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殊教育学校普特融合探究

特殊教育学校普特融合探究

【摘要】融合教育不仅是一种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安置和教学策略的建议,更是一种渗透着人文精神,促进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福建省泉州市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搭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海丝”文化游学基地等校外教育平台,开展普特融合活动,为普特学生提供多方位的融合体验,促进普特学生交往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提高普特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助力包容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校外教育;普特融合;特教学校

融合教育主张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最初,融合教育只是一种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安置和采用教学策略的建议;但近十几年来,融合教育更是一种渗透着人文精神,促进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积极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融合教育路径。其中之一便是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校外教育平台,并发挥特校专业设备及师资优势,让前来参加实践活动的普校普通学生与特校特殊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引导普特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一、基于校外教育基地,搭建普特融合平台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先后创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和“海丝”文化游学基地,搭建了普特融合平台,给普特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融合环境,并尽可能为其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其一,创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了使特殊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与普通学生接触交流,1999年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盘活校内资源,创办了全市首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生活技能、安全法制、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学校按照教育部门要求、考虑基地的接待规模,每期安排近700名中小学生参加一周的校外实践活动。学校并以此为契机,根据不同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爱国主义、生活技能、道德法制、生产劳动、生态环保、艺术创造、军事生活、心理健康、残健互动等融合课程,让普特学生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学习,促进其对彼此的了解。其二,建立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为了让特殊学生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主动申请并于2014年被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确定为“泉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中心开设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科学、口才、棋类等二十几种兴趣活动课程,建设近30间专用教室,选聘校内外近百名优秀专业指导教师,每期同时接纳1000名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相应资源,积极引导特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普通学生一起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校外活动。其三,设立“海丝”文化游学基地。2015年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被泉州市教育局确定为市首批“海丝”文化游学基地,承接海内外学生来泉州游学旅行。学校整合洛阳桥、九日山、清净寺、交通博物馆等一大批体现当年泉州古港雄风的历史遗迹,并利用校园周边的南窑遗址,结合听障职教课程开设陶艺泥雕的游学活动,让普通学生能够切身感受泉州的传统文化。学校一方面带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体验泉州的风土习俗和文化,另一方面组织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当小导游或小解说员,让他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介绍给普通学生,宣传泉州的海丝文化,从而促进特殊学生社会认知和适应水平的提升。

二、依托校外教育资源,开展普特融合活动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平台资源优势,根据普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广泛开展普特融合活动,引导普特学生相互了解、合作共进。其一,开展融合活动,引导普特学生相互了解。为使基地普通学生顺利与特殊学生交往,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每期选派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常用手语和盲文的专题教育。通过教师讲授、实践互动、现场考核等方式,让普通学生对视障学生和听障学生的沟通表达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年龄相仿、能力相近的基地普通学生走进特殊学生的教室、宿舍,参与相关活动,从而让普通学生近距离接触特殊学生,真实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如,组织基地普通学生学习导盲技巧,参与导盲体验,切身感受视障学生的行为特点和生活的不便,从而更加理解和尊重障碍人士,培养扶残助残的良好品德。又如,每周招募24名基地优秀普通学生到自闭症学前部,与自闭症学生一起参与心理游戏等活动。在一些操作性游戏活动中,自闭症学生甚至比普通学生完成得还要好,这一定程度改变了他们在普通学生印象中的弱势形象。再如,组织学校中学部的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基地拓展训练,让普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相互沟通,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其二,开展融合活动,引导普特学生合作共进。参加基地实践活动的普通中小学生,每期有五天时间在同一个校园里与特殊学生朝夕相处。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此为契机,在普通学生初步了解特殊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与特殊学生交朋友,并为特殊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如协助特殊学生特校听障学生辅导基地普通学生学习陶艺技能整理教室宿舍、录制有声读物、指导作业等。而特殊学生感知觉器官一般都有代偿功能,甚至某一方面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听障学生的视觉比较灵敏,而视障学生一般听觉更好、语言发展更突出。因此,学校也充分发挥特殊学生的专业优势,引导特殊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每周末及暑假参加基地组织的活动,与普通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相同的内容。如听障学生参加美术、书法、科技制作等学习活动,视障学生参加古筝、电子琴、合唱、口才艺术等学习活动。从而让普特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学校常态化组织普特学生共同参与的文体展示活动,让普特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互相激励,不断发展。如,邀请基地普通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音乐节、朗诵节、书法展以及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选拔有文艺特长的特殊学生参加每周四晚上基地普通学生的文艺汇演等。

三、立足校外教育平台,提高普特融合成效

泉州市依托特教学校建立校外教育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特校空间,开展融合活动,使普特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全面推进和实现普特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增强特殊学生自尊自信的精神品格,提升特殊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同一课堂、同一活动的打造和同一展台的搭建,使特殊学生的艺术特长得到不断展现和充分认可,学习的热情和面对社会的信心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普特融合活动中精妙的互动设计和不可避免的交往,不仅激发了特殊学生的沟通欲望,也使其沟通方式更加合理、沟通手段不断丰富、沟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其次,培养普通学生宽容友善的道德品质,强化普通学生自强不息的学习毅力。融合活动的开展,让普通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接触特殊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特点,爱心、耐心、恒心得到强化,爱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同情心被激发,变得更加宽容。此外,学习毅力是学业水平稳定性的重要保证。通过与特殊学生近距离接触,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更深刻的认识,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倍加珍惜自身良好的学习条件,进一步增强认真学习的毅力。最后,提高普特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为全面实现有效融合奠定基础。普特融合活动的开展,助力普特教师树立融合教育理念。特教教师充分认识到利用校外教育平台以及基地普通学生这一有利资源,能够打开特殊学生的心扉,从而也能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普校教师也通过普特学生互动发现特殊学生更多的才能,加深对他们的了解,改变对特殊学生传统的观念,同时见证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能实现良好品德和学习毅力的提升,继而增强对融合教育的信心,为全面实现有效融合打好思想和专业基础。泉州市有不少普通学校在组织师生参加依托特校资源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后,主动建立了资源中心或特教班,积极为辖区内的特殊学生创造更适合的学习环境。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打造面向普通学生的校外教育平台,并依托校外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普特融合活动,不仅促进了参与活动的普特学生相互了解、能力提升,提高了普特教师的融合理念,也丰富了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促进了包容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

作者:蔡景灿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