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运工程;监理工作;问题;对策

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来承担,施工单位是建设施工主体,在施工安全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大部分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方,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也是通过施工单位来实现。我国目前水运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仅表现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的投入上,而且一线作业人员的素质、安全意识相对也比较差,尤其是工程分包的普遍存在,使得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外部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监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的重视。水运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水运工程安全监理工作只有在安全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安全监理经验,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理方法,才能做好水运工程安全监理工作。

1 水运工程监理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监理制度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1 有的监理单位还没有严格按照建设部、交通部和省质监站规定的资质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监理人员也没有经过监理业务培训、注册;有的监理单位对监理业务进行了非法转包或分包;有的未经任何审批手续或采取挂靠其他监理单位的方式,也承担了监理任务,往往造成了自己建设、自己监理,或自己施工、自己监理,起不到监理的作用。

1.2 水运工程监理工作不够完善和规范。我国水运工程监理工作,既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又要逐步地按照国际惯例的菲迪克条款规范监理工作,与国际工程监理工作接轨。从我国1O多年监理工作实践来看,世界银行贷款的水运工程监理工作比较规范,但各地自己投资兴建或国家拨款兴建的水运工程项目,有的还是采用了传统的自建、自管模式,有的虽然引入了监理制,但也没有真正形成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有的只管质量、不管支付和进度控制,缺乏威信,有职无权,不能独立、公正、自主地开展工作。从监理的范围看,绝大多数只开展了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而对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决策监理、工程设计监理、工程施工招标监理等重要环节还没有推行监理制。由于在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招投标阶段缺乏严格的监理,往往造成在施工中,工程变更大、索赔多、资金浪费和影响工期现象。有的监理单位,深化改革不够,管理不善,监理人员不固定,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以上问题,尽管是在推行监理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但如不及时研究和引导,尽快解决,势必会对我国刚刚发展的水运工程监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 规范和发展水运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

为了使监理单位依法经营业务,促使水运工程监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建设部、交通部和各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应按规定的资质条件,分别对已成立的监理单位的人员素质、技术设备、资金、业绩等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和清理整顿,对未经批准擅自成立的监理单位,或已批准但与监理单位资质不符的单位,要按国务院制定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该降低资质等级的要降低资质等级,该收缴资质等级证书的要收缴,有违法所得的,坚决予以没收,今后批准成立监理单位,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严格资质要求,成熟一个批一个,对从事监理工作的监理人员,要严格培训、资质考试和注册工作,坚持持证上岗,凡是不符合监理工程师条件的一律不准从事监理工作。

2.2 精心筹备工程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工程准备阶段首先要做好监理的相关前期工作。一般情况下,监理人员要参与设计汇审、编标、招标等工作的咨询,全面掌握工程情况,然后进行以下三项实质性准备工作。

2.2.1 机构设置。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下达命令、统一步调、协调矛盾、组织运转、制定策略、沟通信息、控制质量、工期、费用等作用。监理机构的各层次职能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配备相关的监理人员。

2.2.2 设备准备。为保证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检测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监理单位在承担的监理项目所在地必须配备充足的监理设备,如试验设施、测量仪器、通信工具、气象仪等,并要在开工前调试完毕,确保开工后正常使用。

2.2.3 技术准备。这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主要包括监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等。要熟悉监理项目的招标文件及相关规定,这是针对某指定项目的所有监理人员而言的,如有必要或条件,请有关专家对施工中的某些重要工序作专题授课。岗前培训后还要对施工图进行核校,监理人员有责任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错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技术准备阶段还要制定和设计有关监理表格,熟悉工地环境,调查和了解可能导致工程延期和索赔的潜在因素,防患于未然。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准备阶段还要积极主动地引导承包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为按时开工创造条件。如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审批承包人的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试验情况,同时还要检查承包人的人员设备到位情况、试验准备情况和建立的支付台帐,为开工作好准备。

