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范文精选

高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范文第1篇

综上所述,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国家教育政策与卫生政策对高等医学教育系统的影响研究,即高等医学教育的行业管理者和管理行为对高等医学教育系统的影响,国家医药人才培养和医药改革政策与教育系统政策衔接度不足,行业行政化和官僚化趋势使教育系统反应性不够,导致人才培养部门与人才使用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缺乏对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生的人性因素研究,即从理性人与道德人两方面对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个体和群体进行深入的心理和行为分析。既往的研究总是指出人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从未研究过他们为什么不那么做,容易导致政策制订的盲目性和偏颇性;三是缺乏对既定的高等医学教育各行政与服务部门的运行程序进行审视和再思考的研究,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组织功能无法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即社会与科技进步倒逼教育改革。

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创新

1高等医学教育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是指组织或个人利用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利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政策执行过程带来的各种事实状态,目的在于评判政策的价值,判断事态的走向,以此做出维持、调整、修正、终结或更新政策的正确决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几十年以来,制订的国家或地区教育政策数目庞大,关系复杂,一些关键性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政策制定的初衷?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教育部门、社保部门、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国家职能部门的政策交叉日益频繁,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他们的诉求如何?都存在较多的研究空白。例如对于全科医师政策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政策,教育者、医学生、医药卫生执业者和患者,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利益倾向。选择一些关系重大、涉及面广的高等医学教育政策(包括政策生命周期三阶段———政策制定、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经济学或伦理学评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高等医学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存在一个固有的缺陷,即将教育组织生命与个体生命混淆为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同为一,将组织的书面职能与组织的实际利益行为对等为一,这是进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错误前提。高等医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即是纠正这种误差观点,将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视为生物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研究在市场经济思潮蔓延、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个性特点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人力资源系统在流入、激励和流出环节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策略的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等职能内容为研究的切入点,寻求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促进高等医学教育系统中人力资源要素的优化升级,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

3高等医学教育流程再造

高等医学教育范文第2篇

1.管理模式滞后,目标要求不明

生搬硬套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多而不精,缺乏针对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导致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传统的学历教育定式制约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封闭式考核方式拘泥于课程内容,缺乏开放性和社会互认性,考核流于形式,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学改革没有与时俱进,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大体上没有脱离普通医学高等教育的套路;教材内容没有体现成人教育的职业性、自学性和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比如课程设置没有顾及学生渴求的实用性,往往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课程考核既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又过分强调成人教育的特点;为了降低教学成本,没有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足教学时数。

2.社会上对成人教育存在偏见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近年来各级各类考试的考风考纪严重滑坡,更由于医学类各专业开课门数多,教材内容多,学习负担重和成教学生的自身因素,学生考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试题,考试时个人作弊或串通舞弊,考后托人情、找关系或自己到任课老师处求情等不正常现象日益严重,考试方式开卷为主,即使闭卷考试,考纪也不好,作弊成风。

(2)成人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成人医学生基本上是在职人员,不存在就业压力,只希望迅速拿到文凭,以利于职务的升迁、待遇的提高,因而直接导致质量意识淡化,校方与学员“一拍即合”,各得其利,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效益退居“二线”,教育质量滑坡那是不可避免的了。还有部分学生已成家,处理不好学习与家务、工作的关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精力有限,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3)国家政策规定影响。从2002年10月31日起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及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许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从业人员,故接受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尤其是国家2004年出台的有关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其所获成人医学本专科学历证书,不能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的学历凭据。以上原因更使一些人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产生偏见,乃至歧视。认为非普通教育是不正规的教育,质量不高,一些用人单位也不予认可。

(4)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由于学生专业基础和临床经验不在同一水平上,加之所在岗位不同,有的学生希望讲课起点高一些,内容新一些;而有的学生则希望讲课简单一些、最好贴近考试。教师不愿承担成教教学工作,因为成教学生不仅构成复杂、缺勤较多,而且要求多,意见大。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多为年资较低、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

