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的应用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安排教学活动,讲授课堂知识,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课堂的每个环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汲取知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受到制约,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生活化教学模是一种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1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的起始环节,它如同桥梁一般,联系着新旧知识点,联系着外界环境和课本知识.教师可尝试将生活中典型的物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内容时,教学伊始,物理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游客坐过山车的视频,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根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坐过山车吗?”学生回答:“喜欢!”教师:“过山车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像山一样的形状!”教师由此引出“曲线运动”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得到激发.生活化导入新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也逐步增强.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与生活隔离的状态中学习物理知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必然不会得到明显提高.物理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可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其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内容时,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缆车停留在空中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缆车的受力情况”.学生很快想到缆车受拉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够使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运动状态呢?”学生展开思考.随后,教师将共点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它是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讲解出来,使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获取物理知识,提升了他们的物理知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3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展开生活化教学,将物理知识放到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抽象出物理知识,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内容时,教师将“摩擦力”的概念引出后,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存在”.学生立即被问题吸引,积极展开思考.有学生提出“用手抓筷子筷子不掉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有学生提出“很多纸叠在一起很难抽出中间的那张说明摩擦力在起作用”;还有学生提出“将笔杆放到塑料板中能够带着塑料板运动一段距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摩擦力”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回答进行肯定后,再展开静摩擦力教学,将静摩擦力的定义、大小、方向和产生条件等讲述出来,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探究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关于静摩擦力的知识,应用弹簧和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探究,不但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为后面学习滑动摩擦力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研究,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不仅兴趣高涨,主动性强,同时也能够逐步提升其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