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管理人员选聘研究

企业管理人员选聘研究

摘要: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不仅是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其市场化的必然选择。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存在着行政委派占主导地位、经营管理者动力不足、科学的奖惩机制未建立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要在竞争择优、依法依规、契约化管理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储备、选拔、补充和选配。但是,只有从树立观念、分类分层次管理、彻底取消国企领导干部级别、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等诸多方面一起努力,才能做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选聘工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

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家要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2018年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要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已经被高度认可并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多次部署,一些地方和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日照市及深圳市国资委、湖南新天地集团等。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和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性,按照中央部署,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企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深化内部改革,逐步构建适应市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对新一轮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市场化选聘人才工作更加凸现其重要性,人才选聘与市场接轨会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并巩固和扩大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市场化选聘人才是把国有企业打造成具有一定国内外竞争优势企业的需要。推进市场化选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建立明晰科学的产权关系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就决定了委托者对者的选择必然通过利益机制在市场上选择,而要进行市场选择,就必须有一个可供选择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以提供可能的人才支持。

(二)开创国企人才管理新局面的需要。市场化选聘人才是改善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的需要,是开创国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新局面的需要。目前,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等不尽合理,特别是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需要。通过市场化选聘人才,能够有效地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知识化。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国有企业融入市场经济,与外部市场对接。同时伴随着企业内部改组、改制,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法人、多投资主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多种经济主体的经济关联和交往日益复杂,需要我们对外要应付购买者或供货方在时间、空间、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背离,维护企业利益,更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推进企业内部的市场化,传递市场压力和风险,形成集团内部市场链,促进集团内部的公平交易、合法经营和规范管理。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是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堵塞经营管理中的漏洞,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促进国有企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任命仍然是主要形式。如前文所述,虽然,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者选用方式上已有不少探索和实践,但其深度和广度仍远远不够,行政化委任制仍然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用的主导方式。以作者所在地级市为例,九大国有平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超过70人,但几乎没有通过市场化选聘途径产生的,都是委派而来。有的是直接从相关部委调整而来,选人用人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低,包括产生途径、业绩考核、相关激励和惩罚等方面的机制远未建立。

(二)没有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一直沿袭党政干部的管理模式,并实行单一的委任制,企业负责人不是职业化的企业家,而是享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官员。虽然一直在强调对企业以及企业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但实际上仍然将企业领导人当作干部(官员)来对待和管理,这就造成了企业负责人往往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对企业和股东负责;只听从上级部门的指挥,而不接受市场信号的调节和约束。这种机制不仅难以选拔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需要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即使选拔出来了优秀人才,也会因缺乏职位风险和市场竞争压力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秀企业家。企业领导人目标偏离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而过分追求短期利润的现象较多地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形成企业治理中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机制,严重背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三)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质机制。依据什么来评判国有企业经营的好坏,任期内国企经营好坏如何考核,对考核结果如何应用,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关键问题。在目前的运行机制中,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机制,经营者的任期、经营标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机制、监督约束机制都不够完善,责任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没有到位。多数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还比较低,与市场价位往往存在较大的落差且薪酬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激励、退休金计划等中长期激励手段。一方面,导致有些企业花大成本培养的、精于业务的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就不再努力;另一方面,无法激发另一部分有能力、有才华年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成长。

(四)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规划是诊断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核心标准,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对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缺少长远规划,即使有人力资源规划,也大多停留在数量的管理层次上,而无法提升到环境层次和管理活动层次上来,这势必影响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利用率。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缺乏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尤其反映在管理人员招聘、聘用、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评估体系这就使人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个性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着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树立市场化选聘人才的观念,加强市场化选聘人才的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对经理人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认识,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和“人才市场化”等全新的人才观,使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成为常规,而不再是依靠人情和关系进行选拔和管理,为市场化选聘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市场化选聘人才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专门成立市场化选聘人才工作机构,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探索研究市场化选聘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人才选聘的市场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过程跟踪和评价监督,保证市场化选聘人才工作健康、持续、有效开展。

(二)遵循分类分层次的管理原则,彻底取消国企领导干部级别。市场化用人机制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来的。目前,企业副总经理一级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建立了董事会的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进行市场化选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竞聘、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猎头公司推荐等不同方式,甚至国际化的选聘。国有独资企业的经营者、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应逐步推行市场化配置的方式。可以由国有资产出资人提名和推荐,逐步从委任制过渡到竞聘制。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中,扩大外部董事比例和外部董事的选择,实质上也是向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过渡的一种尝试。长期用政治标准和行政权力代替市场机制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干部意识难以消除,也是容易形“双重人格”矛盾的根源。必须彻底解除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干部身份,使追求政绩的“党员干部”回归到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职业经理人”。在实事求是和注重实绩的原则下,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全面的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对经营管理者的聘任、考核和奖惩,落实经济责任,做到企业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变过去的行政级别管理为出资人的资产管理。

(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机制体制,加快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建设。绩效考核是市场化用人机制建设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也是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对于考核期内企业发生清产核资、资产重组、改制上市、重大投资等情况的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考核过程的规范和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经营管理者创造突出业绩,使出资人与经营者形成良好的利益捆绑机制,在两者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机制。只有建立了能够使创造财富的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分配机制,国有企业才能在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竞争中取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是市场化人才供求机制的载体,其发展滞后是制约国有企业市场化用人机制形成的外部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在促进市场主体成长、建立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人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目前当务之急是由政府牵头,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劳动部门等机构和部门共同组建人才市场,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氛围营造,尽快建立起覆盖全国、连接海内外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决定因素之一,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国有企业只有放下包袱、大胆尝试,才能逐步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者:张红星 胡军 单位: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