2.2.4 重视协调管理

监理规范中监理工作内容包括了“一协调”的工作,这一点在工程的实际管理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监理工作不是单一的技术管理,而是要求综合能力高的“多面手”。协调工作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组织协调好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的关系,使参建各方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是监理工程师能力的体现。监理工程师作为合同各方的纽带和桥梁,做好协调工作,为各方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监理工程师不仅要维护业主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不能损害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公正的处理双方的问题。所以组织协调不仅是方法、技术问题,更多地是交流沟通的、语言艺术问题。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束语

在水运工程监理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对监理工程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对工程监理企业及监理从业人员不规范行为的投诉及处理制度。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认识一些问题,促进我国水运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范文第2篇

1比较法的层次比较法第一个层次是叙述的比较法,这是比较法研究的基础,将本专业知识叙述清楚明白,既有条理、有深度,又能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第二个层次是评价的比较法即横向比较法,将自有知识体系与平行的各科体系相比较,研究同样的课题在不同行业体系下的不同表现,评价本学科的优劣。第三个层次是沿革的比较法即纵向比较法,从历史到现在以至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找出事物发展规律,对将来进行合理预测。第三个层次建立在叙述的比较法和评价的比较法之上,建立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不同行业环境下,在移植和借鉴中所形成的实际关系为研究对象,是比较法研究的较高层次。

2比较法的方法论(1)研究出发点。首先是按照知识原样“复制”,从知识概念、定义用语、适用范围、理论层次、框架结构,到沿革释义,做到清晰可辨,理解透彻。(2)收集可信且可用的信息。在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之后,收集与之相关知识领域内容,加以甄别整理,逐条归类重组。要求资料全面详尽、来源广泛、具有可比性。(3)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在吸取他方知识的过程中不要离开原知识点,要围绕知识源点进行比较鉴别,比较优劣,判别哪些属于过时的,哪些属于共同带有普遍性的,哪些属于行业特殊的。(4)归纳与创新。完成比较之后进行列表归纳整理其概念及其产生背景、沿革变迁过程,解答如何运用本知识点,找出运用本知识点应注意事项,预测发展趋势方向。

二、比较法的可比性

我们关注比较法就在于比较是有现实意义的,就在于其可比性。比较法实践中,要关注比较的实质内容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平行行业上、地域上、历史上、规则上、表达上、应用领域上、适用范围上等是否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否可以相互比较,这些都是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比较的首要任务。从知识点的概念、规则、描述、释义、适用范围、界限、深度上判别可比性,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知识点的内涵到外延上判别可比性。

三、比较法在水利工程监理规范上的运用

1选取研究对象我们选取水利部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比较法特点,逐步逐层进行研究。

2收集相关监理规范现有水利监理行业关联紧密的同类的《监理规范》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以下简称《水利规范》),住建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以下简称《建设规范》),还有一个是能源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T5111-2000)(以下简称《电力规范》)。

3分析监理规范的可比性三者都是监理规范,建设部的规范起着纲领性的作用,水利部和能源部的监理规范行业性特点比较明显,但都是在建设领域对建筑设计、建造、施工等的规范性指导,都是对监理的行为、监理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和约束,不论是规范上还是功能上都具有较大的同一性,能够进行相互比较。

4熟练掌握《水利规范》知识水利规范主要从监理人员组织及监理人员,施工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监理工作,施工实施阶段的施工监理工作,保修期的监理工作等方面阐述水利工程监理的权利、义务、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程序。监理阶段侧重点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分别对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报告编写的要点及主要内容提出了要求,规范监理工作程序,统一了施工监理工作常用表格,并对规范条文予以说明。教学中我们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让学生懂得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按照这三个层次设置知识检验点。熟练掌握水利规范文本本身是对知识源的有效辨别,为以后的具体的知识点的比较创造了必要条件。