二、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教学管理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是在职教育,应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不能因为社会需求盲目增加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适合成人的特点和学校的客观环境,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高制度规范的适应性,要保证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机构,设计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质量检测指标体系;规范临床实习内容及考核标准;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

2.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师队伍除有敬业精神,渊博学识,高尚师德等素质以外,必须首先具备创新素质,要有强烈的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倡导创新意识,还要熟悉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要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学生创新人才的“摇篮”。但是,教师水平的发挥也受到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材的制约,因此,面对新形势,国家应该把组织编著适合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材摆上议事日程,有条件、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单独或联合编写医学试用教材和介绍新理论新知识的参考教材。

3.优化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渐老化、陈旧。一部分学生来自基层医疗单位,他们平时获取的新信息较少,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因此,成人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内容上要设置符合教育的目的、时代和医学科学发展要求的内容,增加医学前沿知识,强调新趋势、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介绍,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有“新”的收获。这就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成人高等医学院校要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构建“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讨论,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进程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4.严格考风考纪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是确保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成人高等医学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对考试的管理。对于学生考试靠作弊过关的侥幸心理,要防患于未然。针对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记忆力相对弱的特点,考试考核内容可以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方式采取适合成人特点的闭卷加开卷以及闭卷或开卷加临床技能操作等形式,增加平时测验及作业综合评分。将考试的重点定位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尽量避免为考试而考试。

5.合理运用现代远程技术,丰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手段

高等医学教育范文第3篇

1意义

近20年来,循证医学正快速而深入地发展,体现循证医学精髓的临床实践指南悄然成为现代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专业学术团体对最新循证证据的集合和总结,具有以下特点:(1)学术权威性,编写人员均系各专业领域知名学者,参考文献来源于行业高影响因子杂志;(2)内容信息量大,在全面系统检索、分析和评价后引用文献;(3)突出学术独立和公正,各学会都有专门的委员会,按照严格的工作程序制定指南;(4)是强调循证医学思想,推荐意见附有证据分级,从而帮助医生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做出最适宜的处置。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融入临床指南相关内容,将有助于医学生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实践。笔者认为当下的医学教育就是要让被教育对象打破传统的唯书本论、唯权威论观念,树立以询证医学指导学习、实践的观念。但事实上,在中国的医学院校,指南远远没有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主流,在医学教育阶段也缺少全面深入的学习。虽然有个别院校曾做了初步的探讨,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普遍开展[2],不仅是中国的临床医生,在欧洲,临床医生对于专科指南的知晓率也并不理想[3-6]。

2实施方案探讨

笔者设想,将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是将传统教育模式结合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教学,在常规授课之外教员将英文或中文指南的核心信息向学员精确传递,从而作为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提高。例如,作为内分泌专业医生和教员,每年美国内分泌学会都会更新糖尿病防治指南,该指南集中体现的近1年世界糖尿病诊治方面的最新成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该指南的核心内容,并且可以与上一年的指南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糖尿病诊治的变迁和进步,接收到全世界最主流最先进的诊治理念。当然这种方式仍然是教员主动作为,学员被动接受的模式。笔者认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让学员自行查找感兴趣的糖尿病诊治指南,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美国的、甚至是欧洲的,可以是中文的也可以是英文的,在常规授课后留有时间全体共同讨论,畅谈学习心得,如此学习方式更为活跃、生动、还可以让大家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量,当然这个过程中对教员的知识储备和主动学习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预期效益

不同层次的医学生对临床实践指南在工作中的指导意义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的学员也希望在大学基础课或临床实习阶段接触到更多相关知识,这也反映了被培养者对获取最新知识的需求与呼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引入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笔者认为至少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益。

3.1了解专科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的进展速度十分惊人,仅在Pubmed上,每天都会更新数以千计的医学论文,怎样在浩繁的医学文献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怎样知道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什么,什么工作是前人已经做过的,哪些研究尚无定论,认真研究指南将是解决这些困惑的一把金钥匙。正如美国糖尿病学会每年都会更新糖尿病防治指南,因为在美国,内分泌研究方向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这些都是专科指南修改的依据。通过指南的学习,医学生可以清楚看到各自专业领域发展的方向与研究进展。

