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管理探微

职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管理探微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部分学生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或交流学习。学生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更直接、更频繁,即便是在国内学习期间,他们的专业课和语言课很大部分都由外籍教师教授。这使他们处在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碰撞的最前沿,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被动承受者。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绝大多数的学生家庭都比较优越,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成才愿望强烈,职业期望较高,但对理想、信念等一些问题的认识模糊,对未来发展目标并不明确,理想目标缺失,自我觉醒意识缺乏,表现出学习懒散、动力不足、缺乏自律等倾向。不少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只重视自我感受,而不重视组织纪律,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这就导致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工作阻力增大。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语言要求高,每周课时量大,学习压力较重。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3专业课程必须由外方教师授课,其余课程需要双语授课。这便形成了两难困境,语言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反而要面对语言学习强化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又要适应外方独特的教学模式,他们不仅仅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与难度巨大,心理压力也相对过重。往往学生一旦在某个环节上跟不上,就产生消极、悲观的不良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迟到、早退、旷课、缺考等现象严重,最后无法完成学业而退学。

4.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根据学生语言基础不同,打破了班级行政划分,组成若干个小班化教学单位,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教学模式相对自由,班级管理松散,给学生的日常管理带了难度。另一方面,班级中总是存在这样一种“非正式群体”:他们上大学就是勉强通过考试,学习不努力,个性突出,讨厌约束,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由此,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班级开展组织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的思考

(一)坚持人本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机制

1.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认知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于集体若即若离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轻易的接受来自教育管理者的指示与引导。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理解包容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才能使学生对我们产生信服感和归属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充分尊重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尽可能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2.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落实人本理念,以生为本,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目标和定位,实施差异化教学,开设不同程度的语言教学班,辅以丰富的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努力使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成人成才。

3.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每一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每一项工作都有育人效果。每一名教师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把握好底线,管理好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成为学生做学问、做人的典范。从一校之长到普通职工,从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从管理干部到一般人员,每一名教职工要结合岗位工作,找准育人的结合点,以教学课堂和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措施为载体,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落实在育人的具体任务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中外文化比较教育

1.深化教学改革,教会学生learntolearn。深化教学改革,明确语言教学是为专业教学服务,语言学习是为专业学习服务,教会学生learntolearn。改革语言教学体系,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试方法、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建设。针对合作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基础差的学生侧重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学习信心,基础好的学生侧重综合素质培养,并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差异化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多频次、多类型的考核方式,形成立体式差异化针对性实用语言教学体系。

2.加强中外文化比较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民族。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能反映该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学习语言能让了解文化,学习文化又能促进语言的学习。因此,在强化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外先进文化的教育,当然也要注意对国外落后文化的抵制与防范。在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务必要加强中外文化的比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能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在中外文化的冲突中,清醒地看待外国文化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己所用。

(三)深化目标教育和信仰教育,创新育人模式,促进成长成才

1.目标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基本内涵。目标教育和信仰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最远大的人生目标就是一种价值目标,就是一种信仰。信仰教育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价值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从“三观”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思想境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是非观念,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分析处理问题,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以及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做身心健康的人。二是生活目标。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珍视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三是学业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专业目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学风优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四是职业目标。教育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教育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献身、负责、求实的职业道德,引导和激励他们奋发有为,创新进取,努力成为“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

2.坚持分年级分阶段分类教育。大一学生处于适应大学生活阶段,目标教育主抓角色适应和养成教育,重理想信念引导。通过始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并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关键性转换,为今后几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二学生处于全面发展自己的阶段,目标教育主抓专业引导和成才教育,重创新精神培养。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诚信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类竞赛、创业竞赛、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文化活动。大三学生处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阶段,主抓就业与职业教育,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和毕业主题教育。帮助毕业生从把握正确的择业方向,紧跟时代步伐,理清前进的思路,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正确职业观。

3.组织开展“旅程未启,梦想先行”党员引航工程。组织开展“旅程未启,梦想先行”党员引航工程,通过“梦想?因价值而感动?我的价值我的梦”“梦想?因学习而美好?我的学业我的梦”和“梦想?因未来而灿烂?我的未来我的梦“”投放?梦想邮件”四个篇章,对学生进行价值目标、生活目标、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教育。在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与新生对话,请每一名新生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份信,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确立价值目标、生活目标、学业目标、职业目标,并分解目标为每学年每学期的阶段性目标,为完成好三年学业,起好步,开好头。同时,这份信将投入梦想信箱由学院集中统一保管,在毕业之前,这份信将返还给每一个学生,由学生自己对照目标,全面审视自己。

三、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主权、如何处理开放和限制的关系,防止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浸染甚至腐蚀我们师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已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国际化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作为从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必须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营造出良好的国际化学习和成才的新环境,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并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许栋周俊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