5横向比较三规范主要讲述从施工准备到保修期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监理工作,监理机构设置、人员职责分工、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与信息管理、协调工作及保修期监理工作大致相同,重点突出的内容又各不相同,而且责任、工作范围略有区别。《建设规范》增加并详述了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监理工作,《电力规范》监理工作扩展到从协助施工招投标至缺陷责任期,把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专门明确,而且还设章节专门对监理赔偿、奖励、考核作了规定,管理上更加缜密。

6纵向比较监理概念引进到我们国内后被发展到了强制性监理。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应用实践,我们不仅仅熟练掌握了监理工作的理论精髓,而且做到了灵活运用,在不同行业又有其更进一步的理解。从《水利规范》讲述施工准备到保修期结束的监理工作,到《建设规范》增加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任务,《电力规范》再加进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内容。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和第三章就专门规定了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监理工作是在国家法制条件下的监理,是不断更新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纵向比较,我们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到水利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便于更加全面的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

7相似比较不同监理规范对同一概念的解释和范围界定有细微区别。比如,国家施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不论哪个行业要求都一样,但对其具体工作又有细微差别。例如对待工地第一次会议,《水利规范》由总监主持第一次工地会议,《建设规范》表述为:“监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电力规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不进行细化,用一句话概括表述为:“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机构的全面负责人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文件及监理合同规定,行使业主授予的监理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表述不同不同,对于总监理工程师的全面监理责任的界定却是相同的。通过相似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尽管是同一概念,各行业对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求是不一样的。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范文第3篇

摘要: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于水运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其质量的复杂性,所以水运工程监理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水运工程监理的要点进行探讨,希望为同僚的监理工作的实施具有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运工程;监理要点;监理实践

1.水运工程建设监理制的重要意义

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监督管理的对象是建设者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及其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工程承包合同的规定;目的在于确保工程项目在合理的期限内以合理的代价与合格的质量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而配套推行的一项建设管理的科学制度。它的推行,使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自筹、自建、自管的小生产管理模式,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2.水运工程监理的内涵

2.1水运工程建设监理概念

按照水运部制定的《水运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运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实行的管理。水运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

2.2工程建设监理的内涵

2.2.1针对项目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监理是围绕着工程项目建设来展开的,离开了工程项目,就谈不上监理活动。监理单位代表项日法人的利益,依据法规、合同、科学技术、现代方法和手段,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程序化管理。

2.2.2行为主体是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是具有独立性、社会化、专业化特点的,专门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和其它技术服务活动的组织。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是独立的第三方,只有监理单位才能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2.2.3需要项目法人委托和投权

工程建设监理的实施需要项目法人委托和授权,这是工程建设监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建设监理制所规定的。工程建设监理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而是一种委托性的,这种委托与政府对工程建设的强制性监督有很大区别。

3.水运工程监理要点

3.1监理职责

3.1.1工程监理制度

水运工作想要开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之中,必然要有与该工程特点相匹配的监理工程师责任制度,使得工程质量与其有紧密的关联。

在现场监理工作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工地会议制度,对于监理来讲,这是对工程的进展及质量情况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沟通最为重要的渠道。通过工地会议制度,对工程中出现的进度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监督问题,进行良好解决,以保证水运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外,在水运工程开工之前,还要建立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将工程试验相关的资料,以及相关承包人及业主这二者之间的资金、进度等方面的报表进行整理,通过分类及编号进行存档,使所有的信息与资料都能够完整、真实与系统。

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之中,监理组要在内部形成监理制度,通过内部会议将监理自身的职责范围予以规定,同时还要将工程中出现的质量、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得到基本的监理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3.2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要针对水运工程的特点,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计划进行一一审查,与此同时还应当监督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承包人能够按工程进度计划进行施工。[5]对现场进行效验工作,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材料以及相关的人员组织进行查验。对工程要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查,同时要进行巡视和旁站等工作。对于工程进度质量及问题每月要在监理月报中进行全面阐述,同时将月报上报于业主。

