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范文精选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一、智慧工地应用现状

2015年,“智慧工地”建设理念提出,基于智慧建设项目管理理念得到初步应用。根据2019年山东省内前100名建筑施工企业智慧工地的应用现状调查来看(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智慧工地”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并围绕人、机、料等关键要素进行应用,但智慧工地的集成应用、延展性应用相对较少,说明智慧工地建设与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智慧工地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智慧工地在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推进实施的过程中还存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相关人才的缺失、配套软硬件不成熟、缺乏行业标准等方面。目前,施工行业的智慧工地应用缺乏相关标准、规范,法律责任界限不明确,同时缺少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人才缺乏是当前施工企业智慧工地建设与应用的主要问题所在,相关计算机、大数据等人才的缺失使得企业智慧工地应用的推进速度较慢。因此培养、吸引人才是企业进一步应用智慧工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配套软硬件难以支撑智慧工地和其他多种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同时,网络基础设施的参差不齐也成为智慧工地应用的瓶颈。因此,改进软件功能,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大智慧工地的推广宣传,也是智慧工地应用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三、“智慧”管理信息化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摘要:建设单位是公路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公路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的主导作用,为持续推动公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如何对建设单位开展全方位、定量的考核评价,目前全国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建设单位建设管理水平,研究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方法,以供今后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中考虑使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单位;考核评价

公路项目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以提升建设单位建设管理水平为抓手,全面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对规范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行为、提升建设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如何对建设单位进行全方位、定量的考核评价,如何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工作积极性,仍是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本文按照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切实推进的原则,通过研究建立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定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持续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等起到积极作用[1-2]。

1工作组织及考核范围

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评价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厅直单位和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配合开展,每年度评价一次。列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年度建设计划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均纳入考核评价范围。考核评价工作自建设单位成立开始,至交工验收完成截止。

2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力求评价指标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各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水平。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评价指标共包括一级评价指标3项,二级评价指标17项,具体指标及分值见表1。

2.1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主要指手续办理、机构设置等。

2.1.1前置性手续办理主要包括:是否及时办理正式用地手续、设计审批、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备案等前置性手续;是否及时办理环评、水保、文物、防洪、地震、地质灾害、压覆矿产等前置性手续。

2.1.2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备是否满足相关规定以及项目建设要求;人员资格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其中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是否满足要求,技术、质量、安全、合同等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被省厅或相关部门勒令更换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等;主要管理人员考勤是否满足省厅要求。

2.1.3设计批复执行主要包括:是否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组织建设,有无增加或减少规模;是否违反或擅自变更批准的技术标准;是否存在不满足强制性标准、规范情况。2.1.4交工验收主要包括:是否对未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未备案的工程开放交通进行试运营;是否对不具备交工验收条件的公路工程组织交工验收。

2.2建设管理

2.2.1招投标管理应招标的工程内容是否均依法招标。是否存在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收取或退还投标、履约保证金;是否存在无正当理由不发出中标通知书、改变中标结果等;是否存在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有理投诉或对查出问题拒不整改。

2.2.2勘察设计管理主要包括:是否督促设计单位及时完成勘察设计任务,是否影响总体工作安排;是否授意或主导设计单位刻意造成两阶段设计差异,以不正当手段压缩实际投资;是否未按规定审查、批准一般变更或报批较大、重大设计变更,或将较大、重大变更肢解规避审批的;是否存在虚列变更项目或虚报工程量,多结算工程款,或用设计变更掩盖施工质量问题的;是否存在未经批准先实施变更;是否对符合要求的勘察设计、咨询审查成果,未及时支付相关费用。

2.2.3新理念贯彻主要包括:绿色公路、智慧建造等是否按要求进行专项策划、编制专项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按要求组织绿色公路建设,有无造成沿线生态环境污染;是否落实智慧建造相关要求。

2.2.4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金到位率是否满足工程进度;是否存在挪用、截留、侵占工程建设资金行为;是否及时支付工程计量费用、办理工程结算;是否及时支付征地拆迁费用;是否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是否违规收取或不按规定退还保证金;是否按要求开展项目审计工作,及时处理审计问题;车购税补助项目,是否存在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车购税未能及时足额申领、使用。

2.2.5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是否按要求开展工程质量隐患排查或者排查、整改是否到位;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要求落实是否到位,质量合格率是否达到省厅年度目标任务要求;是否存在工程结构、受力构件等的不合格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是否存在质量红线问题或者对各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的质量问题未及时有效整改。

2.2.6进度管理主要包括:是否存在因建设单位原因,未按时开工、完工、组织项目交工验收;是否存在未按年度计划进度完成建设任务。2.2.7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是否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或者排查、整改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平安工地考核;平安工地考核是否合格;是否按要求组织开展桥梁隧道等高风险施工作业的安全评估或专家论证等;是否存在安全红线问题或者对各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的安全问题未及时有效整改的;是否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2.2.8投资控制主要包括:年度投资是否按省厅要求实现“首季开门红”“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目标要求;决算费用是否超出批准概算。

2.2.9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订立合同;建设单位是否对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履行变更批复手续,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履约率;是否存在任意压缩或拖延工期;是否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是否对分包申请进行审核、备案。2.2.10信用管理主要包括:是否正确运用评价规则(如与部、省厅评分规则不一致,违规设置加分项,对不同从业单位评价标准不一致);是否按规定时间完成信用评价工作。2.2.11维稳工作主要包括:因建设单位原因导致参建企业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材料款等,建设单位未能及时处理,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出现信访事件;是否按政策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及相关地方矛盾,影响工程建设。2.2.12廉政建设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是否发生腐败问题或案件,被处以行政处分。

2.2.13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3评分办法

评分采用百分制。a)国高网高速公路项目,由省厅和厅直相关单位对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年度评价得分采用加权平均,其中省厅评分权重为0.6,厅直相关单位评分权重为0.4。b)省高网高速公路项目,由省厅和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厅直相关单位对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其中省厅评分权重为0.5,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评分权重为0.2,厅直相关单位评分权重为0.3。c)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由省厅、省公路局和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对建设单位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其中省厅评分权重为0.5,省公路局评分权重均为0.3,承建地市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评分权重为0.2。

4结果等级

结果等级的划分具体见表2。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将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较差”等级:a)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建设任务。b)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年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死亡生产安全事故。c)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d)发生环保事故。e)瞒报、谎报有关工程安全、质量、环保事故。f)当年项目建设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被确认有违法行为,受到司法机关处理。g)发生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款等,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越级上访至省级以上政府。h)被省级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书面通报批评。5结语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考核评价方法的建立,将对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单位管理、规范公路建设单位市场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也有助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精准实施奖罚措施,持续完善监管体制建设,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艳强 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中心

