中一般遵循功能性与艺术性。现代的园林景观不单单局限于观赏与一般功能要素,在环境危机势不可挡的今天,园林景观应多一些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必要功能内涵。

1.2生态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内涵

所谓的生态设计就是发扬物质的可持续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在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的基础上,兼顾人们生活的功能性与观赏性。生态设计是从宏观角度对一个景观空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具体是指将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融合在城市景观设计要素之中,对一个区域进行生态设计的总体规划,并且起到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以达到景观空间与生态和谐、人们生活与生态和谐的最终目标。

2园林景观中生态设计的原则与运用

2.1遵循自然条件与人文关怀

实现一个区域的环境景观生态化,必须建立在对原本地貌与地形的认知上,因地制宜地对一个园林景观进行生态型塑造,这是一个城市进行景观改造的基础。前期要对气象、气候作出科学的观察与分析,作出对环境有利的改善措施。有时也可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类型在原有景观上重塑与改良景观,并合理利用废弃设施,保持景观原有的文化与历史风情。不仅有利于人们快速接受新生态景观,还有利地保护了历史遗产与文化。一个区域的环境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人,所以对于区域景观的功能性要求也至关重要,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生活的便利性、遵循当地人们的生活规律,体现出公众性、社会性。基于此,在合理改良景观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找到当地文化与环境的相互的关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游玩休憩,实现景观的生态化与人性化的融合。

2.2植物的合理的生态选择与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突出生态种植,尽可能选用本土植物,选用当地特有的植物。乡土树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可发挥更好的生长优势,与其他植株种类相比,本土树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遗传性、发展性。还可采用抗逆性较强的树种,有利于植被的再次生长,减少树种对环境的依赖性。所以我们可以将当地特有的优质树种与抗逆性强的树种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在较低的经济投入中达到较高的生态效应。我国有很多风景区会采取不同区域的植株划分,比如彩叶景观区、古建筑林景观区、落叶林景观区等。利用植物高低错落的景观现象,植株季相色彩的变化现象,小块、面的多变景观现象丰富景观的观赏性,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种植方式的生态化,有很多形式可以采用,比如:孤植、丛植、片植等。丛植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将不同植株混植,形成一个整体的园林景观,良好的布局与配置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空间。在城市进程加速的今天,很多城市对河道、马路进行重新规划或者扩建,因此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绿化的漏洞。还有一些小面积的河流流域与周边的小防护林带会因为人为或者自然灾害被逐渐破坏,失去原有的面貌。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应在这些分区的间隔与交界中,配置适当的防护林与隔离带,阻止区域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对优化城市布局、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实现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3运用现代技术

在很多城市的屋顶规划上就以可持续性为发展原则,在土壤方面,利用先进又环保的无土栽培技术,不用考虑雨水的冲击对植株与环境的影响,有机的土壤在管理方面也比较机械化,标准的配置就可以维持土壤的健康性。可再次利用在植株代谢中产生的枯枝落叶,用作植物天然的营养培土,对污水中累积的有机物也可采取同样的方式,体现了很好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经济负荷。对于危房或者改建的房屋,可将拆迁留下的废弃砖块变废为宝,重新堆砌用于园林小品的组建,从而重新组成了美丽的园林景观。

3结语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设计;校园景观;可持续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改善高等教育环境迫在眉睫。大学校园越来越人性化,大面积的绿化改善了校园环境,提高了学校形象。在进行校园绿化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不只是简单的绿化,还应该考虑到校园景观中丰富的生态性。

1生态美学

所谓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具体的研究对象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生态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美学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2我国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现状

