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识别及策略研究

论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识别及策略研究

[提要]后疫情时代我国外贸出口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政治风险。中小外贸企业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面对当前国际市场对中国供给的超预期需求,必须居安思危,谨慎识别从外贸合同签订、执行到履约的风险,通过外贸全流程设防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和不确定性、借力外贸新业态做好品牌沉淀、应势而变积极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当前良好外贸形势的时间窗口提升企业在供给端的竞争力和生存韧性。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经营风险

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深刻影响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在政府强有力的疫情管控和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持续发力下,中国供给在全球供给中的结构性占比上升至历史高位。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延续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火爆行情,实现了外贸“开门红”。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基于安全性考虑的供应链重构可能将中国供给边缘化。因疫情导致的订单错配必将分流或回流,针对中国的政治抹黑事件不断上演,新兴市场债务问题更为严峻,全球人道主义危机不可避免,中国外贸出口将面临极大的经济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1]。中小外贸企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疫情期间,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私营企业出口增幅远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增幅。由于嵌入产业链相对低端,风险防范能力、议价能力和转换生产能力较弱,中小外贸企业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识别并应对后疫情时代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在稳外贸、稳就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现状

(一)外贸出口形势迅速回暖,中小外贸企业表现亮眼

2020年3月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控制,我国外贸出口在国内制造业和流通业逐步恢复下迅速回暖,但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严重不均衡,防疫物资一枝独秀,外贸行业整体处境困难,占据我国全部出口贸易总量60%的中小外贸企业首当其冲。由于储备资金有限,风险管控机制相对薄弱,突发的疫情对供应链和资金链造成“休克式”冲击,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处境尤为艰难。各地各部门积极出台各类举措,帮助中小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尤其关注中小外贸企业,在贸易便利化、出口信用保险、资金融通、通关便利化等多环节提供助力。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和国际市场的回暖,2020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连续6个月增长,12月份外贸出口额达到2819.13亿美元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在传统淡季持续高位运行,其中以中小外贸企业为主的私营企业出口值占出口总值近七成,其出口增速远超同期外贸整体增速。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基于其服务的超10万家中小外贸企业的外贸收款数据,从买家信任度、产品吸引力和出口运营效率三个维度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竞争力表现进行评估,了《2020年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竞争力指数》,发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指数在2020年较2019年有显著的提升,展现了强大的活力。

(二)跨境电商逆势增长和政策红利推进中小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

2020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以面对疫情对传统外贸的断崖式冲击:2月“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10条措施”出台,4月新设立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了30个省区市;7月海关总署在北京、天津等十个海关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一系列政策从提供通关和贸易便利、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为我国外贸行业企稳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增长31.1%。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新增6558家跨境电商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达5388家,远超2019年注册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正加速拥抱跨境电商。与此同时,随着跨境外汇支付行业正式步入名录登记时代,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跨境收款公司、国际卡组织、境内外银行、汇款公司共同入局跨境支付,为外贸企业提供更为丰富和精细化的支付服务,共筑跨境电商生态环境。

(三)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飙升制约中小外贸企业接单和履约能力

2020年下半年来,全球市场对中国供给的超预期需求,导致中国对外出口运力持续紧张,推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高速增长。东南亚、欧洲、北美航线集装箱包厢费率一路高歌猛进,南美、波红、非洲等航线价格急速攀升。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外出口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中国出口箱量远高于进口箱量,而海外市场由于疫情反复导致集装箱卸载疏港效率远低于中国,全球范围内的集装箱航运闭环仍未修补。2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飙升至2063.25,是2020年的近2.1倍,而“长赐号”堵塞苏伊士运河事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将进一步影响国际航运价格和全球供应链,订舱困难和集装箱短缺仍是外贸企业短期内必须面对的双重困境。由于货运体量小、议价能力不足,中小外贸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订舱困难和被甩柜的风险,严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经营风险识别及对策研究重影响企业的出口运营效率和履约能力。