公路工程建设方法2

目前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信息标准,施工过程数据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各部门之间数字化程度不高,数据关联程度较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业务数据关联性不强,存在监管漏洞,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流,导致工程质量溯源链困难,且数据采集周期长[1]。

1公路工程智慧工地概述

1.1智慧工地的概念和内涵

智慧工地是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设备、边缘计算终端,全面感知工程建造过程“人、机、料、法、环”的要素信息,并基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质量强国战略、新基建要求,开发的人工智能分析、预警、决策等综合分析平台,实现各子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以下目标[2-3]。(1)施工质量可知、可控。以公路工程现场的施工环节为根本,将信息化技术与施工过程深入融合,做到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溯源。(2)施工过程可视、智能。施工监管远程可视、质量安全问题实时预警反馈,保证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3)工程管理协同、高效。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工程参建各方的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实现工程管理的互联协同,提高管理效率。(4)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实时、共享。通过施工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工程施工决策的科学性。

1.2智慧工地管理要素分析

(1)人。人在“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设计人员地勘不全面,基础设施检测点代表性差,设计、复核不仔细,导致设计深度不够,最终影响工程质量。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人员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劳务工人的文化水平、年龄组成、工程经验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工程质量。(2)工法。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期,参建单位会依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具体的工程功能要求及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与方法,保障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等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工法的选择与专家论证,是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4]。(3)机械。公路工程按照施工方法、施工部位、施工工艺的不同,涉及的机械设备类型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机械,不同厂家、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型号也不完全一致,管理困难;当施工现场缺乏机械管理保养制度时,还会导致机械设备带伤工作与超负荷运行,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一旦出现损害,还会增加运维的成本。另外,由于施工现场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对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维修和管理。(4)材料。公路工程材料费用一般约占项目总造价70%左右,因此,会存在以牺牲原材质量为代价,节约工程成本的极端现象。同时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关闭了大量的采石场,导致高品质石料采购困难,从源头上影响了原材料品质。(5)环境。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地点地质、水文、气候等。在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提出了明确需求,刺激了工程建设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2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

2.1智慧工地的架构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涉及多系统应用功能整合,数据整合,统一身份的认证。根据平台功能模块设置及现有子系统的情况,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初步设计由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及用户层组成,平台系统构架图如图1所示。

2.2智慧工地的功能体系

智慧工地功能体系是以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的思路,以“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系统为核心,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要素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1)综合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变更管理、办公管理、文档管理及计量支付等功能,能够满足项目日常管理业务的网上办理、在线审批、计量支付及归档管理需求,可提高项目行政办公效率。(2)人员管理主要包括人员档案管理、门禁考勤管理、劳资管理、人员定位管理及相关培训教育;主要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安全帽门禁、北斗等技术,完成人员的考勤与特种人员的定位监管,并与人员工资相关联,提高人员管理的高效性。(3)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一般设备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一般设备管理,主要通过设备二维码,登记设备的编号、规格、型号、出厂日期、验收状态等信息,对设备的进出场审批、使用状态、使用地点、维护保养记录等进行统一线上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通过物联网、智能传感等技术,实时采集特种设备的起升重量、运行行程、操作指令、环境指标等参数,实现异常状态蜂鸣预警,同步推送信息至相关管理人员。(4)物料管理主要包括物料的进出库管理及统计管理。物料的进出库与地磅称重系统关联,同时登记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领料及发料登记人、进出库数量和时间等,并记录每种材料的使用部位,便于进行物料的统一及溯源管理。(5)质量管理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无线传感等技术构建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预警、评价,将传统的“事先检验、事后检测”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为“事中控制”的管理模式。(6)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一般安全管理、危险源管理、视频管理及通航安全管理。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抓拍、智能感应、巡查App等技术,建立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统。(7)环境管理(生态环保管理)主要包括扬尘监测、噪声监测等,通过无线传感、自动化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时采集环境监测区域的PM2.5、PM10、PM100、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噪声等参数,当环境指标超出预警阈值,智能联动喷淋降尘设备,实现环境自动治理,是保障施工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3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推广建设及评价

3.1智慧工地推广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标准引路。贯彻“把数字世界带入交通建设,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交通”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选择典型项目开展智慧工地的示范建设,通过总结建设经验,形成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指引与引导行业智慧工地建设。(2)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单位、部门的障碍,充分整合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提高智慧工地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信息资源利用水平。(3)行业主导,全员参与。智慧工地的建设,除了要有全面、整体的规划,还要有良好的运作模式。智慧工地的建设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智慧工地建设单位,仅凭产业环节中的某一方,是难以系统而平稳地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建设单位作为智慧工地建设的组织和管理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打造制度有序、建设各方广泛参与的建设环境。

3.2智慧工地综合评价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功能参数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综合管理的众多参数,这些参数可按照“人、机、料、法、环、安”多层次分类,智慧工地综合评价可采用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首先按照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七个功能,将评价指标分为七个大类,然后针对每一大类进行初级层次的单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在单级评价基础上,针对每个大类的分项功能模块进行高级层次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最终形成智慧工地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比较判断矩阵。根据AHP的原理,利用1~9标度法,采用专家方法确定各评价功能模块所属层级的重要性值。第二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首先构建各评价功能模块的判断矩阵,然后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解算出各功能模块评价的权重。第三步:一致性检验。由于各评价功能模块的判断矩阵是根据专家经验确定的,为了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综上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综合评价体系与权重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文章针对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现状问题,以及公路施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发展目标,结合现有智慧工地的建设经验,解释了公路工程建设智慧工地的内涵,确定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基本概念,从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建立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架构,形成了智慧工地综合评价体系,为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晓威 王彤 单位: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建设方法3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和总长一直保持在稳定增长的范围之内,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加速成网的关键时期,需不断促进公路建设的稳步发展。而一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相关财政部门拨款,拨款方式体现出拨款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大部分路段采取带有以工代赈性质的战勤义务工的施工方式。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建设完成的公路数量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真正地满足现阶段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之一[1]。加上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和拨款方式单一,导致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给公路建设造成一定困难。想要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公路建设中建设补助资金难的问题,仅仅依靠国家单一且有限的投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建设需求,应当将建设补助资金来源作为首要目标,多渠道进行融资,使得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融合,在提升公路建设速度的同时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

一、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筹集及管理问题分析

(一)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筹集方式单一

从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整体来源情况可以看出,资金来源以及建设补助资金筹集方式单一化问题较为严重。公路建设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成本投入大的特点,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提供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还有部分建设是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仅有很少的施工单位能够直接进行融资,导致资金筹集方式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较为严重[2]。此外,公路建设项目在实际施工之前过多地依赖银行贷款,不仅给后续的工程施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后续的还款也成了较大的难题,无形之中加大了公路建设的信用风险。最后,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来源的同时,过分依赖某种融资渠道的情况较为严重。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是由国家的监管部门控制,虽然近几年公路建设的投资体系已经得到了较好的管控,开始逐渐以利润发展为投资导向,但受到融资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后续的再次融资和还款仍旧受到较大的制约。