景观设计学科本身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在设计过程中很少有考虑到生态美学方面的内容,所以,从生态美学理念方面来考虑,校园景观设计还处于盲区。现阶段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多停留在设计本身,也就是其形式、纹理、样式等,少数考虑到人在其中使用的,也都是浅显的并未深入到生态美学的层次。因为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只要考虑物质文化的需要,也要考虑到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是生态美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2.1生态美学在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美学中最首要的关系。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说是校园物质环境按照人的意愿进行改造,人是校园环境的影响者,人可以按照主观意识来改造校园。马克思曾说过:“人类可以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可以创造人”。环境对其中的审美者进行影响,审美者自身的心理及行为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从生态美学角度上来看,主要体现在校园自然文化(包括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方面。西方早期的大学多选址在乡村或者城郊地区,厚重肃穆的建筑和优美的乡村景色,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宽慰。大学校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气氛,通过建筑与景观以及整体建筑风格和整体景观风格都应该统一,相互融合,也要结合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包括校园原始保留的自然风景、校园内的花坛草坪、景观雕塑等,自然景观是最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物质环境,以客观的存在展现美,具体可分为自然美和形式美,自然美是校园环境的基础,树木、石头、花草皆是自然美的表现,有些大学还保留着整体性景观的自然美。人文景观根据特定历史或人物背景,或者特定场景环境产生的景观,一般具有教育意义,如雕塑等。人文景观对于个体情感的思想展现具有很大作用,校园内的人文景观在结合了历史文化名人之后,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2.2生态美学在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生态美学理论,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其实就是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建设,用生态美学的方法处理人与人自身的关系,才可以为大学校园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在生态美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人和其自身的发展进步原则,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人本身,作为生态中的一部分,研究人自身也是有意义的,为了人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生态美学关系。大学校园中,老师和学生是创造校园的中坚力量,老师和学生和睦相处也是校园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

3生态美学在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美学在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方面,对校园景观建设都有指导作用,人与人自身方面则更偏重于哲学问题。在校园生态景观建设中,人与人自身关系的问题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主要考虑的还是人与环境、人与气候文化以及经济、人与生态的关系问题,校园景观的生态设计是基于如果校园内环境条件允许,可以利用自然力但不进行大规模破坏,尝试风能、水能、太阳能来发电。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人文景观、可持续生态景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让学生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珍惜校园环境。除了以下这些总体的概念,还应考虑一些细节,比如,设计取材应多用当地石材和植物,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能源,大面积铺装选择本地石材,少数非本地石材在选择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卫生及安全问题。生态美学理念中,不仅包含人与自然和人与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包括自然与自然自身的发展问题,自然本身也具有能动性,当它遭受破坏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越大,自然环境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所以,在设计校园景观过程中,应当尽量多保留现有的完整生态环境,才能使环境的自我发展得以实现,为广大师生带来一个和谐、美好、充满生机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日益兴旺的今天,园林景观的设计至关重要,一定要将环保、生态、低碳等新时期的生活理念要求作为设计考虑的基础,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现代化绿色生态的观念,实现“生态规划”的功能性,进而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是在协调社会环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某一定区域进行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为该区域的人群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生态规划是在宏观的范围内进行的长期规划,规划的相关依据主要是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规划人员在充分了解人口、自然、社会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保护生态环境且适合该区域发展的规划计划。

三、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现状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生态思想就被规划框架所引用;但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能量流和物质流,而景观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空架结构,生态规划和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所以目前而言,要想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是十分困难的。此外,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十分不足,不仅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十分落后,所以我国目前的条件很难给生态规划提供更好的支持。生态设计还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段,传统规划设计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依据进行的,在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等多重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满足人们的各项生活需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理念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态规划设计在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不损坏后代人的生活资源;而传统的规划设计则很少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生态规划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弥补了传统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欠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改良主义手法,即在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与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进而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综上所述,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的理念将会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生态理念的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四、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一)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结合科学、艺术、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

应该把生态设计思想当做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生态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协调的协调性,遵循生态循环的规律,进而大大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性。

(二)要保证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

在进行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中,重点不应该是单一的设计或者自然,而应该是设计和生态的结合体。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注重对自然提供潜力的应用,而且在遵循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的前提下来实现对园林的整体规划。例如设计者在进行园林的整体规划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的生产原料,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而且尽可能的减小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能源、原料的消耗。

(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

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从外表看,多数的景观设计都体现出了绿色生态的需求,但是许多绿色工程进行的背后还有许多能源的浪费,这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而且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在绿化过程中,应该多加选用乡土植物,这是因为与人为的植被相比,自然群落不仅富含活力,而且更加健康;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经济上,人类的活动都会对整个景观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充分考虑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