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职业教育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精选

智慧职业教育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许多参差不齐的木板拼凑成一支木桶,装入水后,水平面最终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这就是说教师应该全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哪一方面如果出现了短缺,就会对他们的就业造成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应教育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接纳自己就是指不仅仅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会自信地去学习和生活,而且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不是去否定它而是通过接纳然后想法改进它们。不以自己的优点而自傲,也不以自己的缺点而自卑。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把它发扬光大,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变、积极改造。教育学生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的检讨和自我批评,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不能只考虑老板能给你多少工资,而是应多考虑自己能创造多少价值,能给老板创造多少财富。经常了解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及求职材料准备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要求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具有责任感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立于企业的基本要求。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设身处地为企业的发展着想才会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要有多干活吃亏的想法。古话说得好,吃亏便是福。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人,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工作岗位都是从出纳开始的,但一般在小企业,出纳工作本身比较简单,实际工作中它却可能兼人事、总务、内勤、文秘、行政等任务,这就特别需要把握分寸,做一个勤快的人,多听、多看、多做、多问、多想。多做事情是最好的锻炼,这种锻炼是以后职务提升所必要的,不要有多干活吃亏的想法。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人做好了,事也就会做好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会计工作比较精细,每天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一个小数点的错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加上如今经济发展迅速,各公司业务变更频繁,会计业务也随之变化。会计业务的变化使会计工作人员对此应接不暇,疲于应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会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差错的种类,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在实践中小心,小心,再小心。比如记账错误:主要表现为漏记、重记、错记三种。错记又表现为错记了会计科目,错记了记账方向,错用了记账墨水(蓝黑墨水误用红水或红水误用蓝黑墨水),错记了金额等等。有时一时的失误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借鉴:常州一家公司从南京某网络公司常州分公司订阅该公司一份内部刊物,全年的订阅价是800元。事后,该公司一位会计给网络公司汇去了一张800元的支票。但是当网络公司的会计拿到支票后,却发现支票的价值是800万元。结果,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家公司的账户上根本没有800万元,也就是说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只能作废。对方经过查实后发现,原来,会计本应该用普通支票,却一时大意,用了一张万元的支票,虽然支票上的数字均是800,但是因为货币单位不同,使两张支票相差了700多万元。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错误还有会计原理、原则运用错误和计算错误。例如,对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设,不应设立的却乱设,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真实;对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执行不严等。计算错误则主要表现为运用计算公式错误;选择计算方法错误;选定计量单位错误,等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强调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提醒学生做好以后的工作。只有“不出错”,才会不影响到公司正常的财务运转,还会使学生对会计行业充满信心,使其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时,注重的是德才兼备,从某种程度上说,道德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再有能力,没有道德那也是不可取的,所谓做事先做人。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增强法律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教育学生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忠于职守、洁身自好、严禁贪污、徇私舞弊。会计作为商业语言蕴藏着企业的商业秘密,财务部作为商业秘密集中地更是被视为禁区,《会计法》等法律要求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等均把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许多榜样来教育学生,努力做到“慎独”,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行为。用现实生活中成功或失败的甚至是反面的事例,分析说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对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用教材中的案例或学生身边的事例(正面典型事例)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并按照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如:2003年11月,东茂公司因产品销售不畅,新产品研发受阻。公司财会部预测公司本年度将发生800万亏损。刚刚上任的公司总经理责成总会计师王某千方百计实现当年盈利目标,并说:“实在不行,可以对会计报表做一些会计技术处理。”总会计师很清楚公司本年度亏损已成定局,要落实总经理的盈利目标,只能在财务会计报告上做手脚。总会计师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不按总经理的意见去办,自己以后在公司不好待下去;如果照总经理意见办,对自己就有风险。为此,总会计师思想负担很重,不知如何是好。根据《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总会计师王某应当拒绝总经理的要求。因为总经理的要求不仅违反了《会计法》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而且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会计人员应当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遵守准则的要求。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有关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方面的小品,课堂进行表演,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