(二)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公路建设负债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公路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建设企业开始受到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后续还款难,公路建设负债严重已经成为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由地方财政拨款的建设方式体现出来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其次,公路建设负债问题严重不仅加大了财政支付的风险,同时后续金融融资风险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就当前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整体情况来看,有的建设企业为了减少资金的负债率,经常用新债还旧债,这种偿还方式容易导致还款处于一个高峰期阶段时,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筹集到还款资金,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财政支付风险以及金融风险[3]。加上很多公路建设企业在针对债务资金方面的管理并未形成统一化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导致部分资金应用不到位,形象工程情况较为严重的同时给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三)项目资金挪用严重,公路建设管理困难

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补助资金的使用通常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增加自身的现金流量,会将集资得来的资金直接汇入施工单位的总账户中,当建设资金周转不开时就会产生项目之间的拆借行为,原本直接用作项目建设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会给后续的管理及施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很多项目在投标结束之后,会将项目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分包给不同的承包人,但由于很多承包人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经常出现项目资金挪用严重以及管理难的问题,甚至出现转款走人的现象,后续的施工便成了最大的难点,同时也影响了公路建设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很多公路建设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管理费用严重超预算的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及管理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针对资金的使用不合规,造成开支过大的现象[4]。其次,还有的施工管理人员私自挪用建设资金用于招待,项目建设及项目变更过程中都会增加招待费用的支出,最终导致公路建设资金严重超额,给财务管理及后续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财务人员资金风险意识淡薄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直接性的管理,而财务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情况。就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公路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但受到财务人员资金风险意识淡薄的影响,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无法体现出其有效性。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不重视单位的管理制度,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实施管理,忽视经济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加上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对于施工单位的各种外部风险的综合评估工作较少,给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难题。此外,很多施工单位还存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够,使用的相关会计信息管理方式不规范,影响了后续建设补助资金的有效利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公路建设补助资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不够重视

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各项补助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是影响公路施工正常运行的重要标准。但从上述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很多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对于公路建设补助资金重视不够造成的资金浪费以及管理问题仍旧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项目正常运行,能在预定的时间之内交付,产生的建设补助资金浪费与否也不再重要,并未将这些国家资产作为自己的责任来对待。公路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渠道,其行业的特殊性给很多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优越感,从而导致其对于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依靠自己的主观意识实施管理,随意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5]。

(二)公路建设补助管理专业不足

公路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是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的主要因素。但现阶段呈现出来的各种管理问题直接说明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的各种问题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很多管理人员无法得到下属的支持,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差,无法带领团队取得较好的成果。同时针对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随意使用、挪用情况较为严重,将这些国家拨款的财政资金随意挪用的情况仍旧屡见不鲜。而这些问题仍旧是企业财务监管漏洞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不利于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相关部门配合度较低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前期的资金筹集还是后续的施工以及竣工等阶段,都需要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才能完成。在施工的生命全周期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乡镇政府部门以及个人群众等支持。但是现阶段凸显出来的问题显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无法得到部门之间的支持而导致的监管难、施工难问题常有发生,而这一现象仅凭借单位的一己之力是很难解决的,同时也不利于施工单位后续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公路建设补助资金问题的建议

(一)合理科学规划,完善融资结构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融资和集资方式还是以国家财政部门拨款以及银行贷款的方式为主,在建设资金的筹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国家拨款的方式为主的资金来源本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银行贷款的同时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在贷款以及后续偿还的同时会受到国家信贷规模以及基建压缩的影响,后续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会受到较大的约束。因此,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公路施工单位对自身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从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方向出发,采取多种渠道融资的形式,帮助不断扩大建设补助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效率。多渠道融资方式的添加不仅能够较好地改善原有融资存在的难题,同时还能增加以私人投资方式为主的应用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独资、利用BOT等融资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使得资金的来源更加的多元化。此外,还可以直接通过鼓励与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将中介机构应用在自身的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当中,还能直接解决以往融资管理难的问题,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帮助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公路施工单位应当正视自身在内部控制结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内部组织治理结构进行不断优化,使其能够发挥出相应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规划,相应的管理制约组织体系的形式,可以明确其职能和权责划分,展现不同阶层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为促进公路施工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还需要在内部控制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建设过程需要改变以往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操作混乱、建设资金随意挪用的现象,使得各项建设资金的使用“事出有因”抑或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得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能够真正地体现出其价值所在,以制度的形式对其实施管理,以此来对施工单位后续的会计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推进施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完成,为单位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结合

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各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已经成为施工单位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为减少公路建设资金利用存在的问题,应当以将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结合的方式有效利用资金。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总投资额度、建设工期以及施工进度等进行有效的衔接,灵活采取阶段性报告,并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公开公示管理制度,为相关的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强化会计核算

公路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与单位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的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各种财务计划的实施者和监督者,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发展趋势。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应当重视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作为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来参与和执行相关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同时,公路建设单位还应当重视自身的会计核算的建设,不断强化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减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浪费情况,提升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结语当前我国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施工单位的整体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混乱,导致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凸显了不同的难题。因此,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单位需要重视建设补助资金的利用,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完善融资结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补助资金与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结合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强化会计核算等形式可以减少建设补助资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公路施工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交通运输局等关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J].厦门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14):22-28.

[2]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06):40-46.

[3]李秀宏,许越洪.破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瓶颈之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3,28(12):44-45.

[4]谭俊波,孙逸文,王露平.乡镇公路拆迁项目成本控制研究—以湖南省S206公路建设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04):51-56.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多措并举,全面发力,推进城管执法工作提档升级

1.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执法事项,对涉及城市管理的法规进行梳理,厘清城市管理执法职责边界,理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职能和边界,健全部门协作联运机制,加强执法保障,提升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责任人:黎勇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人员进入网格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施精细化管理,所有网格严格落实“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对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分工明确,责任压实,合理设置市容环境卫生问题发现、处置等级,建立网格员“日巡查、周督查、月考核、季评比”长效监管考核机制,根据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和处置达标率进行量化打分;有计划地组织网格员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网格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与所在网格单位、社区沟通配合,推进网格化管理顺利进行。加快拟筹建城市驿站,以驿站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服务。(责任人:乐后龙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3.强化日常执法管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依规,严管重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责任人:乐后龙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4.巩固违建治理成果。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督查督办力度,不断总结违法建设治理经验,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健全治理工作机制。坚持刚性法律约束与柔性教育并重,采取动员自主拆除为主,强制拆除为辅的整治模式,利用无人机空中巡查,做到巡查无死角,责任无推诿,进一步完善违法建设防控体系,推进打击“两违”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责任人:黎勇责任单位:城管执法一、二大队直属大队)

