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美术课程中非遗教学实践探思

小学美术课程中非遗教学实践探思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文分析小学美术课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其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拓展美术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其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新颖,并且可以使学生对艺术和生活形成全新的认识与理解[1]。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绘画、雕塑、陶瓷等,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在接触之后可以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进而实现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其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能够增加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彼此,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困难,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其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升专注度[2]。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有效融入其中,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本土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评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化遗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悟不够深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进而导致难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重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融合

在小学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即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也应将相关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关注传统技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4]。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方式

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时,应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强调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需要科学地利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一,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过于复杂,但也不要过于简单。教师应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满足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要求。其二,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时,还需要考虑内容是否可以被小学生接受。如果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则需要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学习,以此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其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选择还需要符合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的发展情况。

四、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拓展美术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丰富和完善美术课程体系,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1.构建和营造美术文化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只重视技法的教授,还需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调动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其对多元文化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进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5]。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如,“苍龙舞”是传统民俗表演节目。为使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和体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传承人为学生表演,让学生进行鉴赏。在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实物与视频向学生讲述“苍龙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时代下的寓意。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述和观赏表演的过程中会被“苍龙舞”的魅力深深吸引,进而萌发对其的喜爱之情。“苍龙舞”的传承人还可以为学生示范“苍龙”的制作步骤,这种直观的感受会使学生对传承人的制作技艺感到惊讶和崇拜,然后开始模仿。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往往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活动,如,让学生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体会其中隐含的美术素材,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如,在小学美术《京剧脸谱》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京剧视频或图片,深化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京剧脸谱的特点。这样,教师可以构建出视听融合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京脸艺术的神秘感。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进而会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学习该课内容。

2.充实美术教学素材

小学美术教材向学生呈现了诸多精美的范例,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而应拓展和开发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使用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诸多风格独特的美术素材,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入挖掘和科学利用这些素材,以此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应选择较为典型的项目,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内容。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剪纸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剪纸。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剪纸技艺[6]。在教授皮影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比皮影与剪纸艺术,让学生发现皮影艺术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皮影,使学生认识到皮影艺术的美。南方皮影的影人造型较为别致且制作精美,有着朴素风格;北方皮影则基本上采用雕镂手法,造型较为夸张。在教授印花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南通蓝印花布,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制作方式、应用价值等。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体验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借助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资源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地域文化特色,还可以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3.积极拓展美术学习空间

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都难以提升。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淡化学科本位,实现跨界教学[7]。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诸多视觉文化内容,将其渗透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如,在小学美术染纸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依照教材开展课堂教学,那么学生往往只能掌握简单的染纸技法,难以感受到其发展历史与社会价值。如何使学生深度学习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当地扎染技艺别具特色。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开启一场“具有魅力的扎染之旅”,借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构图、捆绑、染色。在扎染完成之后,学生会被作品的精美花纹和色彩深深吸引。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有效拓展课程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魅力[8]。

五、结语

美术学科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可以融合多种学科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借助学习和实践获取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与艺术发展特点,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戴萍 单位:合肥市滁州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