二、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主要经营风险

(一)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小外贸企业的盈利能力

全球供应链的错配、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大增。202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0%,不仅给外贸企业的出口报价带来巨大挑战,也使得外贸企业美元账户蒙受较大的汇兑损失。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创近十年来新高,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将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外贸企业日常经营必须面对的风险,将影响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结汇所得,要求外贸企业主动出击,在报价和结汇环节加强汇率风险管控。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单笔结汇资金通常不高,而利用“锁汇”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锁定风险,既需要企业结汇资金达到操作门槛,又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自身资源受限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很难运用金融避险工具来对冲汇率变化给企业盈利带来的风险,结汇资金容易形成汇率风险敞口[2]。

(二)不稳定的国际货运体系严重影响企业履约

当前国际运输能力依然吃紧,国际物流价格畸形攀升的态势并未改变。虽然我国多部门通过联手提升国际海运运力、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和集装箱供应能力,助力国际货运供应链恢复正常,但苏伊士运河阻塞事件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印度疫情的爆发也使得全球航运业海员数量骤减,将全球货物运输推向更为严峻的形势。同时我国出口集装箱需求居高不下,而海外疫情反复造成国外港口集装箱装卸疏港能力低下,集装箱周转效率短期内难以提升至正常水平。订舱时,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货运体量小,议价能力较差,船公司会优先将舱位配载给出货量较大的客户。即使订舱成功,重箱已经进入装运港口堆场等待装船,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被甩柜的风险更高,国外港口的拥堵容易形成高额的滞期费,港口附加费和设备使用费也将呈倍数增长。物流不畅和国际货运价格的飙升仍是中小外贸企业短期内无法规避的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履约能力,也会延长企业的回款周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人力资本飙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利润形成双重挤压

受疫情影响,2020年“用工荒”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面对国外订单短期内爆发式增长,制造工人短缺严重制约了外贸企业的产能,推高了企业的履约成本。同时,疫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进行了重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强力渗透催使网约配送、网络营销、本地服务等行业用工量与日俱增,切实改变了新一代务工人员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劳务报酬上的工作观念,间接加大了外贸企业的招工难度和用工成本。“用工荒”难题催使规模以上外贸企业逐步向智能化工厂转型,而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智能化工厂转型难以一蹴而就,短期内中小外贸企业用工需求结构性矛盾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欧美在需求端多轮刺激计划的出台和全球复工复产的需要,使得海外市场对中国供给形成了超预期需求,促使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购进价格指数均高于58%,部分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甚至超过70.0%,国际市场大宗商品200多个品类价格增幅明显,而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对产品价格缺乏掌控能力,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很难传导给终端用户,必将承受更大压力。当前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依然处于上升通道,中小外贸企业市场话语权和上下游产业链议价能力有限,企业利润将面临双重挤压,形成“挤出风险”[3]。

(四)后疫情时代订单替代效益减退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不容忽视

依托齐全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供应体系,中国供给在面对确定性的海外需求时能快速反应。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量高位运行,但随着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产能将逐步恢复,因供应链错配导致的订单替代将不可持续。疫情期间关键产业链缺失也会让欧美深思产业链重构和产业链去中国化的问题。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行了一揽子援助计划,向市场投入了大量流动性,导致通胀水平持续攀升,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利润和欧美经济复苏进程;全球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债务水平普遍较高,疫情的冲击使得新兴市场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遭受重创,新兴市场债务风险达到创记录水平,主权信用评级降级,巴西政府甚至宣布国家破产,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债违约风险不断累积;法国外交部所属“分析、预测与战略研究中心(CAPS)”悲观预期疫情将导致大多数非洲国家破产,世界粮食计划署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不可避免。因此,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深刻影响进口商的购买能力和偿付能力,使得进口商信用风险激增,中小外贸企业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风险管控。

三、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应对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做好外贸全流程风险管控

2020年以来,商务部、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鼓励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对中小外贸企业进一步降低保费费率、扩大“信保+担保”融资模式等方面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开展出口业务的支持力度,为缺少出口风险管理机制的中小外贸企业保驾护航。从企业本身角度,在利用国家帮扶政策转嫁风险的同时,也必须做好自我风险监控。在签订出口合同和履约时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做好外贸全流程风险管理(如图1),具体订单具体分析,在前期签约阶段综合考虑政治风险、财务风险、进口商资信、汇率风险等因素,通过选择结算方式、贸易术语、合同管理及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履约时要密切跟进订单把控风险,争取制单结汇尽早安全回款。

