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文明下教育价值的取向

生态文明下教育价值的取向

教育价值反映的是教育自身属性与人的社会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高等教育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其价值要通过它的现实价值关系才能体现出来。价值是研究高等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根据价值的本质属性,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等基本价值类型。由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播知识和发现知识,并以此满足主体的个人或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高等教育价值从其价值的本质属性来讲,是属于价值范畴中的精神价值,是价值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高等教育自觉认识和理清其价值的本质属性,提升其精神价值的地位和作用,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生态文明视阈下高等教育价值的取向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活动看,高等教育一方面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群体活动,是维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具体教育情景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区别于个体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活动,是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其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价值的主体和客体属性,高等教育价值也具有主体和客体属性,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与客体是以教育价值为纽带的。一方面,教育活动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另一方面教育活动主体认识了客体的价值属性,产生了与客体结合的教育活动,只有主体和客体相结合才形成价值关系,由此延伸出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种既对立又关联的价值。高等教育价值的主体主要分为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高等教育的客体受主体多元性的影响,也具有多样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和高校组织成员等。多元的价值主体和多样的价值客体都有各自的需要和属性,导致和决定了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在现实中,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不能整齐划分、齐头并进的,反而存在众多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高等教育价值在现实中的抉择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要求在生态文明视阈下高等教育价值在参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立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人类持续生存发展的可能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为主导价值取向,在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同时,引领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生态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对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等教育作为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回应生态文明的诉求,使其价值取向符合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受历史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生态文明进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并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当前,我们需要对传统价值观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

(一)生态文明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诉求

文明和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时期的文明对处在这个时期的教育有特定的要求,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文明发展程度、性质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改造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蕴含的人类自身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人类当前遭遇的生态危机,究其根源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长期坚持以人类中心主义、科技理性及其工具主义为价值取向而引起的,这种取向从某种程度上与当时教育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和本源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应对和解决人类社会得以长久持续发展问题而诞生的唯一的文明范式,是克服工业文明危机的历史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呼唤高等教育价值的变革,使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相吻合。但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生态危机面前的偏差,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状况下,人类不仅要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而且还要对传统价值取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审视和反思,使高等教育回归其本真价值。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高等教育价值的审视

当代教育的危机归根结底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危机。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其教育政策演变的角度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取向先后经历了政治中心的价值取向,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并立的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共存的价值取向等三个阶段。由于教育是在历史范围内的一种活动,其价值取向受限当时的历史条件,为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以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也是竞争性与合作性、人文性与科学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与世界发展同步,与人类发展规律相一致,而我国高等教育价值的取向与生态文明的要求出现了一些偏差。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远离。高等教育在追求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导致了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维度上出现了教育的工具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僭越,现实价值对理想价值的放逐的现象,从而使人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对生命的敬畏,远离了内在的自我精神。首先,在人与自然方面,高等教育的“科技取向”、“成功取向”、“经济取向”等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从而导致了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致使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失衡。其次,在人与社会方面,受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国情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多强调以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这种价值取向偏重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和功利价值,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误解为一种自然资源并进行不合理的开发,不仅制造了外部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而且制造了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危机。最后,在人与人方面,高等教育价值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受到极大的挑战,从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价值取向的失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代替了教育的内在价值和人文关怀,进而使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失衡,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失序,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异化。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也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日益严峻的生态现状要求人类不仅承认人的价值,也要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相应地,人类需要对传统价值观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

三、生态取向是高等教育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应然使命

所谓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高等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活动,有其自身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不同的文明形态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在生态文明成为人类发展必然选择的一种文明道路的趋势下,高等教育价值必须重新思考其传统取向,改变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偏差,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准和最终目的,坚持以生态价值为核心价值取向,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在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系统科学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高等教育价值生态取向的合规律性

合规律性是指现实的人认识到了自然规律或社会历史规律,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循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自觉按照规律办事,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要想使人类的活动合乎规律,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并自觉遵守规律。合规律性属于理性认知的范畴,其重点考察的是手段、工具以及方法是否合理的问题。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近现代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而选择的一种符合了合规律性的新范式。要想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目的性,必须首先做到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合规律性,认清和理解高等教育价值的属性、本质等内在规律,才能使高等教育的活动结果具有合目的性。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合规律性,包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与真理的双重尺度。高等教育价值是一种超越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它以现代人学为基础,不仅强调以人为本位,而且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不仅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神圣性,而且注重人作为自然和社会一部分的节制性,遵循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高等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体现了通过人才培养实现对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尊重与关怀,彰显了高等教育向生态文明归依的价值追求。此种价值追求的应然状态是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当前不断突出的生态危机以及高等教育在现实困境面前,高等教育的合规律性则要求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将教育置于客观规律的发展中来寻找教育的原本价值。

(二)高等教育价值生态取向的合目的性

合目的性是指人由于认识和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实践中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把理想客体变成现实。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能自发地实现,需要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实现。离开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当然也就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从其本质上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活动,其必须而且一定要有一定的目的来凝聚社会系统的力量。高等教育的合目的性促使我们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不同群体的人的需要,属于价值论的范围,其重点关注的是动机和目的是否正当、是否合理的问题。合目的性是高等教育根本的价值追求所在,对于教育生态价值取向的实现来说,培养人的生态人格,实现对人价值观的重新塑造,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最终目的。“生态人格”符合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内在生态精神诉求,是以尊重生命和生态价值为特征的并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的人格特质。当前,高等教育需要把个体发展理性、获取知识、强化人对自然的改造力量为重点的目标转变为个体对自然生态真正地关怀与热爱,培养人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生态人格。生态人格的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要把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更重要的是把人培养成一个能与自身、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具有完整生态人格的人。生态人格最终形成是以主体养成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和情操及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为标志的。要想实现生态人格的顺利健康成长,就必须要处理好个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生态人格的发展或者是社会的进步均不能够以牺牲他人与生态的利益为代价,最重要的是要促使人能够改变自身的主体性立场,把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和自然生态统一起来,放弃和转变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

(三)高等教育价值生态取向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去指导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就必须要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富含合生态性特征,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最后落实到教育发展的合生态取向上来。高等教育的价值要努力按照生态文明内在的规律而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引领高等教育生态价值取向。要积极地转变观念,从人的现实情况出发,以人的切身发展利益为根本宗旨,实现人全面、自由、健康与和谐的科学发展。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使人从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中寻求自身的生存方式,在不危害其他生物生存方式并确保自身生存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使人类在向自然的回归中获得人性的回归与自我的回归。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通常是从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角度出发,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调整教育的方向,将人培养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在唯物史观科学体系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代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却较少地考虑到人本身作为一个生命体,他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参与性,人需要一个包含何种价值取向的教育,怎样的教育能够促使人真正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因此,教育生态价值取向要重视高等教育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摆脱功利化的思想束缚,要将人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加以培养。不仅要将教育置于社会实践中去考量,更要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强化高等教育的生态取向,要对人的基本特点与现实需要进行深度地了解和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而要想实现这种教育目标,就必须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在各个的领域与层面,要做到相互联系与责任明确,完成和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取向的本质价值。高等教育整体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必须要紧紧依托“培育积极关怀生态的个体”而进行,必须要将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宣传和实践纳入高等教育的中心问题。

作者:袁芳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