工程监理的工作通过实践可以表明,工程中因为监理工作的到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这与上述制定的各项制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切实的将上述制度进行全面的落实。

4 工程质量监理实施

4.1 加强监理旁站抽检程序

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监理工作中要加强现场旁站措施,同时对施工质量要在规范要求频率范围内,对工程进行独立抽检。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工序,立即进行整改,达不到标准不允许进入下一步施工工序,以保证工程质量。

4.2 建立健全质量监理程序

在工程开始之初,要建立监理岗位责任制度,该制度由驻地的监理进行全面负责,对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组织和学习,对所制定的各程序及技术规范进行研习,使工程质量监理在工程中能够对工程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到质量监控体系中,使全体监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提升。

4.3 强调主动监理,事前、事中控制

在工程施工监理的过程之中,对每一项工程施工,首先要进行工艺试验,以便在事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其次在项目施工中也要随时进行工艺检测,以防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无法控制。

4.4 对工程施工方案中所存在的不合理措施,提出指令性意见和建设性建议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方案如果存在问题,不能及时的改进,那么监理要坚决的使其进行措施落实,如果落实不到则不允许开盘。除此之外,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监理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进行存在问题的指出,使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改进。与此同时还将施工方案的改进同设计单位及业主进行确认,同时进行有效保护措施的制定,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取很好的收效。

4.5加强试验监理人员对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控制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最主要的手段和依据就是试验,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监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用数据来说话,其质量好坏都由试验为准。因此监理人员必然要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进行不断的试验来证明好坏,与此同时还要对成品加强抽检率,使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都能够保证质量。监理人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对实验数据予以重视,对检测监督力度要加大。

4.6监理人员加大对承包人不规范施工行为的检查控制

因为水运工程的特殊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坚持严格监理的方针,对于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都要进行严格制止,同时还要限期进行整改与修正,只有完全达标才能继续工作。而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不规范行为,包括存在的安全问题,都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完全达标后,才能继续施工。

5 结论

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是工程质量的命脉,工程施工中监理的工作必不可少,它保证了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减少了事故率的发生。水运工程由于其施工难度和施工环境的因素,在工程质量的控制方面更具特殊性,本文结合了水运工程施工监理的实践经验,对影响水运工程施工因素相对更复杂的特点,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注意事项。

本文对水运工程在施工阶段如何建设监理工作,以保证监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做了相应介绍,为同僚的监理工作的实施具有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海萍.提高水运工程监理方法初探[J]. 装备制造,2009,(05).

[2] 吴国恩.我国内陆河水运工程监理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12).

[3] 卢增润.探讨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理[J]. 中国-东盟博览,2012,(05).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范文第4篇

一、辽宁烟草行业内部监管新模式立足“硬实力”

辽宁烟草行业始终把严格规范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持续加强组织、制度、措施三项保障机制建设,着力完善全覆盖、全过程的内部监管制度体系,重点突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三项工作”的监管,构建了以发挥“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决策、管理、监督职能作用为核心,以“三项工作”管理规程为基础,以权力运行监管信息系统为载体的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力的内部监管新模式,实现内部监管工作“硬实力”的有效提升。

(一)全覆盖的组织体系

全省行业健全了“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招标办公室和监督办公室,实现决策、管理、实施、监督的分离,构建了纵向严格制约、横向有效制衡的管理格局,为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项目的规范运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全省行业充分发挥管理委员会的决策、管理、监督三大职能作用,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三级审核、三层论证、计划公开”的科学决策模式。二是建立“方案制定严密、招标管理严谨、项目运作严格”的“三严管理”模式。三是在权力运行监管信息系统的全程监督、各监督部门的全面监督,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全员监督基础上,通过定期听取监督办公室监督结果报告实施再监督,实现监管过程信息化、监管行为再监督化、制度执行责任化,确保切实发挥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作用。

