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有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粗放经营,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并在总结我国资源型城市现状特点及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历史贡献;治理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有上百座城市相继崛起,成为中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城市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资源产业特别是煤矿、石化、有色金属、铁矿石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对全国各地的资源型城市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多年的资源产业发展,对城市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等问题层出不穷,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已经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资源型城市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出其发展困难背后的原因,设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发、加工、利用和相关配套服务为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资源导向性[1]。作为资源型城市,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以当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资源型城市必须是通过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发展,比如有些城市,基本上都是从外地引进自然资源,通过人口、科技、地理等优势来进行消化利用,这就不属于资源型城市的范畴(类似于欧美国家从南美地区引进木材进行建设,而对本国的木材进行保护的情况)。其次,资源型产业必须是资源型城市的主体经济。在这个条件下,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资源型产业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则不属于资源型城市。比如有些城市虽然有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但是资源开采强度比较低,并未达到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第二,综合性城市,即城市经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比如外贸、旅游、文化产业、农业等等,而不局限于自然资源。如太原、宁波、岳阳等几个新兴城市,虽然都对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开采,但是其经济发展又不仅仅依赖自然资源。以宁波为例,虽然该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但是天然气开采也仅仅是作为其第二产业而存在,港口对于宁波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第三,因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已经导致自然资源枯竭,或者虽然尚未枯竭但是已经无法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城市。如云南东川、广西凭祥等,也不属于资源型城市。最后,资源型城市的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应当达到城市的规模。有一些地区虽然以开采当地的自然资源作为发展的唯一动力,但是其人口仅有数万人,或者所拥有的可利用面积仅仅达到乡镇级别,也不能看作是资源型城市。综合以上,资源型城市的定义应为:依靠当地一种或多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加工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且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资源或其初级加工产品输出为主要职能特征的一类城市的总称[2]。

2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2.1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2.1.1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资源型城市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单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结构单一。在中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将自然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唯一动力来源,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相关产业可能占到城市经济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产业结构表现为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即“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落后,而与资源关联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其次,就业结构单一。工业结构单一与就业结构单一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城市以资源作为发展的唯一动力,城市内部的劳动力也就集中到资源相关的产业当中,比如在一个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城市内的劳动力基本上都集中在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行业中,而一旦煤炭资源枯竭,或者煤炭价格下跌,大批企业受到影响而倒闭、裁员,必然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2.1.2城市的形成具有突发性

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当一个地区检测到有大量矿产资源之后,国家便会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对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原先的小村庄甚至荒无人烟的地方,不久后便有一座城市拔地而起。因此,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具有突发性。以淮北市为例,1955年地质勘探部门开始对淮北煤田进行普查,1958年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成立,1959年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决定撤销濉溪县,将原濉溪县的行政区域全部设立濉溪市(1971年改为淮北市),从开始勘测到设市,仅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缘煤而兴,因煤而建”的淮北市不久便成了安徽省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2.1.3城市的分布具有分散性

自然资源的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与不连续性,因此将自然资源作为主要发展动力的资源型城市也呈现出随机分散的特点。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着一些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比如大同、玉门、克拉玛依、金昌等等,这些城市基本上都处于内陆或偏远的沙漠地区,与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相隔甚远,与国际国内市场无法形成有机互动。很多这样的城市在建立之前,其所在地区都只是一片戈壁荒漠,在这些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非常高,因而在城市建设中,一般以开发资源为优先目标,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资源开发和生产发展。

2.1.4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的资源型城市都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资源开发期,少则有数十年的历史,多则已经有一百多年,长时间依赖于资源开发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煤炭开采给城市经济带来巨大动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等。第二,资源型城市很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型城市一般以资源开采等基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其产业附加值远不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其他产业。

(2)资源型城市的主要企业类型大多为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将所得收益的大部分交给了中央或者省政府,地方并不能因此受益。

(3)为了平衡各地发展,稳定物价,政府会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很多的资源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其实际价值,换句话来说,没有实现物有所值。总而言之,以上因素造成了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明明资源丰富,经济上却反不如资源匮乏地区的怪状。第三,资源型城市还存在着负担过重的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主体为以资源开采为主体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企业不仅要负担资源开采的设备、人员的资金,还要向国家缴税、负责退休人员的养老服务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维护管理费用等等。企业负担过重,管理的内容过多,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长久发展。第四,人才难以为继。在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虽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技工来源于城市外部,但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从业人员都来自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技能单一,即便是引进的技术管理人员也存在着知识与现实脱节、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与此同时,资源型城市重视经济开发,而忽视教育发展的情况长期存在,因而教育资源匮乏,无法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入外地人才的各项政策不够优越,本地人才也留不住,楚才晋用的情况比比皆是。资源型城市想要实现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目前却是资源型城市的短板所在[3]。

2.2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间,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1创造巨大财富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固然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积累,但是资源型城市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资源型城市所供应的大量能源最后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石油资源,是中国工业之血液,对交通运输、化工、建材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资源最终都将转换为社会发展的财富。此外,资源型城市每年给国家缴纳的税收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大庆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累计缴纳相关税收多达三千多个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2提供大量资源

在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地,煤炭、石油、铁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基本上都是从这些资源型城市中获取的。比如安徽省淮北市,自建市以来,六十多年间共生产原煤多达10亿多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之一。