3.2学习专科诊疗的规范程序

在学习各专科指南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会发现文中多处引用各大临床试验的研究结论,例如诊断某个疾病,建议先做哪些检查,再做哪些检查?同类型的检查中哪个意义更大?有没有诊断的金标准?这些问题在指南中都有细致的分析,而且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这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正是医学教育中要努力实践的。因此,将指南应用于医学教育实践,无形中会形成学生正确合理的诊疗思路,同时对于未来制定规范化的临床实验路径、开展医学研究大有裨益。研读指南应是一个医学生在成为临床医生前重要的必修课。

3.3学习最新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人类对许多疾病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疾病的诊断标准也不时更新。最新、最权威的诊断标准从何获取?那就是诊疗指南。例如: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诊断标准最早制定于上世纪60年代,几经修订,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推出了最新诊治指南,该指南最大的变化之一是GDM筛查和诊断的调整,推荐采用口服75g葡萄糖筛查的一步法诊断GDM,其界定的空腹、服糖后1h及服糖后2h血糖值及诊断条件均有下调,充分体现了当今对GDM更加严格的管理趋势[7]。并且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方面也一扫过去只能使用人胰岛素的认识,现在各大指南明确推荐门冬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都可用于此类患者。必要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部分口服降糖药也可以谨慎使用[8]。诸如此类诊断标准、治疗理念的变化对于临床实践发挥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最新指南医学生可了解到最新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始终站立在知识更新的前线。

3.4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循证医学是与个人经验和权威专家意见相对立的,它反对简单地把基础研究的结果推论到临床,主张临床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作为指导临床的决策依据。而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对循证医学证据的梳理和总结,从而得出最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临床实践指南是循证医学运用于临床的一个典范,从某种角度来讲,将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于医学教育,可以很好地将医学生从传统的依靠个人经验诊疗引向现代医学的精髓-循证医学诊疗[1]。

3.5学习医学英语的好教材

在我国,各医学院校没有统一规范的医学英语教材是阻碍医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本科生教育中,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医学英语就基本上靠自主学习。同时,研究生的英语教材多数由院校自编,主要面向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或者雅思、托福之类的出国考试[9]。而国外的诊疗指南编写人员都是各学科领域内国际知名专家,这些专家大部分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其编写的指南,语言简练,语法规范,选词精准,句式严谨,尤其在临床常用表达方式上,可谓是医学英语学习的范文。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临床实践指南,必将成为医学生学习专科英语的好教材。综上所述,各专科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对于各层次的医学生来说都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它通过对书本知识的补充和提升开阔了医学生的眼界,打破了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维框架,帮助大家了解各专科疾病诊治的前沿进展,更重要的是从学生时代就树立了循证的观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去。同时,外文指南也是优秀的医学英语学习教材,获得途径简单,许多网站均可免费下载。总之,将指南教学融入传统教学、认真学习指南,可使医学生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胡礼炳.从学生的角度看中美医学教育的差别与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3):105,122.

[2]赵威,黄静,高炜.医学教育中临床指南相关内容讲授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9):78-79.

[4]程远植,吴锡桂,黄伟,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知晓情况的调查[J].高血压杂志,2002,10(2):176-177.

[6]赵威,高炜,王贵松.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指南知晓率及应用情况调查[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7,26(2):96-99.

[7]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策略的变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7):482-484.

