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谈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谈

摘要:混凝土结构具备整体性、可塑性、耐火性、耐久性、成本低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提出了多元化要求。鉴于此,本文以混凝土结构特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旨在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伴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飞速提升。现代建筑工程逐渐提高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的要求。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较高要求,且工艺流程较繁琐,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要求与混凝土结构特性,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由水、水泥、石子和砂等材料组成,其结构种类分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作业,要以严格控制浇筑温度为前提,严格遵循浇筑工序和工艺,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2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具备高耐火性能、抗腐蚀性能、整体性能与可塑性能。其整体性能能够浇筑成为整体;可塑性能则可以结合现代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设计合理的几何结构型式。而且混凝土结构原材料的采集较简单,采购价格较低,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2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因素

通常,由于建筑工程会涉及到大型机械与施工人员等多个方面,施工流程过于复杂。相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我们要最大程度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为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1原材料配合比

现阶段,建筑工程中长期存在采购人员购置质量低劣混凝土原材料的局面。此外,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过程,检测人员在缺乏严格检查力度的同时,没有根据相应规范检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为混凝土结构埋下了安全隐患,难以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需求。

2.2水泥强度

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为正比,在选择高标号水泥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时,要保证与水灰比强度的一致性,并高于低标号。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现场与设计规范,明确水泥标号与类型、规格。而在配置过程中需首先考虑选择高标号水泥,保障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3水灰比

通常情况下,水灰比强度与混凝土结构强度成正比。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与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配比水灰比,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由于混凝土结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灰比和水泥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作业中,要科学选用水泥材料,不断完善水灰比的配合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4混凝土养护与浇筑

在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浇筑过程中,大部分施工管理者和施工人员为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了混凝土浇筑作业与振捣作业的重要性。在浇筑作业完成后,没有定期进行养护作业,施工工序严重缺乏有序性,对混凝土的终凝质量与强度造成负面影响。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3.1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基础底板混凝土、墙体混凝土、顶板混凝土、楼体混凝土等浇筑技术。由于基础底板的厚度较大,混凝土施工工作量较复杂,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参考混凝土的散热现状,保证施工材料与施工设施的充足供应,防止出现施工缝隙,避免因温度而形成裂缝。利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浇筑作业的连续性与混凝土结构受力水平。而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内容,则需要预先浇筑与墙体混凝土成分一致的砂浆5cm,采用相应设备展开下料作业,并直接灌模,保证灌模的均匀性,将浇筑高度控制在40cm之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参考施工规范和温度应力,根据相关原则选择分段或整体浇筑方案。浇筑时,结合混凝土坡度,将振捣点设置在上端与下端,首道振捣点设置在坡脚处,改善混凝土下端的密实度;次道振捣点则设置在卸点处,改善混凝土上端的振实度。此外,分段浇筑作业完成后,可以在初凝环节展开表面挤压和二次振捣作业,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该措施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美观与耐水性能。

3.2混凝土结构拆模技术

一般来说,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次序为后支、先支。首先将不承重部位拆去,再拆去承重部位。混凝土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拆模时间的影响,要求结合施工规范、混凝土强度与气候因素合理设置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强度为2.5Mpa时,拆去不承重部位,以达到保护混凝土表面的目的。而承重部位的拆除工作,需要在混凝土达到规范标号时展开。在拆除作业完成后,要及时转移模板与支架,避免对建筑物造成冲击。

3.3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与振捣作业完成后,要在12h以内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与养护作业。拆模作业完成后,对混凝土展开长达7天的洒水养护,结合混凝土的湿度与实际状况,合理控制洒水频率。目前,围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与浸水养护法、塑料薄膜养护法属于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在养护过程中,要考虑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如在冬季,一旦气温持续在5℃以下,要选择外加剂添加、蓄热法等方式展开养护工作,避免因受冷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

3.4混凝土结构的测温监控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内部热度很难得到散发,而外部表面热度的散发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夜晚和雨季。因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由其内外热胀冷缩而形成,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降原理,以混凝土表面和中心、混凝土表面和大气温度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测温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温度监控规划,将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值保持在25℃左右。此外,测温监测点的配置,需要以混凝土底板厚度状况和浇筑、振捣路线为前提。

3.5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避免混凝土形成裂缝隐患,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1)适当添加外加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过程中,外加剂的适当添加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自缩性能。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混凝土添加外加剂的技术规范,合理添入外加剂;(2)适当添加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中,可以将抗拉性能强的无机纤维、金属纤维、有机纤维添加其中,从基础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3)科学配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原材料的科学配置,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求技术人员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手段,采用可行性最高的配比方案,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建筑工程中,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这便要求施工单位以混凝土结构含义、特性为前提,在工程实践中完善并改进施工技术,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进一步健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机制,同时尽快制定健全的施工技术方案,迅速反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突发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金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19-120.

[2]张丛军,李晓霞.探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0):767-768.

[3]黄振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6):

作者:王闯 单位:山西百澳幕墙装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