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科技论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精选

国内科技论文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技术水平。年在某省协和医院专修心血管病,年回院后,面对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现实情况,牵头成立了内科心血管病专业组,积极探索专科建设的道路。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并先后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包穿刺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心脏电复律术、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年月,他应国际抗风湿联盟主席博士的邀请,出席了国际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用英语进行了论文交流并获荣誉证书。年,他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例心动过缓病人进行房室结功能研究,首次发现了多径路传导现象,于年月在省“国际电生理学研讨会”上了成果并获奖。年月,他应邀出席了“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并考察了大学医学院和大学心脏中心。年师承某省医科大学傅向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题为“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和梗死范围的影响”学位论文,年被授予硕士学位。年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心内科,并担任科主任。

为了把心内科建设成市一流的特色科室,他对科室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科室的发展制定了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首先是完善硬件设施和人员专科素质,配齐专科设备,如世界一流的菲康p型除颤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力心脏起搏器等,建立了标准的ccu病房,年又添置了心血管数字减影机。本着不仅要自己提高而且要带出一批好队伍的思想,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等机会,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加强专科人员素质建设。其次是在技术上有突破性提高。他深入临床,大胆探索,先后开展了多项“三甲”技术项目。

如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使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提高到%(国内领先);开展了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和心肌病基因诊断技术等;还争取到一项国际课题协作项目“心肌梗死create研究”等。年心力衰竭治疗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出席了在泰国召开的“亚洲心血管病成果交流会”。

年心肌梗死治疗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血压治疗获二等奖。第三是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的协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科室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开展。年建立了心脏导管室,为了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尽快开展起来,他经常利用双休日往返某省各大医院,寻求技术合作。先后与某省阜外医院、协和医院、红十字心脏中心和某省省二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为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他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篇,主编出版了《老年心血管内科学》、《老年疾病药物治疗学》两部专著,并参加编写了国家“十五”规划专科医学教材《内科学》和《临床医药科技》等书籍。目前兼职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目前主持开展的技术项目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技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动态心电监护(holter)技术、直流电复律技术、心包穿刺技术、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技术。承担的科研课题有经挠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如今,他所领导的心内科已经成为医院一流特色的龙头科室,与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医院并驾齐驱,共同构成地区“心脏介入四小龙”,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父老乡亲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文献学对比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hineseresearcho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tointernationalstatusbymeansofmedicalliteratureretrieving,inanattempttoprovidingbettermethodsforCOPDresearchinChinaanddividingthewholehistoryofinternationalCOPDresearchintoseveralstages.Methods:Comprehensivereviewwastakenamongthe3majornationalmedicaljournals(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ChineseJournalofInternalMedicine,andChineseJournalofTuberculosisandRespiratoryDisease)andVIPandPubmeddatabasesbyartificialretrieving,databaseretrieving,andarticlecitation.Alldatawasanalyzedafterconverting.Results:Severalcurvesofarticlesbyyearonthe3journals,VIP,andPubmeddatabaseswereobtained.Accordingtothesecurves,thehistoryofCOPDresearchallovertheworldwasdividedinto5stages.Conclusion:SomecharacteristicswerefoundintheChineseCOPDresearchhistory,butobviousshortcomingstillexists.Agreatgapneedstoovercomeforcatchingupinternationalstyle.

Keyword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documentologycomparativeanaly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在当前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由于其疾病过程漫长,早期无症状,得到诊断时疾病已经发展到较晚阶段,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4位(2005年数据)和疾病负担第5位(2020年预测)。近40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而COPD的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我国呼吸疾病死亡率在城市居第4位,在农村居第1位[1]。我国的COPD研究起步晚,与国外研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进步迅速。因此,我们试图分析国内外COPD相关的研究文献,来回顾并对比国内外研究工作的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杂志统计1980~2008年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刊登的有关慢支、肺气肿、COPD(狭义)、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呼吸肌疲劳方面的论文,即广义上的COPD范畴。统计方法包括:手工检索文本刊物(2008年),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加手工鉴别(1989~2007年),引用文献(1980~1988年)。

1.2数据库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8),使用语法检索整个数据库(不仅仅限于三大杂志)中广义COPD相关的各类别文献数量及分类。使用语法检索PUBMED数据库(2008及以前)中广义COPD相关的各类别文献。查询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广义COPD范畴的文章。

1.3方法由于三大杂志论文总数和对COPD的贡献度(占总COPD文献数的百分比)差距很大,因此,按照贡献度采取加权计算得到三大杂志加权文献总数。即:加权文献数=Σ(某杂志文献数×该杂志COPD总文献数)÷三大刊COPD总文献数。