(三)信息化的监管系统

权力运行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固化程序、确定标准、在线核实、控制异常、公开透明”的设计原则,科学优化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项目流程,完成了立项审批、合同审核、办事公开、评标委管理、供应商管理和责任追究等环节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六化”运行体系,更有效地发挥了固化监管制度,明确监管标准,突出核实审查,落实监管责任的作用。

二、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向制度化管理的层级飞跃

制度化管理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透明化”为目标任务,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类、过程分解、流程分控”的原则,加强对制度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从管理的制度化向制度化管理的层级飞跃。

(一)建立六个系统

坚持“工作运行流程化、流程管理节点化、节点控制标准化、标准执行责任化”的体系设计要求和“适用、实用、好用、管用”的四项原则,设计制度化管理的建立、宣贯、执行、评估、清理和汇编六个系统。六个系统科学运用了PDCA的闭环模式,完整地描述了制度从建立到优化提升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突出八个环节

根据制度化管理的要求,重点提炼出制度的出台、、培训、检查、评估、清理、汇编、检索八个环节。八个环节中共涉及工作流程21个,其中包含205个节点和234个执行标准,明确了制度中各环节的责任和工作标准,减少了主观因素影响及风险问题的发生,使经营和管理等工作行为有章可循,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增强了制度的实效性。

(三)形成一个制度库

采取纵向分级与横向分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制度的重要程度、效力范围和具体内容,把制度划分为一级制度即全局性制度;二级制度即跨部门制度;三级制度即部门内制度三个级别,以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专卖管理、内部监督和综合保障六个类别,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管理数据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方便干部职工对照执行。

(四)实现一个飞跃

以制度化管理为手段,规范员工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制度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提高企业规范经营与管理水平。通过不断提升员工思想认识,促进企业及员工管理意识的进步、行为观念的提升、工作习惯的改进,完成从管理的制度化到制度化管理的转型,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飞跃。

三、实现传统监管到信息化监管的效能转变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行业内部管理监督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制度+科技”作用,辽宁省烟草专卖局将创新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研发了辽宁烟草行业权力运行监管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全程监管、责任清晰、有效控制、规范运行、提高效率、民主监督”六大主要功能,构建了程序化运作、标准化管理、在线警示核实、自动控制异常、民主管理与监督五种运行机制,变传统监管为现代信息化监管,确保了领导干部权力规范运行和正确行使。

(一)构建了程序化运作机制

系统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流程再造,将项目运作中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从决策阶段的投资、预算批复开始,进入执行过程中的立项、招投标、合同审核、项目验收、资金拨付、公示等环节,共设置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一级流程4个,二级流程30个,实施部门严格按设置的程序运作项目,法规、审计、纪检监察、整顿办等监管部门全程监督管理,事前加强对项目立项审批、决策过程的监督;事中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公示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事后加强对项目验收、结算情况的监督,寓监督于项目运作全过程,确保项目坚持高标准按程序要求运作。

(二)构建了标准化管理机制

系统结合国家局、省局监管办法的程序要求,科学设置工作节点,其中涵盖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项目一级节点23个,二级节点70个,对“三项工作”项目在运作过程中易发、多发问题的立项审批、采购方式审核、资格审查、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专项审计、项目验收、公示等重要节点,以及第三方审核、拦标价、履约保证金、资金共管账户、材料收管用五个关键环节进行合理设限,同时明确工作标准,项目运作过程中没有执行关键节点的,系统自动锁定,项目不能进入下一节点。节点运作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部门负责人或监管部门提出审核未通过意见,待项目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方可继续执行。

(三)构建了在线警示核实机制

系统通过流程设计,把实施部门和监管部门固化至项目运行的每个节点,项目实施部门和各监管部门按工作标准对项目运作的相关信息进行维护与审核,充分发挥日常管理监督和再监督职能,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层层把关,严格审批,并在监管信息系统中留下痕迹化资料,在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的基础上,细化至岗位、量化至个人,以实名责任制保证实施效果,实现责任落实到人,责任追究到人。同时系统设置并引入责任追究流程,对违规操作、核实不准、监督不到位等均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构建了自动控制异常机制

