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生道德学风建设论文

研究生道德学风建设论文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切入点的论证

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就是将学术道德品质转化为研究生的学术自律行为,只有随着研究生学术自律意识和学术自律能力的提高和成熟,研究生才会对自己的学术活动产生独立的判断和评价,进而规范自身的学术行为。

(一)以学术道德观念为主导的自律性养成是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关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才会形成正确的行动。当代研究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正是受到不良道德观念的影响,一些研究生由于对学术道德缺乏基本的认知,导致其学术自律意识淡薄,认为抄袭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造假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认为这样做是不道德的,相反的,认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普遍行为,也缺乏对科学的敬畏。而研究生学术自律就是研究生自觉地对一定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认同,并自主地把外部规范转化为内在准则。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首先需要强化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观念的态度和对学术道德观念的认识,只有具有正直的人品,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学者。因此,学术道德需要贯穿科学研究的始末,它既是科研工作者科研态度的核心,也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同时,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学术责任感和学术素养也是建立在学术道德的基础上,研究生作为未来科技工作的继承者,需要具备实事求是、勤奋刻苦、虚心学习、潜心研究、崇尚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所以说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自律是研究生践行学术规范的内在驱动力,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具有内在的制约作用。

(二)以学术诚信意识为根本的自律性养成是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运用科学方法和严谨思维探索客观事物本质的过程,在此期间,研究生既需储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培养踏实严谨的学术操守,磨练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学术诚信是对每一位科研工作者从事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生学术诚信的自律性培养就是从思想上让研究生认识到学术诚信的必要性,对学术活动的自我要求、自主选择、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觉践行,学术自律性养成是个人的品德、品格和品质在学术研究中的体现和升华,而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学术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是其思想道德的表现,也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目标。有些研究生不只是缺乏学术自律意识和做学问的严谨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不爱独立思考,遇到困难不想如何突破,而是想怎么寻找捷径,避开困难,找“”论文的事情在研究生中也时有发生,这是研究生严重缺乏学术诚信的表现。因此,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不仅关系到研究生自身的发展,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的实现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三)以学术责任感为保证的自律性养成是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基本条件学术责任感的培养是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正确指导研究生的学术行为。研究生学术责任感是研究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指导、调节、甚至支配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并且这种学术责任感也是研究生对自身学术活动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而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都是学术责任感弱化的表现。有的研究生受利益的驱动,往往会缺乏意志力,替他人撰写论文获取经济报酬,或为了完成交稿,在最短的时期内拼凑出论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为了获奖学金、评优、毕业等原因而撰写论文,使科研活动变得功利化,而这些急功近利为了攒成果、凑数量进行拼接和加工形成的“科研成果”,既无创新,更无科研价值。因此,高校重视对研究生学术责任感的培养,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由于研究生自身的学术责任感决定着其对待科研的态度,而学术责任感的培养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研究生只有养成学术自律,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且具有较强的自制力,才能够约束自身的学术行为,才能不为利益、诱惑所动,自觉做到遵守学术规范,所以说以学术责任感为保证的自律性养成是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基本条件。

二、加强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的对策

道德规范是约束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的软约束力量,因而在科学研究中,要使抽象的学术道德转化为研究生个体的自律行为,除了需要研究生内心的自悟,也需要外在引导。因此,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养成即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养成之前,需要社会、高校、导师等各方外部力量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外部的他律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使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

(一)加强学术自律性教育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风不良现象的存在与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反差,让我们不得不对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反思。与国外很多大学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时的学术规范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因此,今后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不仅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更应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关于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强化研究生学术自律意识,高校应先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克服浮躁之气,养成良好学风。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研究生学习我国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治学品格和科学精神,以提高研究生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学风。通过强化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使研究生积极地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和充分理解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将学术道德由一种外部要求转变为内在需要,并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使研究生产生认同感和有效回应。其实,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识本身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的学习,获得对学术道德认识的积极性,并最终实现由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层面向端正的学术道德态度的转变,有助于研究生践行学术道德。

(二)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大多在22~30岁之间,性格较成熟,具备一定的学术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因而只有提高研究生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有效杜绝学术失范行为,同时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导师、研究生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首先,高校应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大科研投入,从而减少由于科研器具不完备和经费紧张出现的学术论文造假、捏造数据等现象的发生。其次,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影响高校整体素质和学术风气,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导师也要根据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自主提高学术能力。最后,高校应定期组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便于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和体验,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

(三)建立学术道德奖惩机制“律”即是规范,研究生学术“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指研究生在认识和接受一定学术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能够以学术道德规范为从事学术活动的准则,自觉保证和约束自身的学术行为。而学术自律性培养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防治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在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养成之前,必须以“他律”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将学术道德奖惩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而缺乏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考核是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弊端之一,导致有学生通过学术上投机取巧获得“荣誉”,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在学生中间产生效仿行为。因此,学校应将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奖励和惩罚常态化、制度化,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分而不是碍于面子袒护、包庇。其中,学校通过建立学术道德奖惩机制,在强化研究生学术自律性方面还可以利用学生会、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等学生团体,组织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规范以及提升学术自律能力的宣讲报告会,充分发挥研究生干部和研究生党员在学术道德与优良学风建设宣讲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完善学术成果的评价和监管机制我国高校正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从而导致了外部他律的制约作用不显著。良好的研究生学术成果管理制度能够对研究生学术行为产生导向功能,通过实行学术成果监督机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效减小高校的学风不良现象。高校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标准,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并出台学术成果评价细则,一改以往单纯地用论文的发表数量来衡量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而忽视论文质量的做法,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科研成果的优劣,同时,对遵守学术规范的研究生给予学术奖励,使高校在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过程形成必要的激励机制。完善研究生学术成果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一方面,将导师检查、校学术评定委员会审核、“双盲”专家评审、按比例抽检、等制度常态化,并有效运用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监管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根据学术失范情节轻重制定相应地处理办法;另一方面,自入学之初,研究生和学校之间签订学术自律承诺书,明确研究生在学术、科研活动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便于研究生约束自身的学术行为。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以对自身科研行为负责任的态度,树立学术责任感。

作者:张虹王波陆辉韩振兴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