四、加强诚信教育

良好的财会职业道德,还包括加强诚信意识,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可以说,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正是因为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会计诚信更加重要,也更加必要。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信息都来源于基层,如果第一手资料失真,就会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从微观角度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需要会计提供真实的核算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就会计个人角度看,做假账不但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科龙事件。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亿元,2001年更是达到14.76亿元,转眼到了2002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却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如科龙2001年费用总额21亿元之巨,2002年仅为9亿元。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从而会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我公司共有*个基层党委,下设*个党支部,共有党员*名。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逐步探索并完善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组织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回顾我公司这几年的组织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努力造就一支能担当“富职工强公司”重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近年来,我公司坚持“有为才有位”和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把是否靠得住、有本事作为衡量干部表现的客观标准,把是否干出实绩、群众是否公认作为任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制度,改进选人用人方法。我们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任职试用期制,积极探索和试行了差额考察制、党委票决制等一系列制度。今年重点在以下一些制度上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研究制订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对象、范围、条件等作了具体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把干部诫勉谈话、干部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降免职等有机衔接起来,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其次,推行“三个一”管理模式,理顺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我公司按照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根据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公司党委管一根“线”——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组织部门管一把“尺”——用人标准尺度;主管部门管一个“头”——企业党政正职。再次,加大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力度。制定了《关于鼓励机关干部到一线创业服务的意见》,着力把最优秀、最有本事的人才推向第一线。同时,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力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重奖、重用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营造上上下下忙经济、一门心思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凭实绩用干部,关键是要准确、完整、科学地把握干部的实绩。近年来,我们推行领导班子成员经济工作实绩考核制。*年,我公司在系统内率先实施了党政正职经济工作实绩考核,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年我们将考核对象向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延伸,向公司直经济主管部门延伸,并制订了实绩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干部参与经济工作和重大活动成果核实制。从强化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入手,对考核登记的对象、考核登记内容和方式方法加以明确,并根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情况进行跟踪考核登记,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协同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班子,建立工作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三是拓展干部教育监督渠道,规范各级干部的从政行为。积极实施开放式培训,组织各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到高等院校培训,选派相关的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在全公司党政机关建立了干部“夜学”制度,全方位、多渠道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在干部中推行“八小时以外”自我约束承诺制,全公司*名领导干部签订了承诺书,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监督,同时,定期开展对干部“八小时以外”自我约束承诺践诺情况的督查。在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上,建立以信访回复卡、提醒诫勉卡和反馈沟通卡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监督“三卡”制度,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措施。建立公司机关干部联系分公司领导班子制度,明确每位机关干部联系*个分公司,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全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四是*

二、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根据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特点,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一方面,在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尝试在*建立党委,下辖*党支部。另一方面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以*为核心、以*为依托、以*为基础、以*为主要内容设置基层党组织,*

二是适应*发展的要求,切实推进*党建工作。按照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一个好的工作机制、一套好的工作制度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和组建党组织。努力发挥*,杜绝*。扎实开展*

三是建立体现党员先进性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党员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构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开展了“*”和“*”活动。实施“*”工程。全公司建立了*个“*”示范基地,*个“*”示范点,*个“*”典型。在机关支部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活动。全公司*名机关干部和机关党支部*

三、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部,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组工干部队伍

一是建立一套工作联系点制度。部机关每个干部都分别确定*~*个公司直属部门、*个分公司、1个基层党组织为工作联系点,每月抽出1~2天的时间到点上搞调查研究,每年帮助基层解决1~2个实际问题,培植1~2个党建工作示范点,每人撰写1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同时,部机关干部每人还结对帮扶1户困难职工,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每年开展一次党建特色工作观摩评比。认真落实部机关干部和基层组工干部党建工作创新责任,确定创新课题。每年*月份,在基层党委中开展一次党建特色工作观摩评比活动,在部内各科室组织一次特色工作申报、评比活动,以此推进组织工作出成果、出精品、出效益。

三是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在健全学习制度的同时,在全公司组工干部中建立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双合格证”制度,每年年终组织闭卷考试,把学习成效作为衡量组工干部素质的重要依据和提拔使用的基本条件,连续两年考试不合格的不能担任组工干部。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我国职工队伍素质的状况,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每年在各类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次。*年以来,全国有3500万劳动者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骨干。*年以来,各地共培训下岗职工180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高级技工严重缺乏。全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汽轮机厂需要260名数控技工,参加十多场招聘会,月薪提到6000元,还招不到合适人选。我国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只有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是导致我国企业产品质量不高,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据质监总局反映,目前我国产品的市场抽查合格率平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责任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产业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到就业结构的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最终都要依靠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和掌握新的技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加快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的现代技工。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发达国家的一些制造业加快向外部转移。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也看到我们劳动力成本低廉并具有一定素质的优势,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这是我们的极好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转移过来的大都是来料加工和装配等工序,加工深度不高,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并不多。我们承接的基本上是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虽然这对我们扩大就业也是重要的,但增值有限,效益较低。我国制造业虽已名列世界第四,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我们要适应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和发展我们的比较优势,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给我国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国外企业特别是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差距很大。就职工队伍而言,一是人多,二是素质不高。我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的二十六分之一,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德国的二十分之一,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我们一些企业的设备并不落后,有的生产线甚至比国际著名公司还要先进,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不能与人家竞争。用同样的配件,我们组装的手表却达不到瑞士产品的质量。我们组装的汽车与原装车也还是有差距。现在有的企业已经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有米”难寻“巧妇”。再好的技术发明也要靠生产线制造成产品,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要靠人来操作。我们需要高科技人才,更缺不了能工巧匠。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据调查,武汉、太原、*、重庆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城市,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技工“断层”现象。广州对80家企业的专项调查表明,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工人只有27.7%。上海的技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只占10%。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我国的企业怎么能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一线操作人员,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很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现在就业难,既有总量的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一方面是有人没事干,另一方面又是有事没人干。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既有观念问题,也有素质问题。不是没有岗位,往往是因为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个人素质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难以实现再就业。据劳动保障部对济南、兰州、湘潭等10个城市1万名下岗职工的抽样调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人员占49.5%,而且普遍技能单一,这是他们难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超过了60%。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证明,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效手段。

