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外育种公司管理模式研究

国外育种公司管理模式研究

本文作者:傅衍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目前国际上种猪公司分为大型国际一体化公司、大型多国公司、中小型种猪公司。根据育种公司对政府的依存程度,又可将育种公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政府性质的,如美国的独立组织或协会的育种公司、加拿大的小公司的联合育种;第二类是政府介入的育种项目,如德国的BHZP、挪威的Norsvin、法国的Nucleus等;第三类是跨国公司,如比利时的Hypor、加拿大的Genetiporc、PIC等。

中国现在的育种公司都属于第一类。中国的育种模式与美国以前的模式很相似,玉米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猪病严重、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动物福利,还处于追求高效的阶段,所以北美的一体化、集约化的高效养猪模式为中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而北美是PIC目前最大的市场,40%的猪源来自PIC,占世界猪总数的10%左右,有一些世界最大的一体化、集约化养殖企业。

2010年7月~2011年6月间,PIC北美的种猪年销售量:PIC北美国内销售多于22,500头祖代、曾祖代母猪,1875头祖代、曾祖代公猪,201000多头父母代母猪,6825头父母代终端公猪;PIC北美出口到17个国家,其中4500多头母猪,3900头公猪。

从美国玉米生产分布和美国生猪存栏分布发现,美国的生猪多分布在玉米生长带,饲料供应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但是疾病风险大。为了防控疾病,PIC的曾祖代、祖代场在玉米产区的周边,而遗传核心场都分布在边远地区。

遗传改良传递的管理方面,PIC根据商品猪生长表现测定遗传增益,保证在PIC核心场的遗传进展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客户场。PIC每年供应的公猪大约为11475头,有50%为PIC自己拥有,26%是合同制,14%来自客户;PIC每年提供的母猪中有76%是客户提供,只有0.5%是公司自己拥有。通过北美的核心场体系向全球传递遗传改良,公司拥有全球数据库。而我国育种的最大瓶颈就是测定少,遗传联系少、关联少。

PIC未来育种的趋势:

(1)研发投入增加(人力、物力)。

(2)育种目标更加关注整个产业链。体型外貌只是外表的东西,而育种应该更加考虑猪产业链的效益最大化,更加关注猪的生产性能、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等,产业链是育种公司的目标。

(3)更加重视综合效益的提高。考虑养猪人的效益,每头母猪每年的断奶仔猪数、断奶仔猪公斤数、出栏数、出栏公斤数、胴体公斤数,饲料报酬、每公斤胴体成本、每头断奶猪成本。PIC断奶猪成本低的原因主要有母猪初情期早;初配早;后备母猪空怀少;怀孕母猪每天4.5~4.8磅料就能维持好体况(1400~1500磅/年);断奶后再配上快;对商品猪日增重及料比的好影响。考虑屠宰场的利益,培育大猪(控制背膘、维持料比、保证肉质的前提下,如近期提出的350(约159千克)磅的猪)。

(4)另外还有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更多的纯种测定数据、更多的分子标记信息、更多的杂交猪信息。

(5)更加注重基因组选择方法的快速应用。

(6)提供更全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