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产业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组织理论,而产业组织理论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受到诸多学者不同观点的影响,在框架和内容上获得巨大的进步。基于此,把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主要分析内容,通过案例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产业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是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而产业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的经济主体所组成的集合。任何一门课几乎都有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产业组织理论便是它的理论基础及核心内容,其主要是研究特定产业的竞争和垄断问题。有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是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分支。20世纪30年代,在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梅森在哈佛大学第一次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后来他的学生贝恩在这一领域成了权威[1]。到40年代以张伯伦为代表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们把这项研究进行了系统化归纳,他们被认为是哈佛学派,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更加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2],即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主要框架范式(SCP)的理论体系。这一领域的代表著作是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它被认为标志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形成。产业组织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决定完全竞争或非完全竞争在市场的经济行为,因此,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对厂商策略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观点是:厂商在市场中进行的决策存在着相互依赖性,即某一厂商进入市场时同一产业的厂商首先考虑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竞争。如在通信行业中中移铁通进入市场时,电信、移动和联通立即采取策略降低通话费,并在客户服务上进行调整等。总之,产业组织理论在市场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到了18世纪末期,不少美国人对亚当·斯密所预想的垄断有了认识,美国的很多厂商包括标准石油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已经获得了自己的市场势力,并达成了共识———需要以法律手段来保证竞争,而且美国学者和企业家普遍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最终随着民众强力要求出台了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该法于1890年颁布[4]。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梅森、贝恩等哈佛大学学者第一次归纳产业组织理论,被称为哈佛学派,他们在《谢尔曼法》的基础上提出SCP范式框架,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买卖双方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市场的两个极端,完全竞争市场主要由诸多厂商组成,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当自由,一个厂商或生产者的行为不会影响其他厂商或生产者的行为,也不能限制其他厂商在市场的任何行为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其特点是市场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也没有替代产品,换句话说,整个市场某一类产品的生产只由一家企业或厂商提供。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及完全垄断市场中间的市场结构,在市场上同一行业范围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商存在。

二、新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70年代,哈佛学派观点发生了变化,其时学术界发现了SCP范式的重大缺点———有关学者认为这一范式的中间环节市场行为被忽视[5]。当时贝恩认识到除了要弄清楚同一行业在位厂商的市场特征外,还需要弄清楚新厂商进入市场的能力。如果有新厂商准备且有能力进入市场,进而展开竞争,导致部分由定价高于竞争性价格所带来的利润消失,那样即使是高集中度的行业也会被迫进行价格竞争。其实贝恩的观点是一把“双刃剑”[6]。人们对SCP范式的批判,引起了一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们发起的反对运动,包括理查德·艾伦·波斯纳、萨姆·佩尔兹曼等。因此,新产业组织理论产生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者一起提出观点,他们都基于原来的SCP范式范围提出观点;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采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来提出新产业组织理论,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策略性行为,企业不是被动地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而是试图以策略性行为来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即排挤新企业进入市场。新产业组织理论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简化的策略性行为则是指一家企业为了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的总称,其中市场环境主要涉及顾客、对手的信念,现存和潜在的对手数量等。策略性行为主要分合作策略性行为和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或非合作的方式来占领市场,典型的有触发策略、转售价格维持、价格领导、掠夺性定价和连锁店悖论等。

三、产业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不仅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对学生在经济学有关内容的把握和渗透上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毕业论文的设计。但是要学好这门课程务必需掌握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因此任课教师需把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向学生教导渗透,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将产业经济学的两条核心理论基础进行比较。上文提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们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等所有活动,无论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还是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都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现象。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为了这个目标需要不断采取行动或更改决策,直到利润达到最大化。任课教师在讲解中要对这些行为进行探索,并分开进行分析。第二,切合实际通过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完全垄断等,并显而易见地表现出来,还在企业发展前后期可以观察到,就是说通过与其他企业兼并、吞并以及合作等来加强竞争能力,这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任课教师要结合实际通过案例进行深入解释。第三,以实践实习活动为基础,开创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途径。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其核心观点来自经济主体在实践中的活动,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导这门课之后要给学生安排实习,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解,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撰写的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主要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展开研究,至今,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已经到达了成熟阶段。当今,在信息化和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的条件下,各种企业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不得不采取策略性行为来应对竞争对手的各种手段,这需要企业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50.

[2]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0-45.

[3]王恒玉,路畅.企业兼并的动机及其效应研究动态[J].现代商业,2020(2):94-95.

[4]於勇成,侯麟科,魏建.行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6(11):126-136.

[5]袁雪妃,徐洲.物流产业组织理论述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3):105-107.

[6]郝艳.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热点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394.

作者:奥布力·塔力普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新疆师范大学 中巴经济走廊与南亚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