文章发表年代数据库的文献总量不同,因此对所得数据均采取调整。对于三大杂志(加权总数)采用每千篇率调整,对VIP和PUBMED均采用每百万篇率调整。即:原始文献数÷三大刊加权文献数(VIP、PUBMED)×1000(100万)。

2结果

2.1三大刊不同年代各类别论文数在进行加权并调整后得到的数据,以便客观体现发展趋势,此部分内容引用何权瀛教授的部分数据[2],见表1。表1三大杂志不同年代各类别论文数(每千篇调整)

2.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各年各类别论文数在进行加权总数调整后得到的数据,以便显示趋势,见图1,2。

论文数(每百万篇调整后)趋势图2.4PUBMED数据库中COPD相关文献各类别的变化趋势见表2。

3讨论

本文选取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群体进行研究,三大杂志统计数据(加权修正后)代表国内呼吸病学方面的核心刊物。VIP数据库涵盖1989~2008年基本完整的期刊数据,代表国内整体的COPD研究状况。PUBMED数据库则可以反映国际的研究状况。

3.1国内外COPD范畴内各类别的变化趋势比较

国际广义下的COPD研究主要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30年平台期,在1980年代广义COPD在狭义COPD的支撑下直线上升。但在近20年呈缓慢上升,近年似成平台。狭义COPD只是从1970年代表2PUBMED历年发表的COPD相关文献(每百万篇调整后)

才开始在文献上有所表现,之后几乎呈指数增长,在当前成为绝对主力。近20年也呈直线上升,但趋势有所减慢。慢支、肺气肿基本平稳,略有波动。肺心病直线下降,目前已经到很低的水平。肺动脉高压整体上升,但其中与COPD相关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只有20%不到,波动不大,国外对肺动脉高压的关注更多的是非COPD方面的。

而我国主要特征是“1990年代文献潮”,主要由肺心病、COPD、肺动脉高压构成。肺动脉高压本身虽然平直,而其中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也形成“文献潮”形式,这正是1970年代“慢支”运动及后来的“肺心病热潮”的效应,具有中国特色。除此以外,近20年COPD相关的几个方面与国外走势一致。

PUBMED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COPD论文趋势图,受到我国、国际COPD趋势的影响,也受到我国目前“论文出国”政策的鼓励,在稳健上升的基础上2000年后明显上升。

在文献的倾向性方面我国的三大杂志最为极端,基本上是狭义COPD和肺动脉高压的天下。近10年文献集中性(以狭义COPD的比例)以三大杂志(70%)>国内整体(50%)>PUBMED收录(40%)。

3.2我国COPD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COPD在整个世界范围都属于难题,还缺少根本性和逆转性的突破。我国的研究与国际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整体的研究都是对国外指南的诠释,而缺乏突破。循证医学观念也是在2000年后才真正进入中国,当前也还在形成阶段,科研设计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对疾病的预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有力的手段和行动。

文献学的研究显示,当前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突破:①对COPD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各因素对发病的作用;②加强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研究,贯穿整个疾病的过程,做扎实的定量研究;③结合当前慢性病防治,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综合干预,把工作深入基层;④从病理生理、分子水平系统性研究COPD的疾病过程;⑤加强COP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检测手段研究,提出危险分层方法;⑥普及指南精神,深化认识,强化循证意识和对诊治规范的控制;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COPD联盟的领导下,制定5~10年的COPD框架路线图并认真贯彻,支持一些风险性、突破性的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类疾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实验动物水平应当与科学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但是,医学研究论文中对实验动物应用状况的描述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描述的状况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动物应用的情况,也反映了科研论文的规范化程度[1],并进而影响论文的质量和交流。作者通过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应用生理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1996年各期刊载的呼吸系统疾病论文为例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检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文章。填写问卷,依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0种杂志文献中呼吸疾病所占数量有明显差异,平均占总量的12.93%。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华内科杂志》中占11.57%,《中华肿瘤杂志》中占10.1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占9.55%,比例较高。《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占7.96%,《中华医学杂志》中占4.81%。《中国应用生理杂志》中占5.54%。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中占3.73%,《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占2.31%,《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中占2.53%,比例较小。

2.约有1/4的研究论文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工作的,几乎涉及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为主。几种杂志不平衡,《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所占比例高达75.25%,《中国应用生理杂志》所占70.27%,比例较高,《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为62.0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48.00%,《中华医学杂志》为32.76%,《解放军医学杂志》为18.5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13.15%。而《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肿瘤杂志》较少,分别为7.74%和8.60%。这与各杂志刊文的侧重点有关。

