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互联网时代职校学风建设机制探析

互联网时代职校学风建设机制探析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学风的机遇与挑战出发,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提供对策加强学风建设,以期有助于高职院校打造一个学习氛围好、思想道德素质高、富有创新活力的新型学风、文化生态圈。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学风建设;对策

网络终端设备不断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凭借电脑或手机连接整个世界。微博、公众号、抖音、知乎、小红书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网络上的内容渐渐渗透到高校学生的生活当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给高校学生形成良好地诚信素养、学习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带来新的挑战,给传统学风建设工作添加了障碍,增加了高职院校建设一品一校优良学风的难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网络言论、思想影响,使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受到挑战;另一方面,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平等性,也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变得更亲近,更容易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更需要分析学生成长的网络时代特征,研究它给学风建设带来的变化。学风是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综合反映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精神的真实情况。它不仅是学生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校管理水平、校风建设的衡量标准。优良的学风为大学生提供勤奋拼搏、求是创新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树立目标、端正态度、公忠坚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进而成为能当大任的技能人才[1-2]。因此,互联网时代学风文化建设是继承、创新科学技术知识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校园学风。

1学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1.1学风建设的机遇。扩展自主学习的新渠道。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线上教育全面打开,形成教、学的新模式。各教育单位纷纷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教师、学生通过直播教、学互动,涌现出大量网络优质课程资源。互联网直播授课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进行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3]。学生思政教育的模式转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直播、公众号、App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使得思政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传播方式立体化和精准化。学生通过终端设备更方便、更高效地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知识,促进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提升价值观。学习交流更高效。相比传统纸质传媒时代,知乎、微博、朋友圈,使得相关知识传播更有效率;学生可以从其中掌握新知识,扩大视野与格局。同时,微信、QQ等平台,使得远程讨论答疑更为便捷;一些相关的兴趣群、小组也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渠道。

1.2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网络信息多样化带来的弊端。网络上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百度或知乎搜索,不用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不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影响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懒得写毕业论文,直接网上购买。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中存在不少负面舆论诱导、不实消息、诈骗信息,这使培养学生防护意识遇到不少难题。学生身心健康遇到挑战。互联网时代对学生最大的弊端就是诱惑太多,容易造成学生网络沉迷,进而影响学习。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各种直播平台或游戏上,使得学习生活就只剩下了教室、寝室两点一线,三餐靠外卖,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连上课都在玩手机。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都将受到破坏。

2职业院校学生学风现状

学习纪律不强,积极性不高。高职学生经历中职或高中阶段辛苦学习后,带着有学可上、混个毕业证书就行的态度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学习的欲望。职业学院的订单班、供不应求的就业现状,让学生思想懈怠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专业认知不清晰,学习目标不明确。另外,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去喜欢的专业,进而对喜欢的课程认真学,不喜欢的课程敷衍,甚至逃课;导致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缺乏、慢慢对专业失去了认同感。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又缺乏学习动力,出现了学生迟到早退、不爱学习、考试靠作弊的现象。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教学信息化技术更新快。高职院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学培训,但这仅仅停留在测试阶段,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少使用。教师的教学更多地停留在传统说课的方式,缺乏信息化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偏少,而学生也不可能整节课完全集中精神,多种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受影响。一些本来就兴趣不高的学生,慢慢对学习更没有兴趣。学风纪律管理措施存在缺陷。高职院校为了加强课堂学风,普遍采取“无手机课堂”、教学督导随机听课的方式。“无手机课堂”的通常做法就是手机入袋,但是大部分学生利用备用机应付手机入袋,使得无手机课堂流于形式;同时,有些认真落实无手机上课的学生,上课期间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这使得“无手机课堂”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督导随机听课,一般在课前到教室找个座位听课,学生会因为督导的存在而认真听课。但督导不可能每节课都来,专任教师也不可能每节课花大量时间整顿课堂纪律。这使得督导随机听课的方式治标不治本。

3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对策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加强学风建设。互联网新媒体在树立榜样、改变学习风气、宣传职业精神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新媒体本身对年轻一代就具有吸引力,学生愿意关注新媒体,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也会影响学生。高职院校可以注册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账号,宣传典型事迹,弘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思想态度。通过留言板、互动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职业规划等,从而促进好的学风的形成[4]。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加强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前、课后推行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App。利用App做好课堂签到、学习题库联系、学习资源查询以及各专业领域实习就业经验分享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学生形成随时查阅资料,及时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动力与效率。在教学上使用智能教室、VR教室带来的“互联网+课堂”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差的缺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加强直播的互动效果,构建对话、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创造互动、启发、答疑等学习新手段,使学生增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构建“五位一体”“互联网+学风建设”模式。开发学风建设管理系统,从“思政建设”“教学实践”“岗位实习”“校园文娱活动”“党团工作”五个方面,进行“五位一体”的职业院校学风建设,开发App、小程序等工具。高职院校利用这些工具,改革校园学风宣传、管理、落实的方法,将学风建设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互联网+文化节”模式,高职院校理应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将学生的文化活动做好了,学风建设工作就会容易很多。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互联网创新、创意活动,比如:创新创业大赛、电脑漫画大赛、微电影制作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网络征文大赛、电子竞技大赛等,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专业知识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宣传,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通过新媒体推送社团活动等信息,使感兴趣的同学能及时看到并报名,促进社团活动参与度提高;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格局。互联网新媒体的宣传作用,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使参与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因此,“互联网+文化节”将会对学风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智能制造2025”战略建设需要各种一线高技能、应用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我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良的高职院校学风文化是培育“大国工匠”的保障,是改革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改善和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风、文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既充满机遇,又富有挑战。高职院校应结合信息化技术的特点,采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加强信息化教学、思政、文化活动、学生管理的构建,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学习氛围好、思想道德素质高、富有创新活力的新型学风、文化生态圈。

参考文献

[1]王杰.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Z2):106-109.

[2]陈令霞.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8):45-46.

[3]戴艳.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优良学风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28-129.

[4]张景黎,张娜,张胜利.高职院校学生学风状况分析及解决对策[J].办公自动化,2019,24(19):27-28.

作者:高雄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