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域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析

地域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析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建筑物的质量,性能甚至外观的要求。基于建造技术的不断成长,在有着技术方面稳定支持的情况和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双重冲击影响中逐渐的形成独有的建筑文化。而中国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地貌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对建筑设计形成独有的影响,这些都为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影响

从古至今,纵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建筑,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建筑物设计很大程度上是跟随着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累积的风土人情而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文化水平和设计理念。我国拥有着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打磨沉淀后,其地域文化和设计经验也同样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当代建筑设计风格。建筑,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倒影,是一个时代重要的产物。而建筑设计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代代相传的实践产物,作为联系着人与自然的纽扣环节,纵览全国各地,确实各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都向我们诉说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在适应不同地域文化要求的情况下,建筑设计必定融入当地各种特色地域文化,最终可以看到我国各地鲜明的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

1地域文化的含义及概况

地域文化的意思是专指我国在特定历史阶段,各地特定区域的人们创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考古学文化,一般是指在一些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因其在一定区域环境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具有地域烙印独特性,一些学者还将地域文化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广义地域文化和狭义地域文化。从时间形成长度来看,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建筑特征概述及举例

地域文化建筑和其区域与相当大的关联性,例如当地的气候,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环境等等因素。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差异性大。就气候而言,我国在北边的漠河地带,属寒温带气候,而最南部的南沙群岛,则属于赤道气候了。从湿度上看,我国南方常年多雨水,阴雨连绵,湿度较大,而北方常年气候干燥,常年雨水量较少,比较干燥,湿度偏小。因此,这样分析来看,我国地域气候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根据其当地的气候,土质和生活习惯来建造的。下面简单的介绍中国地域几个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设计。2.1陕北窑洞中国西北地区多为黄土高原和山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建造普通情况下的房屋建筑。陕北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智慧的结晶,窑洞,应景而生。窑洞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甚至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黄土高原地理自然环境的特点使其非常缺乏一般建筑所需要的木材等建筑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便研究分析黄土的特点,长期积累的经验发现了黄土极难渗水且可塑性强。人们便逐步尝试利用黄土来构造窑洞,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根据黄土高原的地形来逐渐形成了凿洞而居的习俗。这种利用得天独厚的黄土优势建造的生态民居,即便是放眼于当代,也堪称绿色建筑的模范。窑洞冬暖夏凉,保温性好,坚实稳固,为陕北人度过西北风呼啸的最寒冷的冬天提供了庇护之所。窑洞的拱形建筑设计更是集建筑学设计美感和实用性俱佳为一体。2.2傣族竹楼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建筑非常具有浓烈地域文化特色及少数民族特色。竹楼,顾名思义,即用竹子搭建,在建筑学上分类属于干栏式建筑。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热,降雨量十分大,因此构建“人”字造型的房顶来迅速排干因突然或者大量降雨的雨水,可以有效避免房顶积水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傣家竹楼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即高脚。因其温暖潮湿和降雨量大的两个特点,近地表潮气很重,不适合人们长期接触。因此设置高脚来提升近地高度,大大减弱近地表潮气,并在高脚下饲养家禽,充分有效的利用建筑空间剩余,整个竹楼适用性更加广泛。竹楼建造的极为宽敞,大大提高了透光性和通风性,使居住在里面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湿热气候带来的厚重沉闷的感觉,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宜居程度。2.3徽派民居中国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也是自成一体,极具区域特色,其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递宏村古村落建筑最具代表性。其建筑最直观的特点就是被称为马头墙的错落有致的高大外墙。其不仅在建筑学上有着层次分明的美感,放眼于现代更具实用价值,即有着能阻隔火灾蔓延,防火墙的作用。高墙在古代一是可以防御盗贼、小偷窃取家中财物,保护家中财产,二是能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给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人们归属感和心理慰藉。徽派建筑的又一大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以此形成封闭内合院。全部采光,通风都是靠这狭长的天井。徽派文化还有一特点即徽商,商人有着自己的行事风格和理念,徽商们有一约定俗成的俗语,四水归堂。它反映的就是极具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即徽派建筑,其中的以天井为中心的高墙大院,当天降祥雨时,雨水可从四面的屋顶共同流入天井,恰恰形象的解释了四水归堂的含义,形象反映经商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解释和行事作风。2.4蒙古包蒙古包是针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所独有的特色地方性建筑。其无论是从建筑材料抑或是构造形状,都不同于其他中国特色民居譬如徽派民居或傣家竹楼等等。我们从蒙古包的设计及构造中可以感受到游牧民族的大智慧。蒙古包也逐渐成为了草原文化形象的传播者和代言人。蒙古包是主要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架好方格和天窗,用轻质沙柳做骨架,绑扎以细椽子,再铺以毛毡来放风避雨雪来居住过夜。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大,搭建拆除速度快,往往熟练者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搭建好或者拆除掉一个完整的蒙古包。其各部分的零件和连接设计都十分精巧,易于运输,牢固性强。这非常符合游牧民族迁移的特性,他们需要不断的迁移来使各处草场得以恢复和修整以便可持续的发展和生存。圆形蒙古包保温性好,冬暖夏凉,能有效抵御大风雨雪,防漏防潮。而且蒙古包非常便于迁徙,完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绿色生活理念。