3.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是规范化的,能够准确地重复再现。为此,应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力求一致性。影响复制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动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论文中对这些因素均应描述。调查中发现文章标题作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没有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名,有些文章应用了不规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没有交代实验动物的品系、品种。57.47%的文章既不记叙实验动物的来源,也不交代其遗传背景。性别、年龄和体重因素,分别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无记叙。一些文章实验动物的数目偏少,不足以达到统计学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实验动物的数目。当然,近交系动物可以突破统计学上的要求,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数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动物实验的条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饲养方式,99.14%的文章对实验环境未记叙,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实验动物的合格证。有5篇文章是应用裸鼠进行的实验,其中仅1篇提及动物实验条件。

5.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为不影响实验结果和操作者安全,以及减少动物模型处理因素的干扰作用,对实验动物进行恰当处理是必要的。调查中发现,57.76%的文章未记述麻醉剂,72.41%的文章未记述处死方式。有较多的文章写着“处死后……”,但未谈如何处死。有86.78%的文章叙述了施加实验因素时所采用的方式,有61.49%的文章记述了所用动物模型的制法或依据,考虑到了采用不同的模型处理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如何实施实验因素的方式是应当记叙的,但该调查中发现竟有13.22%的文章未谈及。

6.动物实验设计的问题:动物实验设计也应当参照并遵守临床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2]:随机化、重复、对照。根据实验动物的情况,有时还应当在最后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调查发现,45.40%的实验未随机分组,19.54%的实验未设对照,全部文章均未使用双盲法或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因此,在实验设计上尚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现代期刊编辑学理论,期刊封面的主要功能有认识功能和美学功能。认识功能需要封面设计规范、清晰、辨识度高,能清楚提示期刊的性质、特色、内容及服务方向。从认识功能这个维度可以延伸出科技期刊的3条封面设计原则:规范性、稳定性和专业性。美学功能则需要使专业、严谨的科技期刊更具艺术美感,传达出活泼的人文气息,增加期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美学功能这个维度可以延伸出科技期刊的1条封面设计原则:艺术性。具体论述如下:

(一)规范性科技期刊的封面

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谐地标出必要的项目和信息。《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规定科技期刊封面应该标明刊名、卷期、出版年月、责任者、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期刊条码等项目。因此,在进行封面设计时,这些项目和信息必须做到没有遗漏、简洁清晰。同时,在期刊卷号、期号表达上尽量采用国际通行做法。总体而言,规范化标示封面信息是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封面的认识功能。

(二)稳定性科技期刊具有无限期连续出版的特性

如果刊物要保持区别于其他刊物的辨识度,并树立品牌形象,封面设计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进行有规律和细微地调整,使期刊封面能始终延续一种稳定的风格,最终在读者心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期刊整体形象。因此,可以精心设计一种能产生深刻影响力的封面元素,让这种元素成为贯穿各期封面设计的一条线索,由此积淀成为期刊的标志。总之,期刊的封面设计要注意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有变化,也是有规律的、细微的变化,以此发挥封面的认知功能和形成刊物的品牌特色。

(三)专业性每种科技期刊都会涉及一种或多种学科和专业

每种学科和专业都有专属的研究对象和特色。这些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特色能很好地传达科技期刊的专业范围和专业内容,因此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可以注意从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特色中寻找设计灵感,寻找独特封面设计的切入点,通过色彩、布局、构图等封面设计勾勒出刊物的专业特色,突出刊物应有的个性,使科技期刊的封面成为其学科和专业服务方向的指示器。

(四)艺术性优秀的科技期刊

总是能同时驾驭好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两个维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严肃、庄重的学术传播载体。科技期刊通过封面上的图形、色彩等刺激读者的感官,进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使读者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这就是封面设计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封面设计更宜“以少胜多”,以简洁、精练的线条,通过抽象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期刊的专业范围或者内容特色,具体而言就是采用明快简洁的几何构图、象征性图案或者刊徽之类来展示刊物的内容,同时要注意线条、色彩、图片的完美结合,形成简约大方、优美精致的艺术风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当下国内科技类期刊封面设计的现状

