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体系建构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体系建构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体系建构策略

艺术教育是让学习者从模仿开始,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逐步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性的练习操作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而对于从事专业艺术教育的高等艺术院校而言,这种实践性无论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在教学成果的转化中都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建构科学、合理的艺术实践体系,对于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实践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艺术实践的概念

从艺术教育的大范畴去定义艺术实践,凡是以具有较强观赏性的艺术活动为载体,兼具提升实践者艺术实践能力和对其他群体进行艺术教育功能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视为艺术实践。而在高等艺术院校中,艺术实践是指以教学为中心展开的、旨在巩固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及技巧,开拓艺术视野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由此可见,在高等艺术院校中艺术实践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教学而开展,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正因为这种专业性,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实践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因此也往往具备很强的社会性。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艺术实践之所以重要,笔者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是由艺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在此前提下形成的教育模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模式,具有强调自我、更为开放、排斥规定形式的特点,其成效是通过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理论通过各种艺术行为的展示而显现出来的,即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产生成果,去检阅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高等艺术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这决定了艺术实践在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广泛意义上的艺术教育,还是学科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都是针对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成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艺术实践活动作为促成手段,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及专业艺术素养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在提升思想素质方面,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创作作品的质量,需要进行大量的观摩、调研、采风。在此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大量优秀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学生将主动挖掘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感受作品背后散发出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体会作品之外更广阔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人生理想、道德情操得到升华。同时,在艺术实践中,学生将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了解国情、民情,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在提升心理素质方面,作为能够展示学生能力与才华的平台,艺术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呈现实践成果的同时获得认同和肯定,激发自我意识,提升自信。在大多数实践活动中,学生都需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工作,这不仅是有效的人际交往,同时也是锻炼协同合作能力的机会。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集体荣誉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最后,艺术实践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实践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学生所学理论、技艺的内化,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调研及研究方法,整合自己掌握的不同课程,甚至以不同学科的各种知识作为无形的创作材料,通过创造性地加工、组合,才能呈现出最终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吸收、内化的能力,也能考验其对多课程、多专业,甚至多学科知识综合利用的能力。因此,艺术实践承担着部分教学功能,体现出一定的课程价值。

二、艺术实践体系建构策略

艺术实践体系是以培养艺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对组成实践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合理的机构保障、制度激励、场地支持等策略,建立起来的与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体系。笔者认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体系的建构要体现艺术类高校教育的特点,综合规划、全面实施、逐渐完善。

(一)建立健全的专门职能部门

艺术实践是高等艺术院校课程体系中与教学、科研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部分。艺术院校应建立健全的专门职能部门,明确业务归属,可以极大地提高艺术实践活动在保障制度上的优越性,是实现制度完善、保障齐备的先决条件。同时,明确学校统筹、专门职能部门负责、各院系配合的三级管理制度,校级由分管校领导统筹,专门职能部门负责各项艺术实践活动的业务管理,各院系负责配合学校对各项艺术实践工作的具体开展与实施。

(二)组建专业指导机构

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这个特点出发,就要求院校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必须注重专业水准的体现。院校要从内部整合一流的师资参与到各艺术实践项目中去,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指导,从而加强教师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各院系以专业带头人或专业骨干作为主干力量,组成各专业的专家指导组,可以为一线指导教师提供支持,从而保障艺术实践活动的高专业水准;同时也要吸引和邀请社会专业人士、专家及学者,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为学校开展的实践艺术活动提供宏观、长期、可持续的指导意见,为艺术实践活动的长期开展做好规划。

(三)加强激励机制

作为能够检验、拓展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艺术实践激励机制的首要方式就是要能实现与教学、科研等成果、成绩认定体系的有效衔接。高等艺术院校可以设置一定的艺术实践硬性课时要求,满额完成后给予与其他课程相当的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艺术实践活动,对表现突出者,在学校的各类评优及奖励评定中给予一定的附加分奖励。社会赛事是检验艺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院校可建立赛事奖项评定体系,以学生获得的赛事等级及奖项等级作为奖励的评定依据,明确不同等级赛事及奖项的具体奖励标准,从而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艺术专业赛事,在专业赛事中提高实践能力。另外,拨款建立专门的校级基金,对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及项目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加强艺术实践场地建设

实践场所是在空间上具有一定规模、在时间延续性上具有一定稳定性、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硬件保障。作为实践场地的主要形式,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性已被各高等艺术院校普遍认可,但是国内各高等艺术院校的校内实践场地建设情况却不尽人意,有的既无场地也无设备,或者空有场地却无充分的设备条件支持。校内实践场地在空间位置上具有优越性,是学生最容易获得的实践场地资源,院校如果拥有充足的、专业性的艺术实践场地,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大幅度节约学生投入艺术实践活动的时间成本和其他物质成本。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应有效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及资金,完善校内实践场地建设,积极拓展场地空间,完善场地设备条件;同时更积极地寻求社会合作渠道,尽可能地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五)建立实体实践创作机构

建立演艺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实体创作机构,以实体机构作为落脚点,促进实践、教学、科研的全面融合,以提升院校艺术实践在专业化与市场化方面的发展空间。实体创作机构既要建立一定的高标准人才准入门槛,又要在人才使用机制上具备相对的灵活性,它不仅要能“引进来”,吸引具有专业性及一定从业经验的社会人才进驻,更要能“输进去”,将院校既有的优秀人才及时输入,以校内优秀毕业生选拔或优秀专业教师轮岗等方式实现,在机构内部实现社会专业人才与院校人才在从业经验、创新性等方面优势与特质相互补充及互为提升。实体机构实现的不仅是理论与知识层面上的实践,更多的应该是与社会文化生活、与商业产品对接的实践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观念、创意的外化,更要接触完整的市场化运作流程,真正做到艺术实践与市场化结合。

三、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而艺术实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高等艺术院校应该用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构思路去打造科学、全面的艺术实践体系,营造出能激发学生热情与活力的艺术实践环境,从而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优秀艺术专业人才。

作者:戴韵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