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分组

1.自由式

地理教师由于任教的班级多,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而新组建的班级,在开学伊始,一般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因此,这时的分组可采取4~6位同学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进行。由于是学生自愿自由组合,因而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更有效地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在分享、协商、碰撞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使学生都能接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但这种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形成“强强组合”“差差组合”“外外组合”“内内组合”。这样一来,必然是强强组合、外外组合积极发言,得到老师的肯定多,因而学习兴趣大增;而差差组合、内内组合则可能索然无味,越学越没劲,出现厌学趋势。因此,在运用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转为下面介绍的基本式分组,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新意。

2.基本式

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有主持人,有记录员,有检查员等,并且职责在成员之间定期轮换,既促进了学习,又培养了不同的能力。

3.特殊式

这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而采取的灵活多样的临时分组形式。它又可细分为同桌式、并列式、拼盘式、课题式和辩论式。这些方式大家看名字就会明白,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二、根据互动合作的原则精心设计问题

正确实施讨论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是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学环境最为宽松自由、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首先,问题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其次,问题要精选,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去主动探究地理知识;要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三是问题要设计,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一般步骤如下:教师情境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这一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教师要不断地巡视指导。例如:我在讲授《南水北调》一课时,对课本案例的基础知识部分,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问题:我国为何要实施南水北调?从哪里调水呢?怎样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调水后,对南北方及沿线地区各有何影响?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每个问题点击一组学生进行自主展示,这样可以促使每位学生对课本最基础的内容掌握到位。然后,我再提问一些问题进入深层次

作者:吴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