5.开展共建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城管惠民水平,更好地调动社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协助社区建立自治管理机制,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通过采取多渠道共建活动,实现“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拓展城管志愿活动。丰富志愿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劝导、文明宣传、辅助值守等活动,增强协会吸引力,推动协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全面推开“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经常性组织执法人员到社区讲解、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推进“城市驿站”建设,组织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城管体验日”活动,深化执法服务相融合,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为社区提供卫生保洁、基础设施修复等优质服务,实现“城管带来服务,社区加强管理,居民素质提升”,最大限度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实践“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理念。(责任人:郑梅林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6.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考核监督机制,落实网格化作业管理,按照“定人、定区域、定标准”的思路,实施“大规模、小单元、人机结合、纵横互补”的作业方式。大力推进城市保洁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5%以上,严格按照《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市场化服务考核细则》标准进行考核扣分。开展“全民洗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采用五步作业法保洁。推广大件垃圾上门收集模式,加强垃圾清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责任人:周宏责任单位:环卫所)

7.定期开展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活动。及时分析研判问题,对于群众反映较为强烈、日常巡查较为严重的城市管理问题分类分区进行研判,结合网格化管理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户外设施、油烟、扬尘等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年度专项整治计划,按要求在活动开展前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及时上报整治成果。并加大与公安、住建、环保、水利、市监、交警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油烟污染治理、扬尘治理、交通秩序治理、水环境治理、市场经营秩序治理、车窗抛物治理等活动,形成“任务吹哨,部门报道”联合执法模式。(责任人:周宏责任单位:固体废弃物管理股渣土站环卫所排水所垃圾处理场)

8.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通过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按照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目标,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分流分类、宣传督导和责任落实”等“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物业小区、城中村、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垃圾分类工作,全力打造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自治标杆,大力建设城中村垃圾分类典范,确保2021年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责任人:周宏责任单位:市容股农村整治办党政办环卫所)

9.推进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聚焦城市主要道路、重点街区、市民主要休闲服务和集中居住等重点区域,开展以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示范街”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责任人:周英赣责任单位:市政公用股市政所市政公司环卫所)

10.强化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全力排查城区大型户外广告,按照“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依法依规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标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和店牌店招设置进行全面整治,严格实行一店一牌,完善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程序,推进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公开出让,有偿使用,依法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责任人:郑梅林责任单位:市容股城管执法一、二大队)

三、服务民生,全力保供,推进市政公用服务提升

11.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排水系统EPC、PPP工程建设速度,推动雨污分流改造,畅通排污管道。加快排水设施维修改造力度,开展排水管网闭水试验,提升城市排洪防涝能力,持续推进城区低洼易涝点治理,基本实现“大雨不涝,小雨不积”。探索物业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物业小区相关管理制度,加快无物业小区、问题小区的试点入驻,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充分挖潜现有土地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新建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2000个,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责任人:张馥娥责任单位:排水所市政所市政公司物业公司)

12.提升城市空间颜值。全面提升城市雕塑、标识标牌、“街道家具”内涵和美学美感,建成一批精美的城市小品和雕塑,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合理使用闲置土地,严防私种作物行为,开展闲置土地绿化硬化工作,结合闲置土地性质、面积、预期闲置时间等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游憩公共服务设施。推广工地新型围挡使用,围挡设置(材质、色彩、图案)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提升楼宇亮化提升,对行政中心周边休闲文化片区、龙城国际、游泳馆、体育馆等等主要街道建筑进行亮化提升;对恒安路、子山路、德政路、正德路、环城西路进行智慧路灯改造,对全区600组中华灯进行改造。(责任人:胡琤责任单位:路灯所渣土站市政所市政公司)

13.营造通畅安静生活环境。建立市政设施快速维修队伍、快速维修机制,合理利用时间修复破损市政设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施工方式,减少施工扰民。加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劝退禁售、宣传巡查工作。加强广场舞、商业经营高音广播喇叭等噪音源头管控,减少环境噪音污染。加强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监督检查,施工工地全面安装“智慧监控”设备,控制施工工地晚间10点至凌晨6点施工,为居民营造安静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挖掘工程审批管理,严厉打击违章开挖道路行为,规范城市道路占道挖掘,及时恢复路面,减少道路挖掘施工对市容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责任人:周英赣责任单位:市政公用股法制督查股市政所市政公司渣土站城管执法一、二大队)

四、统筹协调,攻坚克难,推进城管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14.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为彻底解决区生活垃圾分类产生餐厨垃圾(含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产物的高值利用问题,迫切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和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以提高区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责任人:周宏责任单位:环卫所垃圾处理场)

15.加快推进建筑消纳场项目建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彻底解决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建筑渣土余泥等影响城区市容市貌和人民的生活。(责任人:乐后龙责任单位:渣土站)

16.助力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有智慧城管基础,支持配合打造区“党建+”城市大脑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建设目标,不断增强城市感知能力、共享能力,增强城市治理的主动性、精准性,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及时、便捷、优质、高效。(责任人:郑梅林责任单位:智慧城管指挥中心)

五、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推进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17.拓展城市管理创新应用。编制创新应用清单,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满足相关事项网上审批需求,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管理融合创新应用,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开发升级城市照明、车辆管理、市政管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停车智能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缓解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建设三维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责任人:胡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18.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行政许可标准化流程,优化办理程序,全面实施“一口受理”,提供全方位便民便企服务。做好重点区域、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加强车站、学校值守,主动提供出行协助、失散人员寻找、矛盾纠纷化解等优质服务,强化高考、春节及大型庆典活动期间管理与保障力度,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各类设施安全运行。快速回应群众投诉,将群众通过12345、7912319等各种途径投诉举报的案件办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任人:郑梅林责任单位:行政审批股城管执法一、二大队智慧城管指挥中心)

19.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严格风险管控,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市容环卫设施、户外广告设施、建设施工维护和作业、城市照明灯饰、排水设施、市场消防等方面安全监督管理。认真履行城市运行安全专委会职责,加强应急保障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水平,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重视食品安全,加大市场销售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引导市场活禽经营户采用健康规范方式宰杀家禽。加强城市养犬管理,适时开展公共区域无证犬查处,流浪犬抓捕,违规遛犬行为劝阻等整治活动。(责任人:周宏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六、严格管理,强化服务,推进城管行业形象不断好转