(二)抱团取暖,加强供应链管理

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明显、全球外贸运力体系紊乱、用工困难结构性矛盾突出、销售渠道亟需拓展的现状,中小外贸企业必须从原材料采购、企业生产、销售渠道到物流运输等环节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的履约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加强供应链管控能力,中小外贸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临时性协调组织,在上游供应链环节通过集中采购提升议价能力,以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商原材料供给和服务的确定性,同时结合历年订单水平及当前国际市场总体需求情况,对将来订单情况做出预判,适当囤积原材料,提高采购计划的规划性和前瞻性,以降低原材料持续上涨对利润的影响[4];在商品生产环节,除了借力政府提供的点对点、一站式的精准服务缓解用工缺口,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搭建内部灵活用工平台,为加急订单履约腾挪一定用工空间;在国际运输环节,协调发往同一航线、沿途港口的会员企业抱团订舱,或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知名外贸平台的包机和集中订舱模式,通过加大货运量获得确定性的规模化运力;在销售渠道管理上,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快互联网转型的步伐,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模式要适应跨境电商碎片化、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在供应商选择、“门到门”国际物流配送、海外仓等环节加强管理。

(三)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独立站,积极沉淀品牌

跨境电商在2020年的跳跃式发展和强劲生命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加速拥抱跨境电商这一外贸新业态,纷纷进驻跨境电商平台或者构建跨境电商自建站,以应对疫情对传统外贸的多方位冲击。疫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线上消费”成为常态,“云展会”和“社交电商”成为外贸营销推广的新潮流,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学会多条腿走路,在稳定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跨境电商市场。中小外贸企业在切入跨境电商市场时要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和生产产品特点选择平台运营或独立站建设,运用跨境电商平台大数据做好目标市场分析,利用平台大大降低了外贸企业与海外消费者建立链接的成本,通过个性化产品设计、精细化社交网络营销、跨境直播沉浸式客户体验等方式将产品供给优势转化为品牌沉淀,低投入、高产出地去做品牌的输出点,以应对议价权低下和微笑利润的桎梏。

(四)应势而变,积极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疫情期间,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帮助下,通过线下特卖展销和线上开设出口转内销专区等方式解决企业因海外订单取消而大量滞留的库存,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形成了良好示范。虽然国内外消费者的审美喜好,产品功能诉求和包装设计偏好大相径庭,外贸企业参与国内市场将面临缺资金、少渠道、无品牌的现实困境,但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巨大风险,继续“单条腿走路”将错失参与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对冲国际市场风险的机会。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应势而变,利用自身灵活度高、高转向性的特点积极参与国内市场。对于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中小外贸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发展,借助电商平台大数据对国内消费者在产品规格、外形、功能、包装、社交属性等方面进行精准画像,研发小规模爆品逐步切入国内市场。同时,应抓住电商平台流量倾斜的机会,通过直播带货、社群电商、C2M(用户直连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提高产品渗透率和知名度,站稳国内市场;对于研发能力不足的中小外贸企业,要积极寻求与行业龙头内销企业对接的机会,争取以品牌授权、商业联盟或资本运作方式成为生态链企业投身“内循环”,逐步积累向品牌化转型的条件,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供给侧的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5]。

四、结语

疫情对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前所未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经济全球化事件不断冲击自由贸易和国际贸易秩序。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让外贸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商业风险、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成本的上涨和国际航运服务的不确定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履约的难度。因此,面对当前火爆的外贸行情,中小外贸企业一方面要在外贸全流程设防,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并通过抱团加强供应链管理;同时,必须抓住时间窗口,拥抱外贸新业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沉淀,并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对冲国际市场单腿走路的风险,以提升企业在供给端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形势课题组.2020年国际经济和外贸外资形势分析与2021年展望[J].中国物价,2021,(1).

[2]王丽,黄德海.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应对建议[J].价格月刊,2021,(3).

[3]王海军,刘超.疫情冲击下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基于供求视角[J].国际贸易,2020,(8).

[4]秦婉莹,展进涛.后疫情时代中国农产品贸易展望及未来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21,(4).

[5]陈炳才.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建议[J].开放导报,2020,(6).

作者:邹静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