笔者对国内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规范性、稳定性、专业性和艺术性这4个方面作了抽样调查。笔者登录知网,进入出版物检索页面,随机查阅近3年来50种基础科学类刊物的封面和50种工程科技A类刊物的封面。调查发现,这100种科技期刊在封面设计的规范性、稳定性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规范化是科技期刊质量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封面设计的规范化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100种科技期刊都在封面完整、规范地标注了必要的信息项目。同时,为了形成刊物的品牌特色和提高辨识度,这100种科技期刊在封面要素布局、色调和刊名字体字号方面也非常注意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其中约80%的科技期刊除了变更出版年月、卷、期号等信息之外,近3年基本使用同一种封面设计,稳定性比较强。另有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虽有变化,但注意平稳过渡。如《地球学报》的封面每年都会呈现细微、有规律的变化,但整体格局始终如一。但是,这100种科技期刊在专业性和艺术性方面则明显不足。其中只有50%左右的科技期刊能通过封面设计传达其专业特点和办刊特色。而富有艺术美感、能产生视觉冲击的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则更少,在这100种科技期刊中约占10%。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国内科技期刊封面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还不够,在办刊实践中尚需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去改善。

三、科技类期刊封面设计的可行性路径

(一)以封面故事来凸显期刊的专业性

封面故事中刊载的图片内容往往与刊物本身密切相关,因而采用封面故事突显科技期刊的专业特色、宣传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刊物,始终以推动生命科学发展为宗旨,现已发展成为被SCI、CA、俄罗斯文摘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优秀科技期刊。登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网站,可以看到该刊物采用封面故事的形式来加强对该领域创新型科研成果的宣传,刊物在每期封面选登当期发表的优秀论文中的制作精良的图片,图片一经选用,该论文即被作为刊物的封面论文,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简介论文的研究内容,并附上作者、文题和文章所在页码。《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惟一科技期刊,该刊物每期都选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成果或中国地质科学院科研团队的重要创新成果作为封面照片,同时在封面刊载与之对应的封面故事。这样可以有效展示《地球学报》的办刊特色和水平、宣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二)以封面固定图案设计来凸显期刊的专业

特色封面中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当属图片,因此在封面设计时,采用最能反映科技期刊专业特色的图片,形成固定的图案设计,能充分标示刊物的专业特色。《机电工程》是以机械为主,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为辅的跨学科类科技期刊。该刊物的封面将一幅齿轮的图片和一段波形图进行组合,来代表传统的机械行业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传统机械行业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期刊内涵。同时,在设计时采用写意的图片,图案线条简洁明晰,跨学科的科技期刊内容特色清晰明了,从而简洁又形象地传递了刊物的专业范围,并将这种图案固定贯穿在《机电工程》的各期封面中,突出了期刊封面的认识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三)以背景色彩及整体布局设计来增强视觉美感

科技期刊在背景色彩及整体布局上讲究均衡或对称、分散与呼应、尺度与比例等,符合视觉审美原则,能够增强封面的美感。例如,《机电工程》封面采用雅致的横向条纹图案,背景色采用单一色彩,比较符合学术研究严谨的氛围,但单一色本身又采用渐变式蓝色,使严肃、庄重的封面风格中又透出活泼清新的气息,同时刊名的色彩在背景色的映衬之下又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对读者调查表明,这样的封面美观大方、艺术性较强,增强了视觉传播效果。

(四)以个性化表达方式来衬托独特的艺术品格

科技期刊通常在封面设计上强调庄重、严谨的风格,因此容易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式,封面往往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更难以谈得上艺术创作设计的灵动与创新。《建筑节能》2010年4月与国际知名建材企业奥地利堡密特(Bau-mie)公司进行一次广告设计合作。在封面设计中采用艺术化的绿色树叶这个元素,将人的眼睛作为“绿叶”布图的基本构思,表达了刊物和广告产品共同的追求———绿色环保。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图面由双人组成,借此呈现出人、家、自然这3个元素和谐共生的主题。这种个性化表达方式冲破了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拘谨和呆板,使《建筑节能》封面呈现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分子生物学会(TheMolecularBiologySocietyofJapan)发行的《GenestoCells》的封面图片将细胞中的种种过程与极具日本传统风格的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独特风格。每一期都是浮世绘风格流溢的素雅画作,各色封面中暗藏种种玄机,擅长将日本特色的物件和场景与细胞生物学模型融合得不漏痕迹。如2014年的第1期封面,祝福新的一年繁荣兴旺。两匹骏马牵着象征F-肌动蛋白的红白旋索在奔跑。地面的透明流浆让我们想起了原生动物的伪足———它们利用G-肌动蛋白聚合产生的能量而不断生长。