[8]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49(8):561-569

高等医学教育范文第4篇

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要想充分发挥出医学在保护与促进人类生命健康上的作用,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并逐步提高医学人才的质量,为满足当今医疗领域的实际发展之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实现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对比研究,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落实学制改革、提升人才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理论综述

首先,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主要类型为:关于医学教育学制上的定位,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其高等医学教育在学制的划分上存在着明显不同,大体上可划分为如下四类:第一,英式学制。指的是五年一贯制学制,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来实现招生,学制为五年,其中前四年为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为临床实践,在英联邦国家如英国以及新加坡等都是实行这一学制,授予的学位为学士学位;第二,德式学制。招生范围为高中或者是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为六年,共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前期是基础课,中期以临床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后期为临床试验阶段,通过者予以博士学位,在当今的欧洲国家如希腊、荷兰等都使用这一学制教育;第三,俄式学制。其与德式学制一样,都是六年一贯制,区别在于招生上是从高中毕业生中进行招生,分为前三年的前期教育与后三年的专业教育,在毕业后授博士学位,然后在毕业后一年内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国家考试以后授医生资格证书,在当今的乌克兰等国家实现这一教学学制;第四,美式学制。这一学制的特点是以“4+4”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前四年为前期教育,后四年为医学院教育,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在当今的美国以及韩国等都使用这一教育学制;而在医学教育中,超过六年以上的教育(包括六年)被称之为长学制。其次,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需求、医学专业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体制包括学制改革的进程与发展趋势等。

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现状

自鸦片战争开始,带徒培训成为了我国培养医药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在中西方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医学教育学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才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逐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学制,采用的学制层次较为丰富,目前主要有3、5、6、7、8这五种学制层次。而其中七年制医学教育学制开始于1988年,最初以十五所医学院校为试点,毕业授予硕士学位,直到2001年这一学制开始普及,包含了52所高等医学院校,为培养医学专业综合型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制最初在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试行,到2004年扩展到了12所。目前,我国总共有超过了一百五十所医学院校,而一般都是采用两种或以上的学制,其中以三年与五年这两种学制为主,有近百分之九十的专业人才是由这一学制教育所培养的,因此,这一学制是我国的主要医学教育学制。

三、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对比分析

(一)中外学制概况对比分析

第一,都从师带徒逐渐过渡到学校教育。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发展的历史看,以师带徒都是医学教育的最初教育形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并定位相应的教育学制,而从学制选择上看,国外在医学教育学制选择上的特点为一旦拟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学制便不会做出较大的调整动作,其原因在于为了以稳定的学制来尊重这一教育的规律,提高这一教育的质量以确保相应人才的质量,比如美国所实行的美式学制与英国所实行的英式学制从确立之处至今一直沿用。但是,基于我国政治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整个医学学制的改革历经了不同时期,实现了不同学制的改革,最终形成的多学制层次的现状,但总体学制偏短。第二,基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医学教育学制的现状看,国外绝大部分国家要么是以单一学制为主,要么是以全国以统一的学制为主,以通过统一学制层次来确保医学领域人才的统一规格,这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医学教育资源,同时也有益于医学方面人才自身的发展;但是,我国当前多学制教育的现状,致使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问题,教育资源严重被浪费,教学质量总体偏低,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规范性,进而不仅无法保证医学人才的质量,同时也拉低了我国医学整体发展水平;第三,从医学教育的实施过程看,国外学制长,其将课程进行基础课、临床课以及实践课等多层次的划分,并以严格的国家考试来授予最终的从医资格,但是,我国医学教育不仅学制短,且在有限的学制内学生还要选修过多的文化课程,降低了专业课学习时间,最后一年通常也是临床实践课,整体五年专业学习时间中有效利用的总时间至多三年,加上毕业后教育薄弱,相应的执医资格考试尚未规范,致使在人才培养上严重落后与国外平均水准。

(二)卫生人力资源以及招生方式的对比分析

1.在卫生人力资源上

目前,总体趋势是发达国家医师数量要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欠发达国家明显偏低于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医学教育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同时整体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低,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视程度高。而欠发达国家整体人口增长速度快,加上全部精力集中在经济的发展上,进而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上明显过低,本身人才不足,加上高等人才外流严重,致使卫生人力资源缺口大。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医学人才质量提升上,而欠发达国家只能够通过医学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来解决人才供需矛盾。而我国当前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人才学历整体偏低且分布不均,整体医学水平明显偏低,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据了总数的14.3%。