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我国职工队伍现状,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使我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一)下大力气抓好新增劳动力的培训

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大批新增劳动力未经任何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上岗操作,这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和较为普遍的现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初中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没有升学机会,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未经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人员数量已经占到新增劳动力总数的30%。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也大都未经过任何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使得相当多的劳动者就业后无法适应岗位的需要,也是产品、服务质量上不去和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不能进人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开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我们要落实江总书记这一指示,把新增劳动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个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就业前培训,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保证新增劳动力的基本素质。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规定劳动者就业前必须接受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这一做法,对劳动者而言,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降低失业风险。对社会而言,也可以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减缓就业压力。

(二)切实加强特殊行业和工种的培训

那些技术复杂、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实行就业准人控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在这些行业和工种中,需要设立一定的“门槛”,严格规定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上岗。这对于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如河南洛阳商厦“12.25”特大火灾,就是因为电焊工无证上岗,违规作业引起的。上海炼油厂吊机倾覆造成五死十伤事故,也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技能。我们要加强政策引导,逐步实施关键工种和岗位的就业资格准人制度,提高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上海宝钢集团、中原油田、乐凯集团等企业,探索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调动了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又改善了企业管理。吉林省四平市第一建筑集团公司实行全员持证上岗后,工程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由*年的25%提高到现在的89%,事故发生率由3%。下降到0.15%。。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这些企业的经验,加强职业资格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企业的劳动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高度重视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培训

我国劳动力技能结构重心偏低,技术工人说起来数量不少,但初级工占了60%。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技能的就业岗位比重正在减少,高技能、复合技术性的就业岗位比重不断增加。据测算,今后几年,我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长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技术工人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的火箭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九十年代几次发射失败,主要原因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制造问题。发动机的焊接点承受不了上天后的高压,一位36岁的技师运用自己的技能,解决了这个难题,才保证卫星成功上天。我国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是世界级尖端技术的突破,其谱仪线圈为世界最大线圈之一,在许多科研单位无法制作的。情况下,也是由工人技师大胆创新,在短时间内将其制作成功的。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断层断档,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前景堪忧。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刻苦钻研。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待遇,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师傅带徒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师、高级技师和复合型技术工人。

(四)进一步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这几年,我们通过“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到*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达到2550万人,在实行“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1680万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国现在包括关闭破产企业而失业的职工在内还有115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随着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深人进行,今后不可避免仍有不少职工下岗。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大量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不了业,依靠领取低水平的基本生活费和失业救济金,熬几年可以,长期苦熬是熬不下去的,他们无事可做,也会引发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是实现再就业,关键是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解决失业问题特别是结构性失业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如美国的劳工部前几年专门制定了失业工人培训计划,使70%的培训对象找到了新的工作。我国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市场就业的意识,对促进他们再就业有很大帮助。新疆银免职业培训学校,积极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任务,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这几年使参加培训的上万名人员基本上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我们要认真借鉴国外“订单式培训”、“个性化培训”和各地的许多成功做法,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求,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掌握新的技能,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实现再就业。