系统将国家局、省局监督管理办法中强制性要求和投资计划、预算、合同签订、资金拨付等信息进行“规则内置”,作为起始信息,由智能分析引擎进行数据比对,实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通过监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的功能,实现在线动态集成化的实时追踪管理,达到项目运作规范有序,效率质量明显提升的目的。

(五)构建了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

监管信息系统与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效对接,将实施情况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网站上进行实时更新,便于广大干部职工及时发现和正确评估项目运作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使项目运作全程广泛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保证了权力运行的阳光透明,确保了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通过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网站上设置咨询、建议、评论等功能模块,畅通了干部职工反馈、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信息互动,确保了干部职工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四、实现监管孤岛到监管聚合的动态转型

“制度+科技”模式被有机融入辽宁烟草行业惩防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了权力运行监管信息系统的监管载体功能,既保证了项目运作的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也体现了内部监管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聚合模式,实现了由单一监管到整体监管的动态转型,有效保证了项目运作和监督更加到位,权力运行阳光透明。

(一)公正管理,规范意识明显增强

监管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和广泛应用,确保了项目运作的公开透明,项目监督的客观公正。进一步增强了全省行业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程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上较好地解决了正确对待严格执行程序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问题,领导干部对严格规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全省行业更加深刻地形成了在规范中求发展的广泛共识。

(二)刚性约束,项目运作更加规范

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局、省局项目监管工作要求,固化项目流程,突出节点控制,寓监督于项目运作全过程,设置对上一节点执行达不到标准的不能进入下一节点的控制程序,事前加强对项目立项审批、决策过程的监督;事中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项目公示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事后加强对项目验收、结算情况的监督,确保监管制度执行到位,项目坚持高标准按程序要求运作。

(三)动态监控,监管职能更加到位

监管信息系统将监督与管理融为一体,为各级实施部门和监管部门提供了统一的运行和监管平台。成为了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的有效载体。全省行业按照系统流程设计,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方式变更、招标文件制定、合同签订、资金拨付、项目公示,以及执行国家局“五关”要求等关键环节的核实,及时出具审核意见,有效防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生,较好地发挥了监管效能。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范文第5篇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事业是沿黄地区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已成为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是我国开发治理黄河重要成就的体现。黄河下游干流共有引黄涵闸105座,设计引水能力共计3852.7m3/s,引黄供水区包括下游两岸沿黄地区、黄河滩区及河北、天津等应急调水区。河南、山东2省已有31个市150个县(区)用上了黄河水,其中农业用水是引黄供水区的用水主体,引黄灌区共86处,有效灌溉面积4181万亩(约278.7万hm2)。当前,引黄供水制度建设现状总体向好,供水管理制度体系比较健全,各级引黄供水组织对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更加重视,相关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日益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二、引黄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水制度不够健全

(1)规范性不够,操作性不强制度建设未按照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等3个部分制定,内容过于简单且与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存在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情况。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文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业务提供实际指导;有些偏重于强调纪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2)缺乏系统性,创新力度不够引黄供水管理制度虽然有具体规定,但是相对引黄供水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而言,这些规定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实现全方位覆盖,制度上的真空导致管理工作责任不明,工作中存在推诿、敷衍现象。为加强工程管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制订了《黄河防洪工程运行观测与维修养护岗位责任制实施办法》《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单位业务范围划分规定》等规章制度,从宏观层面对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进行规范,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现行制度的创新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激发人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缺乏检查监督制度,保障体系不完整各级供水管理单位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制度,重大问题决策、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对制度执行者缺乏必要约束,一些基本制度如事后监督等难以落实,一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形多实少。

