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民消费质量管理

农民消费质量管理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消费质量的内涵及提升的体现;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现实意义;影响农民消费质量提高的制约性因素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消费环境和谐、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科学、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首要条件、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保证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我国。广大农民是消费市场的主体,在短期内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难以有大幅度提高的形势下。通过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来扩大消费市场需求,已成为开拓农村市场,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消费质量;农民;农民收入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农民消费质量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的农业生产开始逐步与市场相结合,农民收入相对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步被重视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新农村,不仅要促使农民的全面增收,还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由此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来提高农民消费质量,进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

一、消费质量的内涵及提升的体现

“消费质量即社会提供国民消费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者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消费质量的提高,不仅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反映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效益的体现。消费质量提高的主要体现是:

1、消费环境和谐。消费环境是衡量消费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处的特定环境,是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依托。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消费环境和谐表现在:自然环境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环境基础为导向,实现绿色化、生态化、无污染化,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社会环境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基础,实现人文化、道德化、法制化;文化环境以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科学化、健康化、创新化。

2、消费结构合理。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吃、穿、住、用、行的各种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合理;是生存、发展和享受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合理;是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合理。

3、消费方式科学。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享受服务的方法和形式。它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狭义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科学是指:第一,消费的方式理性化,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合理消费,不盲目迷信,不铺张浪费。第二,消费方式多样化,即变以往以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方式为物质、精神双消费的科学方式。第三,消费方式自由化,即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性消费,通过消费,使个人心理、情绪快慰,精力充沛。

总之,消费质量提高应集中体现在:消费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每天正常所需要的营养,并且营养平衡,确保人的身心健康;消费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全方位的需要,确保人的智力、体力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消费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条件下的经济能力相适应,与我国资源特点相适应,有利于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国的经济资源,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消费既能体现社会公平,又能体现劳动效率,还能体现合理的消费差距;消费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目前买方市场形成,短期内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1、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上面已经谈到,消费结构合理是消费质量提高的标志,而在买方市场经济中,从消费为生产提供内在对象、动力的角度看,是消费决定生产,消费结构决定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合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显示器,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证明和实现。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我国,广大农民是消费市场的主体,农民消费结构的合理是实现全民消费结构合理的基础,只有广大农民的消费结构合理,才能真正从扩大市场新的需求角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因为农民作为消费市场的主体,其消费结构合理将会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功能,一方面推动产业部门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使众多产业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连锁需求,实现产业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

2、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首要条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发展不仅受资源要素的约束,而且受市场需求的约束,需求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在外部环境变化莫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潜在有效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村市场容量大,需求增长空间大,通过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来扩大市场需求已成为开拓农村市场,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可行性举措。因为农民消费质量提高,既可增加农民消费品的数量,又可提高消费品的质量,不仅会提高农村居民第二代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和普及率,而且会使教育消费、劳务消费、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从而推动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3、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通过高质量的消费实现的。如果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科学、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内容不健康,就有损于人的身心发展、道德情操的锤炼、人格的完善和提升,这样即使物质生产发展了,也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保证。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这种需要不仅是生存需要,而且包括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所以它不只是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是精神需要、文化需要、政治需要。第二,广大农民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体力,还包括智力和社会力,不仅包括个体能力,还包括集体能力、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第三,广大农民的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它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交往关系等的全面发展。第四,广大农民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即个性不再受压抑,每个人的素质不断完善,每个人的人权得到充分保证。

三、影响农民消费质量提高的制约性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农民消费质量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消费倾向。据调查,近年来农民的消费倾向并不低于城镇。只是收入增长慢影响了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1978~2001年我国GDP年递增9.35%,令人遗憾的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而在1997年以后,农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直接导致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民收入竟呈下跌趋势。在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又有所回升。即使如此,城乡差距依旧很大。200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比1995年增加3415元,平均年增长487元;而同期的农民收入却是2476元,比1995年增加899元,平均年增长128元。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内需的扩大。农民收入上不去,口袋没钱就谈不上消费,那么,农村这个市场也永远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而不是一个现实市场。2、消费环境差。消费环境是影响农民消费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消费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方面:供电不足,电费较高,通信信号弱;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困难,运输成本高。农村消费市场本身也存在严重缺陷:销售网点少且分散,规模小,售后服务差;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商品质量也甚为堪忧,严重影响农民消费质量;政府管理力度不够,不论资金投入还是政策扶助,都远远落后于城镇,导致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无法顺利开展;社会关注欠缺,在许多商家眼里,农村市场商品附加值不高,没多大利润可图,直接导致对农村市场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上不去,同时也造成了商品的不对路,在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农民有了钱却买不到想要的产品;农村的公共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偏低,农民提高教育与精神文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3、流通渠道不畅。从硬件上看,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从软件上看,一些消费性产业尚未兴起,专业市场或批发市场相对缺乏,信息市场、中介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人才市场等几乎空白;从主体上看,供销、物资、商业等国有流通企业在农村的销售网络明显不足,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个体工商户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较大,造成大宗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

