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运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探究

水运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探究

【摘要】打造经济新循环模式,需要发展航运交通行业,创造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上,建立交通强国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

一、水路运输优势分析

政策优势。提出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构思,是我国发展水路运输的重要机遇和政策优势。各级政府部门要进行管理模式的革新,减轻水运大型企业的压力,为水运企业赋能,有利于水运企业的发展升级。创新优势。我国一直积极倡导航运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供给侧结构化的改革和水运企业内部的结构改革以及运行机制合理化的提升,这些都是我国在发展水路运输的创新思想。在这些创新优势的领导下,我国营造了积极的市场环境,有效降低了市场运行的风险,有助于水运企业牢抓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完成自身的优化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平台优势。自我国开始关注和发展水运经济绿色发展起,关于网格化服务与信息化平台的设想与实践就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平台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开展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关注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品牌,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开展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循环模式,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共同推进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事业。

二、水路运输绿色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污染治理工作收效还不明显,污水的排放管理工作不到位。我国出台了加强水运运输监管的一系列措施,配备了相当程度的扶持政策,带来了水路运输水质方面的提升,但长远来看,污染治理工作收效还不明显。传统船舶目前在我国的水路运输中还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环保意识普及,大量的生活污水与垃圾直接排放。随着经济的发展,船舶作业逐渐转向大型化,大型船舶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垃圾、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如果大型船舶对污染物排放没有严格把控,其对于整个内河水运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国家一直努力推进运输船舶垃圾处理工作,为一些老旧的船舶安装了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但由于水运作业监管难度相对较大,还是存在非常多直接进行排放的行为。

2.资金支持还不十分充足,缺乏成熟的管理体制及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行业能够获取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一些科学举措推行的实际效果。我国水运经济目前基本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水运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很大方面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但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支持还没有做到十分充足。另外就是外来资金的支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已拥有更多选择,冲淡了其对水运建设的投资,使得外来资金减少。另外,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服务平台,使得管理效率较低,信息无法进行传递和共享,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和资源的浪费。

三、水运经济绿色发展的措施

1.正确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由先做好内循环做为起点,加大资金投入,带动国际市场的发展,最终形成水运经济绿色发展双循环模式。要有效践行该项政策,首先要从顶层设计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树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与运行守则,加大资金投入和积极进行商业谈判,吸引外部资金。以资金的稳定投入作为打造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模式的基本保障。然后还需要呼吁各级政府积极配合,提升服务标准,建设网格化服务系统,提升对港口航运事业发展的重视度与关注度,科学进行港口发展的布局和规划,发挥引导和监管功能,对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收集和解决,干预市场运作体系,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引导集装箱市场的良性竞争。政府要加快推进水运航行标准化作业进程,使用新型应用技术提升船舶的预警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使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增加船舶运行的应急能力,降低水路运输的风险。例如,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中,建设了枢纽站场设施,体现了移动状态下如何进行实时监督与监控的思想,是多式联运设备使用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

2.关注污染预防与治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发展绿色航运。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系统与多部门联动的机制,及时开启即时状态情况上传与共享,有利于全方位监控水域情况。例如,吴淞江综合物流园进行江海联运的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时,对船舶污染情况给予高度关注,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如有违反,需立刻对船舶进行污染情况的记录与督促全面处理,并对垃圾和废水随意排放的行为进行管制和资金处罚。吴淞江综合物流园的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是促进水路运输绿色发展的标杆,为其他园区践行水路运输绿色发展事业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其次,还需要对各内河水运区域进行生态保护,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大运河是我国的重要水运内河,同时大运河也是我国重要的传承文化。要发展大运河经济,就要兼顾其在旅游、历史文化、航运等多方面的多功能状态。将保护性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做科学清晰的划分,明确空间版块的各项职能,确保大运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需要时刻关注航运状态下绿色排放、绿色发展的推行进度,加快建设绿色港口,打造绿色航运新模式。

3.加快建设内河水运生态圈和旅游带,树立内河水运示范区,带动内河经济转型。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因此大多内河生态带都与旅游业息息相关。要发展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旅游业也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内河旅游带,首先要对天然河流进行开发与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提供旅游业综合服务;其次要对内河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推进第二通道的建设,为主通道减轻压力。另外,要完善周围交通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发展内河水运经济,还可以从建立内河水运示范区考虑。湖州市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内河水运示范区,是建设绿色可持续内河水运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目前,水运经济示范区的概念也在杭州港、宁波港等地逐渐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伟国.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策略[J].营销界,2020,(43):110-111.

[2]李跃,汪娜.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初探[J].财经界,2020,(26):10-11.

[3]王金昌.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9.

作者:侯凤菊 单位:淄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