(五)积极开展创业培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主就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已经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就业渠道和领域吸纳劳动就业的容量有限,有的还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同时又有许多新的领域和行业需要开拓,需要大力发展。鼓励劳动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开辟新的天地,在实现自主就业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其他人员就业,是我们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前,有不少人准备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小企业,但苦于缺乏自主创业的知识和经验。现在自主创业取得成功的还只是少数,有的就是办了,也是困难重重,亟需通过创业培训,教给他们做“小老板”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本领,提供市场信息,分析市场需求,制定创业计划,扶持他们开业并进行后续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近年来,劳动保障部在全国3o多个城市组织了创业培训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经过培训实现创业的下岗职工不但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就业出路,也带动了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收到了就业倍增效益。陕西省先后在宝鸡等6城市进行创业培训试点,截止*年底,有1.2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有6000多人成功地实现自主创业,新增就业岗位2.4万多个。这些充分说明,自主创业,社会很有需要,发展空间很大,搞好这方面的培训大有可为。

三、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竞争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求迫切,任务繁重。我们要按照即将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朱镕基同志、李岚清同志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劳动者,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满足劳动者终生学习的需要服务。

一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要经常进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调查,主动与经济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对来自各方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深人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日报》上刊登过一篇反映当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报道,其中供不应求的职业有:中级以上车工需要657人,求职的只有182人,数控机床操作工需要124人,求职的36人,中级以上铣工需要351人,求职的121人,铆工需要94人,求职的35人;供大于求的职业有:机动车驾驶员求职的3482人,只需要389人,初级财会人员求职的3308人,需要397人,理货员求职的2256人,需要379人。这一情况充分说明,当前劳动力市场上供求结构严重不平衡,必须增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劳动保障部

在全国100个劳动力市场建设试点中,普遍开展了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工作,按季进行,这是职业培训调整和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职业培训特别是企业办的职业培训要紧紧跟踪和反映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职工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温州市许多职业学校开设鞋类设计与制造、眼镜配制、服装加工等专业,学生没毕业就被企业“订购”一空。这说明,职业培训与企业实际需要结合得越紧密,就越受企业欢迎。要不断改善培训手段和教学方法,把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最好的设备运用到职业培训中去,加快培养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技术工人。

三是要注重培训质量,开展“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机构要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职处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为受训者提供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不可能一次培训定终身,不能一劳永逸,要逐步创造条件,使劳动者在职讪生涯中接受终身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职业培训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培训。各类培训机构要改变重复建设,规模小,效率低的状况,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培训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条件的可以开展远程职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规模效益。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目前,企业拥有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是重要的培训资源,要把它们用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依法承担职业培训的责任和义务。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向培训机构“定购”培训成果。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和培训。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一、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说的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必要的,今后仍应这样做。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的高峰即将到来。如果只有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这是因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拥有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我国要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总之,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就业制度不同,职业教育各具特色。凡是成功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三个方面涉及几亿人,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国务院已经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讲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特别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高等教育阶段,要相对稳定普通大学招生规模,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到201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要扩大高级技工、技师培养规模。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今后五年,我们要实施“四大工程”,包括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这四大工程将惠及千家万户,要认真组织实施,务必取得成效。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强规划和协调管理,办好一批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要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企业集团或行业组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可由企业单独办、企业联办,也可校企联办。鼓励和扶持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总之,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路子要更宽一点,机制要更活一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要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从教育体制上搭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搞好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为各类学校毕业生就业成才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是重要的,而且是光荣的。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鼓励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

(四)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今后,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制订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注重多样化、灵活性和实用性。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要扩大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充分利用广播电大、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方式,发展面向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要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每个县(市)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同时,做好在乡务农青年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三大任务。鉴于当前职业教育比较薄弱,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要更加重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首先,切实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改变职业教育薄弱的状况,要解决体制问题、投入问题、社会环境问题,但首先是要解决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和领导重视问题。认识要到位,领导要到位,工作要到位。现在,一些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都认识到,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产业素质、抓投资环境、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定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都要真正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切实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在国务院领导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工作,加强相互配合。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要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改变职业院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要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探索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职业培训沟通和合作机制。

第三,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要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制定和完善涉及技能型人才的政策,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专利制度、标准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与政策上鼓励和保护技能型人才的发明创造。对生产一线工人改进工艺、优化流程和取得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凡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应予以重奖。

