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保证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所采用的方法都比较老套和单一,缺乏教具,从而很难培养学生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内驱力。大量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有效接受教材当中的“静止”知识,教师一定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死”的教学内容变成“活”的外部活动,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培养的同时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例如讲授《九寨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想学生们展示我国九寨沟中神奇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壮观的瀑布等等,然后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神奇的九寨沟》,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秀美,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讲解相应的语文知识,会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深刻品味文章意蕴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意蕴通常都是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课上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之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杜甫诗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微妙的变化;感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之情;体会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豪情,否则,缺乏阅历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文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在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即有效帮助学生产生疑问、解释疑问,保持学生们比较旺盛的精力,完全可以不用口若悬河、从头至尾的讲解。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就是因材施教;学生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即示之以范。因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树立起以人为本及以读书为本的意识,将朗读权利归还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品味文章韵味,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加深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为一门设计性质的科学,设计的本质就是问题、决策的求解及创造。新课标要求按照学生们的年龄阶段及认知规律特点,将能力同知识的培养序列化、具体化,贯穿在每篇文章当中,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精心做好课程设计。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明确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其次,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另两个因素,其一为新课标中的要求,尤其是相关年段目标规定,其二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尤其是学生们已有的认识、知识及学习能力。例如讲解《草原》的时候,读完一遍学生可能都会觉得很美,但具体美在哪里,或许学生就不能准确概括表达了。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将“美”划分为自然美及人情美,让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描写自然美及人情美的句子,怎样理解蒙古草原上人们的情感?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及讨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识。这种教学设计不光能够摆脱以往的教师细致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们充分体验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二、总结

学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因而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阅读理解课堂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王雅滨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