2.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

部分引黄供水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衰减,不利于引黄供水的可持续发展。引黄供水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管理方式单一。供水单位把工程管理与运行工作集中在“用”上,对工程本身的维修养护不重视,特别是在管理方法上,没有按照工程特点和管理组织要求进行管理,致使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由于引黄水闸维修养护经费直接从水费中列支,管理单位在支付人员工资后,进行工程整体维修资金不足,即便水费收入较多的单位也存在水闸维修维护不足等问题。

3.供水保证率低

引黄供水保证率与河道供水条件、工程供水条件、当地降水条件、节水技术应用程度、管理运行方式等密切相关,河道来水、边界和供水工程条件决定了供水的保证程度。下游河道连续的调水调沙试验,导致河道下切、引黄供水能力下降,有些涵闸甚至丧失引水能力,引黄供水保证率降低。

4.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通过多次调整水价,引黄渠首水价虽然逐步得到提高,但农业水价总体依然偏低,导致供水单位亏损,不能满足引黄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且水价偏低也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经测算,下游引黄渠首工程农业用水水价与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供水收入支付人员工资后,只能对供水工程进行零星养护维修,导致涵闸维修养护欠账多、隐患大,影响了引黄供水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应逐步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的黄河下游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三、问题成因分析

1.运营意识和能力薄弱

引黄供水在部门职能方面基本做到了职责清晰、管理有序,但供水管理制度规范性不足,对运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加之引黄供水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导致行业发展缓慢、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

2.管理主体缺位

引黄供水的运行方式忽视了供水的公益性,造成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步。引黄供水管理部门和单位有河务局、供水局、水调局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多头管水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管理主体缺位,监管不力现象时有发生。

3.资金来源单一

政府投入是引黄供水管理的主要投资主体。投入来源的单一性导致引黄供水在发展过程中经常缺乏后备资金,进而影响供水工程的维护及供水方式的改良,与市场的“脱节”也挫伤了工程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对引黄供水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建议

1.提高对构建制度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供水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是保证引黄供水规范化运行的基础,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适应引黄供水自身需要的制度体系,为提升引黄供水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引黄供水应坚持把规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和整顿规范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是坚持和维护引黄供水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引黄供水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引黄供水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2.加强制度间的衔接与互补

引黄供水的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应从管理制度方面入手,完善的制度体系应包含以下5项:①基本制度是涉及引黄供水所有层次、决定引黄供水组织的根本制度;②管理制度是规定引黄供水管理各方面活动的框架,是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③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科学性和规律性强;④业务规范是针对引黄供水业务活动过程中大量存在、反复出现、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作业的处理规定;⑤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的统称,是引黄供水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广、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在完善制度体系时要注意各项制度间的衔接与补充,使各项制度目的一致、互为保障、共同作用,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应定期组织管理检查、审核活动,及时发现管理活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纠正,不断提升引黄供水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为引黄供水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3.明确制度体系的功能

(1)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贯穿于引黄供水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因此,引黄供水必须以落实民主决策程序为主线,严格办事程序,加强过程控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规范办事的每一道程序。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发现并得到纠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账、财、物分管,批准和执行分开,以保证财产不受损失。(2)保证供水管理健康发展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要求,完善各级供水主管部门的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程序,用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加大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力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职代会等的作用,提高透明度,保障员工知情权。按照建立教育、法律、制度相结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筑牢拒腐防变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规范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自管、自限、自纠,用制度来保证引黄供水的平稳健康发展。(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引黄供水工程监管体系可以分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其中外部监管包括省、市、县三个层次,黄委的监管主要通过省、市、县对引黄供水监管来实现。应成立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承担监督职责,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各业务部门应依照制度规定对所属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形成统一的考核结果和完备的监督考核体系。在监管过程中,应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针对经营管理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认真制订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使规范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五、结语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事业作为人民治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沿黄地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黄供水发展过程中,制度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约束、激励和协调规则及规范。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遵循章程,努力使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进而推动引黄供水更好地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