20.创新协管员管理模式。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开展合同聘用管理、档案工资、等级与绩效薪酬第三方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薪酬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变岗变薪”做法,形成正面激励与逆向鞭策并举的管人用人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绩优者加薪,绩差者减薪,末位者淘汰。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以目标导向、实绩导向、奖优罚劣的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责任人:黎勇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1.理顺职责机制。进一步明晰城市管理执法的范围、程序和要求,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厘清城管执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领域行政执法的职责边界,建立更加顺畅的行政处罚部门协同机制。(责任人:黎勇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2.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落实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完善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实行定岗定薪,严把进人关,落实淘汰制,适当提高辅助执法人员待遇,吸引更多学历高、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加入城管队伍。持续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大力推进“721”工作法,全面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责任人:乐后龙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BIM技术;大型钢结构;智慧建造;智慧管理平台

1引言

钢结构建筑在建筑行业中需要借助智能建筑技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满足BIM技术的应用需求。它需要在建造过程中有效融入关键技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满足安全性需求,这说明其在钢结构施工阶段有效结合BIM技术分析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工程概况

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项目上园高楼结构总体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顶部3层刚性桁架结构整体提升安装,直径104m,提升总质量约5300t,提升总高度约37m。在本次项目提升的钢结构中,主桁架梁采用的是100m环桁架梁以及45m的环内8榀,采用各种复杂的构造结构有效连接,进而组成一种综合体结构。将和塔部的连接空间预留出来,而该综合结构体主要在内部产生的性能较差,对此,加强结构提升表现出“外整内缺,累计提升”的特点,通过和国内过往的相关超大型钢结构提升进行对比发现,本次采用的提升工艺复杂程度以及对变形控制的精度在世界建筑行业中都比较罕见。

3大型钢结构建筑的重难点

对于大型钢结构建筑而言,由于工程体量大,往往存在较多施工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体量大、管理难,容易对施工进度带来压力;②采用BIM技术,应用多元数据交付运维管理有较大的要求,采用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规划以及管理需求,在施工、设计以及运维管理中相对独立,且很难传递数据与完整信息化模型,在后期运维平台管理中缺乏前期数据支撑[1];③工程建设要求高,难以管理组织和策划,需要有效考虑全寿命周期和相关参与者的同时,还要顾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相关风险问题和综合建设目标。

4分析BIM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

4.1BIM技术协同设计与数据准备

4.1.1BIM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协同

在BIM技术应用阶段,为保障相关钢结构建筑整体的质量体系,需要重视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细节,BIM呈现出来的正向设计能够满足技术的协调性需求,增强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有效构建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增强技术协同平台,进而满足多专业协同设计需要。在满足增强现实技术和BIM技术有机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Revit模型,进而对BIM模型做轻量化处理,有效将AR软件导入,通过该软件和移动设备将BIM模型投影到桌面上,通过预览后对AR软件实行二次开发,满足该软件和BIM模型的高效连接,借助云端处理来满足多终端同步编辑和查看。借助空间对BIM模型全面反馈,能够满足专业设计人员设计BIM模型的协同性需求,将精确构件和复杂节点的要求精细化,并借助手机终端进行展示、更新和修改,满足实时交流需求。将BIM+AR技术所衍生而来的模型与可视化结合,能够满足施工教育需求,对相关人员采用头戴式设备进行传达信息,完成组装后又将下个正确位置以同样的虚拟化显示出来,可以提高施工协同效果,降低失误和错误率。

4.1.2搭建有效数据库

钢结构建筑为了满足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需求,需综合考虑设计、施工以及运维阶段,预先研究相关阶段平台构架,对阶段数据类型高效掌握,从设计阶段起便需要筹备数据库,而对设计和施工阶段交接时,需要对下一阶段的数据进行交付,交付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数据能够满足运维平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应用和调取。在数据库搭建方面,需要设计三个阶段,进而满足大型钢结构全过程智慧建造需求。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平台构架后做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和数据统一接口设计。在当前的数据库中,涉及了存储数据库HBase和关系型数据库MySQL等。本次研究采用的是MySQL工具来搭建数据库,有效规定数据主键,针对性借助智慧管理平台,对设计阶段、运转阶段和运维阶段的数据要求进行设计,同时按照要求设计数据库,进而筛选出有效的储存数据,将冗余数据进行删除,满足整个体系的数据传递。

4.2BIM技术多维施工信息化管理

4.2.1钢结构预拼装及施工信息化管理

由于项目存在重难点,在钢结构预拼装时需要借助BIM技术,满足精细化拼装需求,优化连接节点,解决钢结构空间问题,在实施辅助性方案,降低施工成本,形成拼装模拟动画,进而为后续做资料参考,钢框架柱与斜撑节点如图1所示。在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和应用中,需要有效将BIM技术和新技术进行融合,能够满足钢结构。三维可视化、载荷与环境、结构局部和整体、视频监控等系统的全过程监测需求。借助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将施工时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等相关数据有效显示在三维模型上,仅需要点击相关摄像头便可以显示相关监测内容。这种视频接口能够满足安全管理和BIM模型构建的三维管理需求。在钢结构预拼装以及施工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时需要有效选择优质的方案,满足标准化和工业化要求,保障工期的同时,给运维阶段提供数据支撑。

4.2.2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以环境保护、节材节料、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等为主。其中,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建设时对PM2.5、PM10、温度和噪音等进行记录,并将BIM智慧施工管理平台接入到相关监测环境数据中,采用云计算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留存,且借助平台将喷淋、广播、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联动,满足喷淋降温降尘需求,养护主体结构[2]。而在节材节料中,需要量化和分析钢结构和混凝土等工程量,结合智慧工地平台进行分析数据,有效调配机械和针对性编制材料计划,通过分析施工进度和库存等情况来合理采购材料,降低库存率。而在资源和能源利用方面,需要借助能耗监测系统来采集和监测工地水表的有关数据,降低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此外,需要有效利用空气能热泵节能环保、智能控制的特性,并借助空调机控制热水用量。在土地资源的保护方面,需要借助BIM技术有效创建三维场地布置模型,对其采用动态管理,集中布置和规划功能分区,有效借助平面图展现设施、排水以及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占地情况,减少临时拆改,而在道路规划中需要借助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通过模拟的方式对车辆和设备等进出场进行模拟,满足场内运输需求。此外,需要借助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有效形成相应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而以信息化的方式管理现场劳务人员,满足对人员进行实名登记、考勤管理、工资监管和安全教育等统计和分析需求,并结合计划编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

4.2.3集成三维扫描竣工模型

为了满足大型钢结构施工实现完整的BIM信息模型,需要在竣工阶段添加现场细节,有效集成竣工数据,形成完整信息模型。而BIM技术应用中,需要三维扫描和混合现实技术联合,进而展现BIM模型和现场状况之间的差别,进而提示验收标准以及需要应用的修正方法,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对现场验收进行记录,采用BIM模型的集合作用,构建完整的竣工模型,满足运维数据积累需求[3]。在BIM和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技术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辅助性融入工程质量检查以及快速建模措施来降低返工率,且能够完整记录工程现场,完善竣工模型,满足竣工信息模型的在运维阶段的工作基础需求。