4、消费观念陈旧落后。长期自然经济及弱质农业土壤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形成了“盖房、买地、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养成了捂紧钱罐子的消费习惯,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与此同时,一些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重了农民的隐形负担,形成了农村生产、收入、消费不协调的怪圈。

5、消费改革滞后。虽然在近年来,尤其在1998年以来,我国对传统体制下限制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加快整顿,尤其是取消了一系列违背国务院规定的乱收费,明确提出一些消费领域的固定标价与收费标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消费环境,保障了消费质量,但在整体上,消费政策的改革仍然相对滞后。我们看到,政府前期的改革只是零星地就消费质量问题方面作出反应,而没有从财政、收入、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方面全面地改革消费政策,彻底地废除不合理的限制消费的政策,导致农民难以更好地消费和追求高质量生活。

6、自然环境污染,环保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给农民的消费质量提高带来隐患。化肥农药的滥用,导致土壤肥力的严重下降,给农田的日后长久的丰收留下阴影;过度的垦荒伐木、围湖造田,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使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之本受到威胁;大量化工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无限制地排放污水,给农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农村自身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的不合理处理,更是对农民的生存空间形成挤压之势。诸如此类,在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状况下,农民是难以安心生产、安心消费、不断提高自身消费质量的。

四、改善农民消费状况、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1、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水平。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水平。只有农民手上有足够的货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考虑提高自己的消费质量。而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抓农村的生产发展,奠定农民消费的物质基础。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用现代的科学的生产管理理念来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向科技化、信息化迈进。其次,建立统一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规范农产品市场价格,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保证农民稳定可靠的收入。农民只有具备稳定可靠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于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心踏实地投入消费之中。再次,充分发挥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鼓励农民走出去,实现由纯农民向“工农结合”的新型农民的转变。如此,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使农民开阔视野,自觉抛弃落后的生产、消费理念。最后,鼓励兴办乡村企业,加大农村的工业投入。吸收农村广大的闲散劳动力,发展生产,增加农村整体收入,确保农民的消费质量的提升。

2、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农民消费质量的提高提供环境基础。首先,要科学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在农村自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基础之上,政府应有条件地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支持与投资,改善农村水电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农村公共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农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其次,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以城镇为导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加快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再次,促进生态和谐,为消费创造优良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不能单凭个人的努力,而需各方联动,共同奋斗。要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要完善环境立法,制定相关条文对污染环境的生产、消费予以严厉地惩罚。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对污染性企业的限制,不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潜在的环境危机,进而影响农民的生存环境,阻碍农民消费质量的提高。最后,在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生产生活污水、垃圾排放的控制,在农业生产中,对有毒有害化学物的使用要加以限制。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技术,鼓励兴办生态农业,发展清洁能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高消费主体素质。切实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必须加快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步伐。各级部门,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设施上加大投入,打造平台,大力发展广电文体事业外,还需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第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活动,并且注意在活动中将党的富民政策、科技文化知识,制富经验等贯穿其中。这样,既可以使农民群众远离聚众、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又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并可逐步转变其消费观念。第二,主动邀请成功人士与农民开展文化联谊互动活动。借此,一方面动员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兴业,增加农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教化和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农民积极主动地投资消费,以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收获,提高自身的消费质量。第三,大力宣传投资消费理念,让农民学会花钱。经常广泛地开展投资消费理念知识讲座,逐步转变农民“小农式”的敛财思想。让农民学会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农民学会投资,以钱生钱,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第四,鼓励农民尝试多种消费方式。尽力消除单方面投资消费的倾向,保持健康良好的消费心态,促进消费质量的稳定提升。

4、改革消费政策,确保农民消费质量全面提高。全面地改革消费政策,从根本上变抑制性消费政策为和谐式的消费政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利于促进城乡公平的消费政策,鼓励适度消费,提倡合理消费,推动农民消费质量持续稳定地提高。同时,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此免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农民能够放心消费,并且不断提高自身消费质量;要制定更为宽松的消费金融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使农民学会“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限制农民聚众、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不健康的消费,确保农民的消费质量;要完善农村税收制度,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消费水平提升;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城镇高档次消费品进入农村,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提升农民消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