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

摘要:基于耦合协同理论,对2009-2018年西部12省(区、市)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三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西部地区正在由中度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过渡,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较弱,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区域经济引领型发展阶段。

关键词:科技;教育;经济;协调;西部

中国西部是指西北、西南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包括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内蒙古和西藏。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两系统之间,而对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三系统之间的研究较少[1-2],更缺乏对西部的研究。因此,研究分析近10年西部12省(区、市)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耦合共生关系,测度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为全面掌握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三者协调发展性现状,完善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相关研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数据分别来源于2010-2019年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西藏等12个省(区、市)的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1.2研究方法

1.2.1构建耦合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指标构建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原则,根据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三大系统的不同特征,参考相关研究文献[3-5],为更加准确的测算三系统发展现状,对各系统指标进行归集整理,从总量、结构、效率、质量等方面综合考量,构建了8个要素层共计30个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子系统指标的权重(见表1)。1.2.2构建协调发展测度模型文章应用耦合理论,构建起了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模型如下:C={U1×U2×U3/[(U1+U2+U3)/3]3}13上式中,U1、U2、U3分别代表科技创新系统、高等教育系统、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发展水平,C为耦合度,其取值范围为[0,1]。反映出三系统间相互关系、影响的程度。为了更准确测度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三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测算耦合度的基础上,引入各系统的综合评价值,构建起了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模型:T=aU1+bU2+zU3D=T(T×C)1/2上式中,a,b,z为待定系数,令a,b,z分别为1/3。为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三系统的综合评价值,D为耦合协调发展度。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按照耦合协调发展度划分为三大类型,共有8个等级标准,同时,根据各子系统发展状况,综合判断一个地区协调发展的类型、阶段(见表2)。

2实证结果与分析

从耦合度看,西部12个省(区、市)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三系统的耦合度均在0.8~1,说明三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紧密,相互作用较强,但耦合度并不能反映三系统之间协同发展程度,为此,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模型,测算出三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给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科学判断西部地区12省(区、市)耦合协调类型和发展阶段(见表3、表4)。从耦合协调度看,近10年西部12省(区、市)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平稳上升状态,整体表现为四川>陕西>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在0.2~0.5,整体处于从失调到低水平协调发展的过渡阶段。综合判断,重庆、陕西、四川3省市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广西、贵州、云南、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等9省区,处于失调向初级协调发展的过渡阶段。从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三大子系统内部耦合发展状态看,仅陕西表现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良好势头,处于科技创新引领发展阶段;四川、广西、甘肃3省区高等教育发展良好,处于高等教育引领发展阶段;宁夏、青海、新疆、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西藏等8省(区、市)均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优于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因此,西部地区仍处在区域经济引领发展阶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3结论与建议

近10年来,西部地区除了陕西、重庆、四川3省市处于基本协调外,大多数省份科技创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同度不高,正在由中度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过渡。西部地区除陕西处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阶段外,其余省份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较弱,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区域经济引领型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四川、广西、甘肃3省区处于高等教育引领发展阶段,教育与经济处于同步发展阶段,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互影响和作用更大。当前,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尤为紧迫,科技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财力薄弱的地区,更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为人才创造干事、创业、创新的优良环境,强化对人才的服务保障制度。三是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融合互动与组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喆,李孟苏.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3):19-25.

[2]孔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测度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9):74-79.

[3]祝铭,宋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5):100-108.

[4]余喜文.科技创新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4):48-50.

[5]赵冉,韩旭.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及空间演进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23-29.

作者:谢艳艳 周文霞 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