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智慧化转型城市化论文

智慧化转型城市化论文

1智慧化城市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2008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目的通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各种智慧化手段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缓解、消除城市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赋予城市空间更丰富的多维感知性,减少城市居民因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生活上的压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美好的发展。

1.2智慧城市智慧化的具体表现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逐步改变着人类探索世界的方式方法,使得城市体系中的诸多因素被更加清楚的认识、辨析、判别和处理,促使城市运作过程中将更多的对自身运行的规律有所把握。以此达到城市运作更加高效、精确、便捷的智慧化目的。城市的智慧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全面感知

通过物理城市空间内部无处不在的传感、遥感装置,构建城市的感知网络,全面、透彻、实时的获取城市运行的数据。从而对城市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

②深度融合

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网络通信系统的深度互联与融合,使得城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频繁、有效的信息沟通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系统,或系统中的个体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③协同运行通过信息的高效获取、处理

以及高度集成化的信息实现了共享,减少了资源利用上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利益相关的各方可步调一致的采取相应的行动,加强了系统、个体之间的协同性。

2徐州城市智慧化转型的必要性

紧跟世界、国家的脚步,徐州亦把城市化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根据江苏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徐州市域总人口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预计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市化水平预计达到58%。徐州以苏北“老工业基地”著称,在以往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各种有毒的废弃物,占用绿地等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代价,为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伴随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降低了城市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徐州城市化发展方式急需由“粗放型”向可持续健康的“智慧化型”进行转变,以和谐、智能、方便、节约、生态生活为宗旨,为城市居民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的智慧化转型是提升徐州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3徐州城市智慧化转型的科技保障

科技的发展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在《智慧城市之路》中曾指出“智慧城市就像是一台电脑”,没有当前的信息技术作为后盾,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便等同于无米之炊。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技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徐州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365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形成较为丰富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部级研发机构17家。2013年,徐州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达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总数达196家,其中重点实验室5家,部级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8家,科技服务平台16家。2013年8月13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宣布:徐州列入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计划,标志着徐州市现有的科技环境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向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升级的条件。在科技大环境的带动下,徐州城市进行智慧化转型所需要的感知、网络通讯及网际融合等基本硬件基础设施也已初步具备,如:

①感知网络

近年来,徐州以传感器、自动识别、条形码、遥测遥感、卫星空间定位等为主的感知技术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外,中国矿业大学与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感知矿山”的国建重点研究实验室,对带动当地的感知技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新一代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便于实时、全面的掌握城市运行、发展的状态数据,直接推动了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感知、互联互通。

②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2014年3月徐州市发改委表示,徐州已经成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按照计划,该市在创建电子示范城市中,将推进家庭、企业和政府用户光网全覆盖,拓展无线局域网覆盖面,构建完善的宽带网络体系。市发改委表示,目前为止,在政府机关驻地、公共商业繁华区域等,已经初步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覆盖面。接下来将会有步骤地推进更多公共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以应对市民使用移动通信相关业务时对网络的需要。徐州被列入全国30个创建示范城市,可见其中网络覆盖情况较为突出,未来还将不断加速,说明徐州具备了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相应的要求。智慧化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现有阶段的高级产物,必须不断的去研究相应的信息技术如何深层次的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方可真正意义上达到城市所谓的“智慧化”。

作者:马娜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