2.在招生方式上

在生源上,国外以应届高中毕业生或者是本科毕生生、亦或是具备医学预科基础的学生,而国内当前只是单纯的以高中应届毕业生为生源;在录取方式上,国外需要分别对学生在入学前学习情况、入学考试成绩以及面试成绩进行考核,并非是以严格的入学考试为主,注重的是面试成绩,主要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察,但是国内依旧是以考试为主要衡量标准,局限性凸显;在招生规模上,国外以小规模的招生为主,以恒定的入学标准来实现相对稳定的招生数额,而国内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入学标准也不断降低,致使人才整体质量参差不齐。

四、完善落实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医学教育学制

这就要求要以合理学制体系的制定为基础,按照当前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特点,构建“358”学制体系,即以三年学制为专科教育,以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缺口问题,并在逐渐满足这一需求的过程中消除三年学制;以五年制为本科教育,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医学教育学制的主体,能够为提升我国卫生队伍人才质量奠定基础,并为本科以上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长学制是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医学人才质量,逐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需要逐步落实八年学制这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国内医学院校学制层次。

(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首先,在招生方式上,要进一步提升生源的质量。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增加专项的考试与面试科目,并注重面试成绩,给予面试中优秀的人才以充分的重视,以相应奖学金的设置为激励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医学人才质量奠定基础;其次,给予素质教育以充分重视。针对在校教育,需要注重基础文化课教育,在此过程中要强化对专业理论课的重视,同时强化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与此同时,要严格落实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以确保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满足行业基本要求;最后,保持学制的长时间稳定性,确保符合医学教育发展规律。

五、总结

高等医学教育范文第5篇

1.1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成人教育一般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教学任务主要依靠普教教师或者外聘教师来完成,教师普遍重“普教”,轻“成教”,不研究成人教育的规律,也不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经常出现一个PPT“打遍”普教成教的现象,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1.2人才培养方案普教化,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成人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职业岗位针对性强,成人教育更倾向于培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但目前多数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的压缩版,不同层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复率高,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1.3传统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成人教育依然采用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传统教学形势,成人学生面临难以解决的工学矛盾,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多数成人教育教师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1.4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很多成人高校盲目下设教学点,同时不加强管理,对办学投入减少,随意压缩课时,请无资质的师资授课,减少或者不开设实验课程,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多为年资较低、临床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1.5缺乏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成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性的专门人才。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而目前普遍缺少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确保教学质量。

2.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策略

2.1努力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

首先,我们要完善成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与课程质量,要不断提高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中学生的知识面与医学素养。其次,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在职人员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的教育体系,学院主要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医学人才,因此,要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当地医学发展的高等医学教育。最后,我们作为办学机构要提高成人教育的培养平台,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需要对招生模式进行改变、办学模式进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各层次的医疗人才,为当地的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2.2逐步构建开放式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实用型医学创新人才

逐步构建开放式教学课程体系,设立以学分制管理为基本结构的开放式教育管理模式,采用学分制能够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医疗人才,还能帮助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解决成人学习的工学矛盾。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他们的教育应从他们自身对教学的需求出发,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增加开放性、主动性、选择性的学习模式,以适应不同的成人学生。成人高等学校应能为成人学生提供自学的途径和素材,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社会互通的开放式学习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培养实用型医学创新人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因材施教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教师聘用关,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外聘教师为补充的职称、学历、年龄、专业合理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并争取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或专门培训,及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并建立课堂评价制度,能针对不同层次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2.4建立一套社会互认型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学生考核评价方面,很多成人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传统的封闭式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区分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考试,而这些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在本职工作中所欠缺的知识和内容。有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这样的传统考试也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成为难点。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改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综述、论文、技能考核等多种开放式考核方式,设定合理的学分比例鼓励学生在岗位上进行研究,在工作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给予学分,与学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建立学分互认制。从而彻底改变成人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方式,这种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更好的满足成人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有效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