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研究

一、国内外课堂环境研究

课堂环境的研究事实上是由心理学家Lewin(1936)和Murray(1938)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首先拉开的序幕。在那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方学者们(Stern,Stein&Bloom1956;Getzels&Thelen1960;Stern1970;Walberg1981;Moos1974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课堂环境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课堂环境研究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在研究内容上更加全面,关注到课堂社会心理因素的方方面面,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从课堂环境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因素的主观感受出发来收集数据,并较全面的考察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与其学习之间的关系。一批科学性较强的测量工具逐渐问世,弥补了已往实证研究中测量手段的欠缺和不足。进入80年代后,课堂环境研究空前活跃起来。一批专家学者以其卓越的研究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成为课堂环境研究领域的国际性权威人士。例如,巴里•J•弗雷泽、赫伯特•J•沃尔伯格和加加里•J•安德森等。《国际教学与师范教育百科全书》(1987)认为,由于弗雷泽及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的研究工作,澳大利亚已成为当今活跃的研究课堂环境的中心。研究规模方面,在已有的个体研究和团体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国际比较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学会(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valuationofEducationalAchievement,简称IEA)主持的《IEA班级环境研究》项目。国内学者几乎没有直接对课堂环境这一概念进行过分析,个别学者论及了教学环境的概念和结构。如田惠生(1996)对教学环境的含义及其结构做过较系统的论述。他认为,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主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他认为,整体的教学环境系统主要由两类环境组成,即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时空环境、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另外,国内多数学者在讨论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时都使用了课堂气氛(风气)或班风这样的术语。如邵瑞珍(1997)提出,课堂气氛或称班风,是课堂里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常被比作“组织人格”。我国学者根据课堂里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记录,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课堂气氛是对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波动的反应。其中教师的领导方式是一个关键因素。此外,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如合作与竞争等也影响到课堂气氛。

二、课堂环境研究方法

对课堂环境的研究,从方法上看,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直接观察,它是由局外人根据事先确定的一些范畴对课堂沟通或课堂里发生的事件进行系统的记录和编码。这是一种尽力追求客观结果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人类学的自然调查和个案研究,它是对课堂情境进行直观的描述。第三种方法是从当事人的主观体验或知觉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学生知觉的角度研究课堂环境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方法取向。它比观察到的课堂行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课堂环境知觉测量通常比直接观察到的变量,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从学生知觉的角度对课堂环境进行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在课堂环境最近30来年的研究历程中,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研究者编制了大批经济、有效并得到广泛采用的问卷。其中比较常用的有:沃尔伯格和安德森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编制的《学习环境问卷》;穆斯和特里克特于1974编制的《课堂环境量表》;弗雷泽于1985年编制的《个性化课堂环境问卷》;弗雷泽、安德森和沃尔伯格于1982年编制的《我的班级问卷》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但是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教育学术界才刚刚起步。李秉德教授在国内教学论研究领域先倡导和推动了课堂环境的研究工作,国内其他学者几乎没有对课堂环境这一概念进行过分析,个别学者只论及了课堂环境的概念和结构。如田慧生(1996)、范春林(2005)、屈智勇(2002)等只是对课堂环境的含义及其结构做过较系统的论述,缺乏从整体上对课堂环境的理性思考或对课堂环境整体的动态过程的实证研究。而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而学习的,每天都有大量外语学习者走进课堂。尽管外语教学涉及大纲、教材、教学法等等,但这一切只有通过实际课堂过程才能得以体现和实现(Allwright&Bailey,1991)。也就是说,真正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正因为如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外语界便开始注意到课堂过程。然而在国内,外语界对课堂过程本身尚未给予足够关注,系统的调查研究更是缺乏(见《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中外语教学部分)。事实上,对课堂研究的关注始于教育学领域的课堂研究,它对外语课堂过程研究有很大影响,尤其在研究目的与方法上。而对课堂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课堂上哪些条件能促进学生掌握语言,这终将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课堂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牛倩倩 单位: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