第四,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务院已决定,“*”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制度,使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国家帮助和本人勤工俭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民素质、加快和谐××建设的重要措施,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着眼长远,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调整办学模式,推动和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经过积极努力,××职校占地面积达到52000平方米,有教职员工92人,在校生1000多人,学校先后开设家政服务,保安,缝纫工,建筑工,物业管理,宾馆服务,餐厅服务,机电一体化,电子应用技术,焊接,数控技术应用和机械加工技术等相关专业,2005年共培训各类人员24096人。学校成立以来,先后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星火远程培训基地”(××省仅此一家)。被农业部确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被国家计算机考试中心确定ceac认证考点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被××师范大学授予“奥鹏远程培训中心”办学授权单位,被××市确定为“再就业培训基地”,被××市军分区确定为“国防后备力量培训学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顺应时展要求,赢得政府支持,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发展职业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全民素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内在要求,然而就××来讲,原创:过去职业教育落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和削弱了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形成了职高、电大生源不足,技工校、农机校停业、农民工无处培训的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当参谋,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对县内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优化配置。具体是做到了“三个统一”:一是职教资源统一整合。主要是将县内原职业高中、××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卫生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农机校、技工学校、工会职工学校、经委职工学校等九所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县职业技术学校,利用原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的闲置校舍、场地作为办公和实习场所,在原第三中学设立职业培训基地和教学基地,承担全县职业高中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农民工培训等任务。二是上级政策统一使用。坚持学校整合、对上政策争取渠道不变的原则,充分发挥和挖掘原主管部门对上争取政策,特别是争取资金的潜力,多方出击,争取支持,捆绑使用资金和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把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现代化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三是部门统一步调。成立后的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时接受教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全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广播电视部门给予半费收取招生广告的优惠,将招生纳入教育部门的招生计划,统一考评。并将农机、卫生、教育、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培训任务放到职业技术学校,为学校发展提供可靠的培训保障。县财政还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经费实行足额拨付,将预算外收入100%返还,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支持学校的发展。同时全面加大对全县职教市场的管理,要求工商、教育、劳动等部门加大对县外招生机构的审批,严密审批程序,依法查处非法、招生机构,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赢得社会信赖,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实践中我们感到,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贴近市场、贴近群众,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作到办学理念、办学方式等的创新,才能永葆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大胆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创新办学理念,指导专业设置。为了避免学校整合后换汤不换药、新瓶子装旧酒问题的出现,我们首先在办学理念上进行了创新。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从××是农业县,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出发,我们切实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提高全民素质上,坚持以人为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三轮驱动,以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培训为主的路子,力求把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发挥出人才培养作用。按照这一理念,我们本着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发展、设置适销对路、贴近群众的专业,全力打造培训品牌,形成市场效应。目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第三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针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设了宾馆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针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对这些专业,我们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在师资配备、教学设备、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促其形成强势和特色。现在,已形成了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草柳编、服装裁剪缝纫班等多个代表我校特色的专业,吸引了县内外有求职愿望的人员参加培训。

2、创新办学方式,增强发展活力。为了提高学校的市场知名度,作到培训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我们在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大力研究和探索联合办学,巧借外力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放大市场优势。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与××技工学校、青岛博益学院、吉林工业工程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合办学关系,现已达成培训协议200人,正在培训150人。另外,我们还把培训就业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号召全校教职工参与毕业生的就业与安置,开设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就业,完全就业。而且在推进就业过程中,坚持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考察企业的情况下,决不安置一名学生就业的原则,学校在取得有效的就业信息后,既派人进行实地考察,全方位了解企业情况,再经就业指导办公室研究、讨论、认可,最后组织学生就业,保证就业质量,赢得群众的信任,为扩大生源、加快发展提供保障。

3、创新办学制度,激发学生潜能。为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大胆提出了学分制改革,给予学生选择课程、专业、教师以及时间、目的、形式的权利。学生根据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部分制时间学习,可以选择面授、函授或网络授课的形式,也可以选择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形式,保证学生因人而异,各取所需,深受学生的欢迎。为保证这一制度的深入实施,我们还全面推行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根据师资队伍现状,从各专业中选取2—3名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青年优秀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分期分批地安排他们到省内外知名的职业培训中心培训学习,还组织专业课教师到××等知名企业顶岗学习。还从社会招聘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进一步壮大“双师型”师资队伍。推行了人才培养标准化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坚持以赛促练,练赛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推行了德育工程,让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推行了课程改革工程,根据各个专业特点,对课程设置按其性质、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积极构建综合课。特别是针对岗位确定课程深度、广度及技术训练程度,打破学科限制,按专业需求决定取舍。重视选修课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推动学分制的深入实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创新科研机制,推进学校持续发展。工作中,我们切实把科研作为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了“科研强校、名师立校”的思想,创新机制,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科研平台,出台了教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要求教师把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科研与实践“两层皮”真正使科研发挥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作用。特别是强调从实际出发,把学校的科研工作放在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上、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和提高业务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原创:立足教育教学,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攻课题、破难题。而且我们还建立了科研工作保障制度,加大科研器材的投入,满足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近期,我们将投入资金150万元,购置与科研有关的实验器材,装备科研室,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目前学校共承担县级科研课题两项,正在申报市级和省级科研课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