2.2.3加快城市化进程

正如前文所说的,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前身都是老、少、边、贫的落后农村,但是随着矿产资源被发现、开发,很多资源型城市拔地而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2.2.4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在区域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开发以前,很多资源型城市所在区域此前非常贫穷,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当地的大量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只有少量留守儿童及老人仍然生活在当地。但是在资源型城市兴起之后,随着资源开采加工企业的兴办,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仅是当地人口得到了工作岗位,就连外地的人员也被吸引过来,对改善当地经济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巨大作用[4]。

3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3.1大气污染

在自然资源开采过程中,很多污染物随之产生,比如SO2、NOX、CO2等等,此外还有粉尘、瓦斯、烟尘、废气等对大气造成了相当大的污染。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可以发现,煤炭燃烧所产生的SO2的浓度比其他非煤炭资源型城市要高得多。

3.2水污染

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都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比如以煤炭为主要自然资源的城市,在煤炭开采和加工的过程中,矿区以及煤炭加工企业会排放大量的污水,虽然资源型城市和其他城市一样,也会产生生活废水,但是其产生的工业污水不管是在排放量还是造成的污染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一般城市。尽管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对工业污水的处理,严禁随意排放,但是在过去长期的污水排放已经累积了严重的污染。此外受降水、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污水还会进入地表水体从而污染水源。矿区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水质。

3.3各类地质灾害

很多资源型城市都出现了地面下沉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以煤炭开采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尤为突出,矿区每年由于开采煤炭资源所造成的地面下沉面积多达上千公顷。以山东省为例,2007年地面下沉面积为2310平方千米,到2011年更是多达5000平方千米。除了煤矿之外,金属矿产区也出现了地面下沉的情况。除了地面下沉之外,不少地区还因为过度开采矿产资源而产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5]。每年各种地质灾害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如基础设施破坏、建筑倒塌等等。除了经济损失之外,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很多资源型城市所在地区居民也面临着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比如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多个村庄出现了地面塌陷的情况,田间、野外甚至村民的家中突然塌陷形成大坑,近万名群众生活陷入恐惧之中。

3.4其他环境问题

资源型城市不仅要处理城市固体垃圾以及工业固定废弃物,还要处理矿区所产生的废渣,如矸石、尾矿、煤渣等。不同的地区根据其自然资源的类型不同,所产生的废弃物也不同。如抚顺、大同、包头等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城市,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是煤泥和煤矸石;而铜陵、鞍山等以铜铁金属矿藏开采为主的城市,污染物更多的是矿渣和废岩。虽然不同城市所产生的固体污染物不尽相同,但是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大同小异,比如占用耕地导致土地紧张,固体污染物渗透进入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引起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此外,还有一些矿物质具有一定的辐射,对周围居民和矿区工作人员的身体也会产生潜在的危害。

4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治理方法

面对资源开采所造成的问题,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哪一个更加重要。实际上,二者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兼而得之。资源型城市应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积极治理,修复被破坏的环境,并在治理污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资源开发进行有效管理,尽量减少新污染的形成。

4.1树立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

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优先发展经济,环境保护居于次要地位;第二种是着重于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置于经济发展之前;第三种是环保与发展同步进行。三种模式中显然环保与发展协调并行是最好的,但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过去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最终都走向了第一条道路,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直到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发展之后才开始治理。虽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忽视环境保护,日积月累,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到最后必然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地区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水污染导致居民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各种问题最终还是需要治理的,那时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势必造成治理成本更高。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更新观念,要积极贯彻总书记“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城市管理者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进行宣传,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将污染与破坏降到最小。

4.2大力治理污染

这里指的主要是事后干预,能在源头断绝当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亡羊补牢也很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城市因资源开采造成的污染已经形成,对此必须要花大力气去治理。政府和企业都应当承担起责任,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最大程度上恢复生态环境,弥补已经造成的污染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对于违规生产,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的厂房,应当进行调整,使其远离这些地方。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

4.3对资源开采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在过去传统的矿产开采中,经常会出现疯狂扩张的情况,最后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在矿产开采之前,对该地区进行考察,划出红线,比如开采范围最多不能超过多大面积,如果周围有生态环境保护区或者大型水库的话,则应当在距离这些地方一定范围内设置禁开区。除了开采区外,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各种厂房也应合理规划,远离居民生活区域,避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4.4改变发展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到来,传统的资源一元化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要求,但很多资源型城市仍然故步自封,几十年如一日地抱着资源不放,不求新求变。而现在,除了从治理环境上做文章,资源型城市还有更急切要做的事情,这便是跳出固有发展模式,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除资源经济之外的其他经济,比如旅游、贸易和文化产业等,实现多元化发展。

5结语

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资源型城市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展,我国逐渐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仅以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大时代。此外,资源型城市也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严重、收入降低、人才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6]。面对这些曾经做过巨大贡献,如今却逐渐衰老的城市,我们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要想合理规划,使其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66-68.

〔2〕肖劲松,李宏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探析[J].中外能源,2009,14(11):15-20.

〔3〕申玉铭,杨彬彬,张云.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以济宁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25(03):430-438.

〔4〕刘玉宝.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及其历史贡献评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6(04):83-86.

〔5〕王广利.资源型城市阜新矿山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03):392-395.

〔6〕董锁成,李泽红,李斌,薛梅.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05):12-17.

作者: 朱哲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