4.3少人化智能建造

4.3.1智慧工地平台系统架构

对于大型钢结构建筑而言,有效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此外,还涉及了施工机器人,同时需要搭建智能工地管理平台,有效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管理,保障施工安全、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及进度等信息化管理需求。

4.3.2平台功能设计

在平台功能设计中,涉及了信息查询云管理、BIM模型轻量化集成、钢结构施工多方协同、多维可视化监测以及智能监控等相关模块,这些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①信息查询与管理模块:满足资料和组织构架查询和储存需求。②BIM模型轻量化集成:满足平台中BIM模型浏览需要,主要涉及了整体和专业模型,有效模拟钢结构拼装,现场漫游和复杂节点施工等相关模拟。③多维可视化监测:接收现场监测的有关系统数据,并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进而在平台中展现相关分析结果,对阈值超限作出报警处理,满足管控需要。④钢结构施工多方协同管理:此模块需要对现场和平台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进而满足安全、优质和物资等供应需求。⑤智能监控模块:主要对进出场车辆、设备、人员施工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查看现场实时状态,应用关键点及时提示违规现象,比如安全帽的佩戴等都需要借助平台进行记录和提示。

4.3.3少人化智能施工

在BIM智慧平台管理中,需要借助LoRa或NB-IOT等物联网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组网传输,有效将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控制元件进行连接。满足少人化智能施工需求。而机器人操控等智能化技术逐渐普及,能够替代人工劳动,可以将其应用在抹灰、砌砖、BIM的幕墙放线以及钢结构放样等施工环节中[4]。同时,可以借助RFID技术来连接平台和施工机器人,使平台端能够实现机器人智能操控需求,降低施工对人力的依赖。

5结语

对于大型钢结构建筑而言,在智能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应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等相关特点,针对性搭建信息协同管理平台,这种关键技术的参与能够提高信息化程度,优化智能管理和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对人力的依赖性,进而有效发挥BIM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优势,推动大型钢结构建筑有效利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仇彤,苏大鹏,朱祝府,李建虎,史国梁,纪西胜.基于BIM的中电科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智能建造应用体系[J/OL].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1-7[2022-02-24].

[2]雷明,陈子木,殷帅,王璐,赵鑫.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厂房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分析[C]//第八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20:295-297.

[3]李厚萱,马悦.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28.

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目前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存在的基础感知体系不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分散建设和管理、智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结合市县级实际状况构建其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通过统筹已建、在建、拟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构建插件式应用业务系统,实现集中部署、分级应用、智能处理、高效协同,以期推动业务应用的智慧化升级。

关键词: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水利数据;业务应用系统

2021年11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智慧水利发展的必要性、建设要求、实施路径、计划目标等做出全面阐述,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部级、流域级、省级智慧水利建设前期各项软、硬件基础条件较好,存在一定的资源优势,建设进度较快,关于此类级别的智慧水利建设研究较多。然而,市县级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智慧水利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省级以上智慧水利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的痛点和难点,提出适合市县级实际状况的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以期为地方各级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参考。

1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基础感知体系

目前水利基础感知体系中已形成一张与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等业务相关的感知网,但其建设力度和水平尚显不足,水利信息采集范围未能实现全覆盖,大部分闸泵站、水库仍处于独立管控状态,无法实现水闸、泵站的集中控制和远程调度管理,从而无法满足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1.2数据利用与共享

受行政区域划分、行业壁垒的影响,地理空间数据、水利监测监控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等基础性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搜集不全面、提取不精准等问题,数据整合共享与开放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须尽快出台数据共采共享、有序开放、安全保障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以为数据管理、应用、整合、分析、决策等提供基础保障。

1.3业务应用

目前水利管理部门已建设多个业务应用系统,但这些系统分散,功能单一,没有开展统筹设计和一体化整合,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无法体现各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效应。因此,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为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能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需要完善、整合已有的业务应用系统,深度融合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建成一套集底层数据、业务应用、决策支持、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水利应用大平台[1-2]。

2建设重点和关键技术

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层水利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按照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政务服务的要求设计系统建设方案,该方案要兼顾实用性、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扩展性,为系统建设和后续功能完善提供基础[3-4]。(1)搭建智能感知工程物联网,夯实智慧水利建设基础。在工程建筑物附着各类传感器,扩展无人站各系统的远程监测监控、现地诊断、自动报警、安全防护功能,构建空天地一体的智能感知信息工程体系。扩展工程综合体的类人智能,使工程综合体能够自我记忆、分析、判断、预测、调整,提高现地水利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可靠水平[5]。(2)统筹已建、在建、拟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应充分融合已建成的现地监测监控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并在拟建系统中予以应用,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应在保证系统设备正常工作荷载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工程各期任务进程,使各任务进程能够良好衔接。(3)构建插件式业务应用系统,实现集中部署、分级应用、智能处理、高效协同。以构建智慧水利一体化应用大平台为核心,统一现地监测监控系统中软、硬件应用标准,根据实际需要对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决策支持、工程管理、信息服务等各类应用业务系统进行插件化部署,对单个系统做“减法”,通过系统集成、资源整合、提档升级、深度融合,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乘法”效应。(4)提升智能化调度水平。以监测数据、管理数据等为基础,以互联网、云计算、GIS、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依托,建立闸泵联排联调机制,充分发挥闸泵调度效益,实现水利工程的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仿真、智能调度[6]。

3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设计

3.1总体架构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方案和基本设计思路,借鉴国内外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采用分层式结构搭建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见图1[7]。(1)采集交互层。现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是智慧水利建设的基础,包括水资源监测、水雨情监测、水质监测、视频图像、闸泵站监控、工程安全监测等数据,通过各类传感终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资源层,为智慧水利建设与应用提供基本支撑。(2)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智慧水利建设的中心,包含数据中心和IaaS云平台等。IaaS云平台满足海量数据的共享、交换、存储、计算分析和安全管控需求,可为数据开发、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提供支撑,提高数据挖掘能力。以服务器主机、存储备份、异地容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弹性计算服务和按需存储空间。(3)应用支撑平台层。应用支撑平台是以应用服务、中间件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软件技术支撑平台,其作用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应用系统的功能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及运行环境,是实现应用系统之间、应用系统与其他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传输、共享的通道。(4)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是业务功能的最终实现,涵盖水资源、水安全、水监管、水行政、水事务、水服务等,主要包括水利一张图、GIS全景监控、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水利大数据信息服务等模块。(5)交互层。智慧水利建设应当面向全市水利系统、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满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不同层级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角色的个性化需求,从电脑端、移动端等多种终端辅助用户办公,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中还包含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水利信息分类和编码、水利信息传输与交换、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规范以及数据中心资源共享、应用服务、运行维护、数据更新等管理办法的制定与执行。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数据中心资源安全策略、设备产品安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安全管理制度等。