四、结语

国内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产出;论文;四川省

0引言

科研论文是科技产出的重要体现,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实力[1]。通过对四川省科技论文的产出量及影响力(常以被引用情况反映)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从一个侧面反映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揭示四川省的科研活动的活跃程度、科研发展的现状及规律、科研实绩和科技管理水平,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地区、学科、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潜力。利用四川省发表的国际和国内科技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整序。并从学科、论文引用与影响、地区分布情况等不同专题和角度,深入分析2018年度四川地区科技论文产出的特点,及其在国内的产出水平和发展趋势。

1数据来源及统计范围

国内论文数据统计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国际论文数据采集来自SCI、Ei、CPCI-S检索系统;专利数据来自DerwentInnovationsIndex数据库(在作为地区、学科和机构统计用的Ei论文数据中,已剔除会议论文的数据,仅包括期刊论文,而且仅选择核心期刊采集出的数据,会议论文均在CPCI-S中得以表现);论文统计范围只是四川省作者为论文第一作者的论文[2]。

1.1国际论文收录与引用分析

1.1.1国际论文收录情况。2018年四川省共计产出SCI、Ei、CPCI-S等国际论文31281篇,比2017年增加4815篇、增长18.19%,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第9,与2017年位次相同。其中,SCI论文16778篇,占全国总数的4.28%,比2017年增加2917篇、增长21.04%,位列全国第9,与2017年位次相同;产出Ei论文11655篇,占全国总数的4.66%,比2017年增加1836篇、增长18.70%,位列全国第7,与2017年位次相同;产出CPCI-S论文2848篇,占全国总数的4.18%,比2017年增加了62篇、增长2.23%,位列全国第7,比2017年提升了2个位次,超过了山东省和辽宁省,如表1所示。1.1.2近五年国际论文总量、增长率及全国排名情况。如表2和图1所示,近五年来,四川省国际论文数逐年增长,除2017年增长5.36%,其他4年均有10%以上的增长率。表22014—2018年四川省国际论文总数变化情况图12014—2018年四川省国际论文数变化趋势1.1.3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2018年SCI收录四川省论文总被引篇数为74849篇,比2017年增加12945篇、增长20.91%,在全国31省(市)排名第9位,与2017年保持不变;被引频次为896629次,比2017年增加228862次,增长34.27%,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2017年比上升了1个位次,超过了吉林省;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为9.64,在全国排名第18,与2017年保持不变;未被引论文数比例为19.51%,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2.93个百分点。从表3看,2014—2018年,四川省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从全国第13名上升到第10名,呈上升趋势。

1.2国内论文收录与引用分析

1.2.1国内论文。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共收录四川省论文21770篇,占全国总论文数的4.79%,比2017年的论文数减少390篇、减少1.76%,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726位,与2017年保持不变。近5年来,四川省国内论文数2016年比2015年有所增长,其他年份均呈下降趋势,位次从2014年第8上升到2015年第7,2016—2018年维持第7位次不变,如表4和图2所示。1.2.2国内引文。四川省国内论文在2018年被引用篇数为58592篇,比2017年减少了2758篇,下降4.50%;被引用次数为96072次,比2017年增加1302次、增长1.37%。按被引用次数排名位居全国第9,与2017年位次相同。从近五年被引用次数看,CSTPCD收录四川省论文在2014—2018年被引用次数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但四川省论文2014年被引用次数比上一年下降8.87%。四川省论文被引用次数2014—2018年的排名一直维持在全国第9;从被引用篇数来看,CSTPCD收录四川省论文在2014—2017年被引用篇数呈上升趋势,2018年又有所下降,如表5和图3所示。

2结语

四川省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四川省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创新投入,根据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全省创新能力排名从“十二五”末全国的第16位提升到第11位,全省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论文作为衡量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四川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的新进展。综上所述,四川论文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科技论文是科研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情况来看,2014—2018年,四川省国际论文数增速较快,除2017年增长5.36%,其他4年均有1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2018年增长18.19%。2018年SCI收录四川省论文总被引篇数为74849篇,比上年增长20.91%,在全国排名第9位。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共收录四川省论文21770篇,占全国总论文数的4.79%,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7位。从宏观角度上看,国际和国内两部分产出论文和被引情况都在变好,四川省的论文产出和被引数量逐年稳定上升,可见学术影响力和认可度也逐年扩大。

参考文献:

[1]徐云清,甘朝鹏,姚玮华,等.河南省高校CSSCI论文的产出与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2-75.

[2]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科技产出测度报告(2020年度)[Z].2020.

[3]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