3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方式

3.1综合区域自然人文进行建筑设计

在综合的考虑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来进行建筑设计,例如可以在江南小镇酒店设计中以徽派古建筑民居为主题特色,不仅符合当地自然人文的大环境,与当地环境浑然一体,不显突兀,而且也加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有当代实用性。在黄土高原住宿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窑洞,不仅因地制宜,还让外来游客深入感受当地风干土人情和文化气息。在文化传播上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作用。

3.2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

地域气候是形成其地域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在考虑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条件下,也应充分考虑其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气候的广泛差异,其区域的自然景观和其成长的建筑材料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所进一步形成的空间风格和空间设计也千差万别,不尽相同。因此有了民居的古朴厚重,也有水乡的温婉清新,也有高原的豪迈粗犷。

3.3充分利用当地特有材料

地区不同气候和环境造就当地特有的可供使用的建筑材料,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就地采集。根据自然环境和地理特性,选择合适的优质且资源充足的建筑材料,在充分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价格实惠公道,有效为工程节省一大笔开支。

3.4参照当地其他建筑物特色

在尚未充分考虑民俗文化的前提下,也可请教当地人和原住民来了解一些建筑设计技巧和材料特性等很多细节问题,尽可能的多去了解一些周边的情况,大量筛选有效信息为自己所用。再详细深入的了解之后,建筑设计师可以再结合自己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与现在的科技相结合来设计建造出不仅富含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还适应当代潮流与大时展的现代建筑。

3.5建筑理念紧跟时代潮流

现代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但是是以传统设计为基础,例如历史人文和建筑材料等等,现代建筑也离不开这些因素,虽然这些随着时间的改变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的变化,但是大体上也会留存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利用来和当代科技结合的。再利用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和当地风俗民情相得益彰的结合,就可以很好的糅杂出一个多方面的建筑设计。在结合自己本国特色的情况下,也要多学习一些国外的西方文化的建筑设计,正确弘扬本国的同时,大胆使用西方元素也不失为一道独有的特色风景线。走进现代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从城市建筑上就可以大概看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特色,还能大致判断出其气候,水文,甚至宗教,政治,艺术等方方面面。因此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师们脑力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文化沉淀升华的价值体现。不同的地域给予建筑师们不同的创作灵感,不同的文化土壤培育出不同的建筑特色,不同的文化情结也给了所有人不同的心灵洗礼。建筑设计在考虑其用途和舒适的同时,在外观设计上也应适当加入建筑美学设计,给人以一种建筑独有的美感。在考虑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人文条件和自然环境的种种情况下,建筑设计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可以体现中国五千年绵长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应结合现代科技和流行元素,体现时代潮流和风格。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师们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人生阅历,在地域设计中更需要建筑师们对地域文化加以研究和了解,对当地深入进行实地考察,与原住民深入接触和交流,获取有效信息。这样综合下来,建筑师才能设计出高水准的作品记录于人类发展的手册上以供全世界欣赏。

参考文献

[1]崔恺.创作环境与中国当代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4(01).

[2]田平.浅谈当代建筑设计的形态美感[J].美术大观,2012(06).

[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现状与未来———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4(02).

[4]王建国.从反思评析到路径抉择———“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综述[J].建筑学报,2014(01).

[5]宁忠意.关注现实,走向公众,为决策者建言———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将于11月在南京举行[J].中外建筑.2013(11)

作者:沙雨田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