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探析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我国传统文化,既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担负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任,促进我国文化在国际领域的发展和普及。本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并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

引言

在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视阈下,我国急需大量英语人才,为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帮助,并完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学生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只有大学英语加快教学创新发展步伐,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当代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出现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偏差致使传统文化缺位

文化失语主要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思想表达力和理解力缺失的现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学家就针对西方文化入侵而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地位日益降低的问题,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国文化失语主要出现在外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主要定位为目标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讲解,忽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而更加直接的证据在于当前高校外语教材中反映西方文化的内容占据主导,涉及我国文化的资料较少,甚至出现真空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接受的专业教育为中国式传统教育,很少能够接收到出国深造的机会,对西方文化缺少全方位的了解,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因此在课堂中缺失文化对比和转化的能力。小部分教师虽然具有出国学习的经历,但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深刻,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不能完成表达的问题,无法承担文化交流的角色,阻碍英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

(二)学生民族认同感缺失造成传统文化渗透力度不足

我国教育学家认为造成教育领域中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由于我国经历曲折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初期的革命运动,使国人完全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不但阻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还对我国民族思想和价值观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在我国进入到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使大量西方文化和思想理念涌入到我国,对我国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法都造成深远的影响。部分思想不坚定的学生会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侵蚀,而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政策产生怀疑,并逐渐降低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直接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默而不语。另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容易使部分学生为追求异质,而盲目地崇拜西方思想和文化,并在学生群体中造成连锁效应,使得我国文化受到严重侵蚀,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大范围的普及。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满足对外交流日益密切的需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际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得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所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中国梦”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更多国际友人看到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越来越多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使得部分不了解我国的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快速发展对本国的威胁,而在国际领域出现中国威胁论,造成对我国的误解以及文化的扭曲。在此背景下,要想满足国际友人对我国文化的求知欲望,并拒绝部分人对我国的误解,就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除文化宣传机构发挥其领导作用外,还要依靠我国人民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向更多外国人展示我国先进的文化。而大学生作为具备良好条件的群体,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大学生要想完成文化宣传的任务,就需要高校以大学英语课程为载体,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可程度,并自觉加入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和继承中,为文化交流提供帮助,以满足对外发展和交际的需要。

(二)增强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辅助。结合这种教育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在中国文化学习中,应加强对我国传统理念和思想的传递,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而在英语文化学习中,应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并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先进性,完成两种文化的顺利转化,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西方文化的学习应立足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习得之上,只有学生学习好母语,并全方位了解和认知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完成语言的表述。而一旦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在利用英语表达自身观念时,出现表达的错误,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就更谈不上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语言能力的深入发展。

三、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

(一)均衡中西方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

高校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大学生英语知识的来源主要依据英语教材,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所占的比重,决定着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理解和学习的效果。然而分析当前英语教学所应用的教材,发现大部分内容都以西方文化讲解为主,教材中涉及我国传统文化内容较少,中西文化所占比例失衡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影响文化传递的整体效果。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一现状,增加高校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就要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均衡中西方文化所占比重,保持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高校应在原有教材内容中适当添加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儒家思想、民间技艺、传统戏曲等,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使传统文化的传递更具生命力,降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所体现的年代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西方传统节日“ChristmasDay”时,就可融入我国“SpringFestival”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传统存在的不同,并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达到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双重目的。

(二)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

高校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教师在主观上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合课堂的必要性,并自觉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完成对高校学生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育。一方面,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以西方文化为切入点,完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在学习“learningstyle”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对比西方教学方法和我国教学风格,并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的看法,了解不同文化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从这一层面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入创新教学技术,对于学生理解不全面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集一体的教学课件,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例如在讲解“emailformat”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模拟软件中完成电子邮件的书写,并对比我国书信的格式,了解我国书信文化的特征,在对比和分析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减低英语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难度。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较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传统知识简单传递的方法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培养的需求,只有英语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多渠道和方法开展英语教学,才能够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和传统文化传播质量。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面,为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可针对一周所学内容开展专题讲座,聘请国内外教育专家进入到校园,为学生讲解更多中西方文化知识。还可通过学生与专家的交流和互动,解决学生学习困惑和问题,进一步增强语言和文化学习的效果。其次,高校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各类文化书籍,完成对英语词汇和短语积累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弥补课堂中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不足的问题,更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是优化语言教学的重要举措,只有高校英语始终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在强化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加强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从单纯语言学习转化为文化和语言同步认知,才能解决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西文化输入不均衡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宝海,李新宇.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力量及其新时代意蕴———基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历史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1-80.

[2]王艺璇,吴景华.00后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调查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201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智库时代,2020(8):172-173.

[3]张丽娟.试论文化基因传承与设计理念创新在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体现———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扎染设计中的应用作品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5):163-164.

作者:杨巧章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