3.2纵向数据共享

(1)向上共享。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通过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接口服务,确保后续能够满足市县级水利数据接入省级水利平台的需求。为避免重复建设,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省级智慧水利建设成果,实现与省级水利管理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2)向下共享。市县级智慧水利总体设计可对镇(街)级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镇(街)级管理单位进行水利信息化设计时需要遵循市县级智慧水利总体设计的要求,接受上级水利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8],实现与市县级智慧水利建设的衔接。

3.3横向数据共享

(1)气象部门数据共享。气象部门共享监测的雨情数据、气象预警预报数据等。为保证数据时效性,通过开发数据同步中间件进行数据共享,可支持对各种数据源的同步采集,采集的数据均存储在中间服务器,各应用系统根据需求自行获取。(2)环保部门数据共享。环保部门共享监测的水源地、河道、入河排污口、水功能区的水质数据。(3)住建部门数据共享。住建部门共享监测的基础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全景图、三维模型等。采用接口方式调用基础信息数据等,采用服务调用方式获取全景图、三维模型等。(4)自然资源部门数据共享。自然资源部门共享监测的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数据、无人机航拍数据等。数据形式以表格为主,水利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库表结构批量导入数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地质灾害历史数据更新频率较低,后续采用1a1次的数据更新方式。采用接口方式调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实时监测数据,采用拷贝或服务调用方式获取无人机航拍数据。

3.4集成已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

已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作为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充分整合利用,实现已建水利工程与智慧水利工程的深度集成。主要措施分为两项:一是将原有分散的基础设施资源统一整合到中心机房,通过虚拟化、云计算技术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化;二是对原有分散在不同应用系统的相互独立的水利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水利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数据以及提供数据服务。对于未来拟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要求采用统一数据标准和服务标准,确保拟建系统与智慧水利系统的融合对接。主要措施为构建统一应用支撑平台,通过整合、升级和新建等方式,逐步实现统一业务管理、统一服务门户。

4结语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从数字孪生、业务应用、标准化等方面构建互为融通、共享共用的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架构,全面覆盖各项智慧水利业务应用,提升智慧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作者:李琨 韩鹏 孙翀 张百敏 庄志凤 单位: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建设管理浅析2

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运营,其意义不仅在于调节水利资源,合理控制水流速度,同时在农业领域,通过新建水利工程并利用水利项目建设灌区水利管理系统,能够应对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缺水严重以及洪涝灾害等不同方面的难题,因此农业水利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灌区水利建设以及管理过程当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助力作用。我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水利工程建设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广,地形地势多样,在水利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我国农业领域水利建设的进程。主要表现为水力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效率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可持续性发展背景下,国家要求新建各类现代水利工程并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解决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过程当中设备老化、管理资源较少、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建设效益。

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作用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调节并控制水资源,使其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国家、社会乃至人民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水平。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水是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质,特别是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农作物一旦脱离水资源,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死亡,进而出现腐坏、变质现象,甚至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在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大多数农民所使用的灌溉方式非常传统:均使用井、坝、渠等不同路径进行自流式灌溉,不仅会造成大面积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难以起到合理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通过新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够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控,让农作物在得到合理充分水资源滋养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并推动农业的生产,减少传统模式下农民水资源规模数量控制不当导致泡根、烂苗出现的可能性,加强对水库水流的限制,减少洪涝灾害以及农作物干旱的几率,使农业生产在水利工程的调节和控制下,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从而为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水利灌溉工程内容分析

要想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调节以及控制作用,就必须了解该工程的实际内容,通过分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结构及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该领域工作人员对水利工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做好相应的建设和管理调控,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管理的有效性。

1.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为农田水利,是在以农田系统为主的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合理利用水利工程项目对农田的农作物进行灌溉排水,并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项目。其主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防治旱涝、盐、碱等不同灾害,围绕农田经济发展为核心,建设高科技综合性科学管理体系,使其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及技术,达到农田水利工程有效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农田灌溉和排水的作用,使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工程技术对农田水资源进行持续调控、分配和使用,从而达到扩大土地利用,提高农业产值的目的。而农田水利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通过使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控制管理农田水分并创造该领域农作物最优的生长条件,提升农作抵抗力及生长速度,强化农作物抗灾能力,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并防止各类农田运营管理问题的产生。综上所述,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往往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产值以及质量,从而为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灌溉作业

灌溉作业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核心主题,其目标是通过配套的水利设施,将水资源以不同的方式输送到农田,或者将农田当中的过多水分排出到农业管理系统之外,改善土地的水分条件,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以此达到满足农民农作物高质量种植与高效管理的目标。通常情况下,灌溉作为补充农作物水分的主要技术措施,能够解决传统自然条件环境下因降水量不足或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农作物缺水的问题。其内容涉及多样,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为保证农作物的稳定生长,需要通过各种人工技术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农田的水分并加强农作物的管理,使其在水资源的滋养下正常生长并进一步扩大农作物生产的规模。而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系统当中,灌溉主要分为:滴灌和渗灌,通过应用不同类型的灌溉技术,能够达到调节水力资源并合理应用水资源的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灌溉的成本并提升灌溉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当中对水资源需求量不同的目标。

三、现代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总结

虽然我国在农田水利领域拥有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绿色发展背景下农田灌区水利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效能,本文对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后续阶段管理优化对策的探索提供参考。

1.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或管理意识落后

在当前农业发展领域,对于建设灌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虽然有数据表明水利工程在当前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推动了各地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建设以及管理过程当中,相应的管理者管理意识并不是很强:认为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只需要完成相应的建设工作,就能够保证其正常的稳定运行。这种错误的思维正是管理意识落后的表现。而管理意识的缺失以及落后导致相应的建设工作与管理任务工作无法正常地展开,致使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实际管理过程当中,整体管理形式过于形式化,无法充分发挥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性,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甚至会让农田农作物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当中出现许多问题,进一步降低农作物的产值,减少农业领域的经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意识不强,且对于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当中,认为水利灌溉工程的好坏与自己没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出现相应的问题,也会有国家帮忙解决,这种意识的产生,致使整体农田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因问题发现不及时而引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死亡,产生巨额经济损失。

2.工作人员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机制陈旧

在地区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当中,管理者本身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正v常开展。一般来讲,高水平的管理工作人员往往能够及时发现水利灌溉工程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做好及时的处理,保障该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营,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农业已经由传统领域转向为绿色领域,对农业的运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和新技术的学习,仍沿用陈旧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开展管理工作,导致新问题出现时,难以就当前所掌握的管理方法将问题及时地处理,致使农田水利工程及农业生产问题频发,甚至会因为对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维护管理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受损严重而出现难以修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较低,且学习意识较弱,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缺乏创新和优化,导致陈旧管理体系下的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质量下降,工作人员难以应对该工程实际运营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致使问题频发的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其实际的效用。

