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内服务贸易问题与策略

国内服务贸易问题与策略

本文作者:王清1林晓宁2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服务贸易基础落后,整体竞争力较差

由于过去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其发展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2006年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仅为39%,而美国自1984年开始,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2]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直到2011年,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比重也仅为43.1%。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势必会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能同步发展,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产业基础薄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差。加之,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较小、服务产品档次低,服务贸易从整体上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现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1.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分布不平衡。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行业及金融、保险、咨询、通讯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出口比重偏低,这正说明我国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仍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另一方面是服务管理体制的滞后,也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缺乏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动力,因此在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2.服务贸易地区分布过于集中。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仍然为我国内地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2011年服务贸易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的64%。其中,中国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双边服务贸易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四分之一。从服务贸易主要领域的进出口情况看,中国香港、美国分别为我国内地运输服务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所占比重为运输服务总额的50%;旅游出口市场集中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所占份额近60%;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方面,美国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其次是东盟,占该行业出口总额的一半;我国内地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其次是欧盟和美国,三者占比都超过该行业出口总额的20%。[3]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导致服务贸易多元化程度不高,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大环境下,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抗打击能力较差。而在国内,服务贸易则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这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偏低。

(三)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落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

由于服务行业数量和范围较大,从而给相关部门带来较多的管理困难。国际上要求对于服务贸易要有统一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存在许多问题。另一方面,多数重要服务部门尚无立法或欠缺配套法律,如电信业、旅游业,尽管有些部门有立法,但已颁布的法律比较宽泛,缺乏可操作性,未形成体系。另外,现有的相关法律,如《外贸法》等缺乏可操作的详细规定。

(四)服务贸易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我国虽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服务业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业人才紧缺,尤其是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一些新兴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人才更是奇缺。由于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提供者只需具备一般化素质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加之对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新优势,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服务贸易无污染、低能耗,能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倾销、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较少,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提高服务贸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具有劳动力的优势,但仅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产业已经不能满足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不符。因此,应明确服务贸易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并将其确定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此外,政府也应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行业的档次,建立品牌优势,打造我国服务贸易品牌,在维持我国传统服务贸易行业有利地位的同时,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的政策倾斜,从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

(二)努力推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1.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通过专业分工,加大高级要素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功能升级、产业链升级。[4]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在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逐步扩大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建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的“价廉”优势会部分丧失,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是为了提高出口的稳定性。因此,除在中国香港地区、欧美市场上提高服务档次,保住传统出口市场的份额外,我国也应积极开拓一些新兴市场,出口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在国内,政府应积极引导中西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且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尤其是加强运输物流建设,鼓励高新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改善我国服务贸易地区结构过于集中东部沿海地区的状况。

(三)推进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协调机制,解决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各行政管理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统筹安排我国服务贸易的规划、统计、立法、政策、对外谈判和促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为了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应按照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有关规定,对照相关国际惯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则,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

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服务效益与服务质量,是影响我国服务贸易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政府来讲,应加大对教育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重视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开发与培养,重视培养高等院校服务贸易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对相关人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企业挑选人才,也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企业来讲,应注重企业的员工培训机制建设,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动态,不断与时俱进,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现代服务业并不是有了理论就可以定出实践的办法,而需要真正进入市场来学习、摸索,把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因此,把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面向服务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