3.缺乏足够的运营管理资金

大多数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当地政府认为已经达到了国家以及社会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进而减少对后续水利工程运营管理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在后期发展过程当中,只能通过收取水费和用户集资的方法,用以维持该项工程的正常运转,但考虑到我国水费价格较低且非常接近成本价,所收取的水费以及相应集资难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致使该项工程在后期的管理人员的聘请和管理设备的维护、更新以及购买方面缺乏支撑,难以满足工程正常运营管理的目标。

四、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优化对策探索

为进一步提高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性,本文在总结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这些问题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相应方法的有效应用,提升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综合效能。

1.强化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是决定其工作态度的重要介质,只有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培养其管理意识,才能够使其在后续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完成各项管理任务,提升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行质量,减少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为达到此目标,当地政府需要就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宣传,通过业绩考核的模式,让其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在整个过程当中通过发放相应的管理手册、管理教育书籍以及管理宣传海报,让其明白管理工作对于现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作用,从而引导管理人员在后续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管理认知、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加以解决。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水平。

2.利用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管理方式、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系是决定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上限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需求,所以必须针对当前农业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水利工程运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当中的作用,从而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做到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在降低人工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建设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达到此目标,需要加强对传统农业发展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内容的分析以及探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创新的理念以及信息技术对该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当中的优势,从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效率较低以及处理质量较差的现状。五、结束语综上,水利灌溉作为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在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推动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为充分解决传统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法老旧,管理资金缺乏等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规划足够资金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培养高水平的管理工作人员,从而为后续阶段灌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和农业灌溉技术前进的步伐。

作者:张岩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川渠管理所

水利建设管理浅析3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的是在水利工程领域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具体化的管理工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的管理水平,能够使得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安全,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得各个生产岗位都能够有对应的法律规范及技术支持,维持生产运行秩序的稳定状态。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构标准化的安全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一、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特点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1.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大体量的工程,通常其工期要求比较紧迫,所涉及的投资金额较大。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程度也相对增高。首先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导致安全风险难以预测以及控制。因为水利项目的所在地往往是距离城市较远的位置,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日常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工作条件比较艰难,而且地理因素所导致的自然风险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诸如洪水、滑坡及泥石流等。在实际工程作业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众多,部分水利工程的建筑物较大,在实际生产时,进行厂房、隧道及各种洞室群建设时,需要综合技术加入进行控制。对于各种有害的影响因素予以消除,因为工程项目通常在较为宽广的场地及空间进行操作,在同一时间及空间中,大量的人力及器具的集中会导致此地出现水平以及立体的交叉作业。这也会使得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安全管理的难度系数更高。因为水利工程施工时涉及的空间范围布局在多面阵线,会有多方参与其中。不同地区施工时具体的企业及人员会出现变动,因而整体的管理难度也比较高,会有复杂的管理关系介入。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同层次、行业以及部门来参与构建多元化的体系,这也会带来安全管理的新课题。现实施工过程中部分单位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赶工期、抢进度也会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违法分包以及转包的情况屡见不鲜,这都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建构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社会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其适应新时展要求的体现。为了更能够获得市场认可以及客户认同,取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就需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来做出优质、高端的产品,而水利工程作为生产施工现场,其文明标准化施工环境的创造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是获得建设单位认可的外在窗口,对于赢得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只有制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程序,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优化安全生产技术,才能为企业生产提供基础立足点,落实项目主体责任,以强力手段推动水利安全法规创造实施,运用科学方法形成对于工作秩序的规范。做好现场施工各个环节的把控,人员及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以达到安全工作的要求。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制定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落实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以施工现场为立足点,对于重点突出问题,形成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对待各种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从制度的执行、方案选择以及经费管理等环节入手,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优化工程管理的相关要求,明确符合实际要求的操作指标,确保现场秩序良好,各个环节的安全施工到位。

二、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化评价体系

1.基本构成

安全标准化评价机构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进行集中组织建设,通过总监负责的制度来进行部门管理。机构包括安全部、工程部及专家室等组成部分。在施工时,对水利工程整体全方位把控,监控所有施工环节,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合理措施来提供施工人员物资、设备的保障。

2.安全管理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施工单位首先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系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经过全方位审核后,对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随后检查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最后在施工人员内部进行安全培训,切实提升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具备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做好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将所有承包单位的文件进行审查,与建设部门、设计部门之间配合,如果确定安全管理方案满足建设管理单位的要求,才能够开始展开工作。在进行施工之前进行组织编制,明确所需要投入应用的安全技术,随后制定安全生产的方案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同时严格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理的项目包括各项管控制度的落实状况,这需要安全监理工程师深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控制体系能够正常运行。对施工环境进行巡查,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如果作业时有明显的安全隐患问题,则应该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呈递,确保在严格监督下,承包单位可以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在所有安全建立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土方开挖工作、混凝土浇筑工作、高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控制,还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用电安全。安全控制体系如下图1所示。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应用

1.施工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费用的管控十分重要。相关负责人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进行资金的调配计算,确定合理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确保在满足水利工程施工流程的前提下,能够规范资金的应用。管理者应该明确生产管理的职责范围,建立水利施工生产的计划,定期对施工监管的实际情况进行核查,认真核对台账。负责人应该掌握先进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现状,拟定预先解决方案。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在水利工程项目中能够高效执行。工程项目部门应该建立核心管理监督组织,项目经理负责监管,专业的安全员从旁协助。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相关会议,明确施工管理目标,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到位,每个职工能够完成各自的工作要求,确保职务落实水平。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管理者还应该定期学习相关的法律规范内容,在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的基础上,创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水利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的编制及审核工作,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达标。

2.深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工程人员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因而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改善的计划方案,开展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对员工的专业素养进行定期考核,如果发现其理论及实践水平不达标,则需要组织重新学习。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切实深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水利工程项目落实中的违规现象,使得水利工程作业人员有更高的安全保障,建设更加文明的施工环境。做好工地现场的布局工作,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各项工具,确保道路的畅通以及物资的到位。现场布局具体需要注意的问题见下表1。

3.强化各项施工设备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对此负责人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安装设备、租赁及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责任要求。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下,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设备,需要及时检修,排除隐患。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维修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设备的运用及维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了解技术规范,按照流程执行操作,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以避免出现带病运行的情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负责人要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定期进行专业项目的检查,如果机器投入维修,在维修完成后,需要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验收,确保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4.严格审批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在确保施工技术措施合理的前提下,严格审批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按照规定进行程序的编制执行,优化交底效果。按照规定进行配电系统的设置,采取科学的防雷措施,做好接地保护,定期进行接地检查。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审批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如图2所示。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