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摘要: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部分大学教师缺乏对教学的足够重视,教学能力发展动力不足,导致教学有效性不强,学生能力发展不佳等问题。本论文将从教师的个体能动性和大学的发展环境建设出发,寻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以实现教师个体自主发展与大学教学发展生态环境的融合,孕育和谐教学文化,提升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两大主体跟随时代的步伐也在快速发展。教师的发展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职业道德发展三方面。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决定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和谐发展才能达到教学发展的最高境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很难进步,大学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

一、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高校引进教师普遍注重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大部分都为国内外高校的博士或更高层次人才,他们都具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也都接受过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但很少有教师接受过系统的高校教学培训。新入职教师参与的岗前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高校教师资格证的获取过程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时间与入职时间颠倒,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可免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这使得教师职前培训力度远远不够。入职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导向,教师也往往无法较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修炼。因此,高校就存在了高学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教学能力较欠缺,不知道如何将教学内容有效传授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能力上明显较弱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不佳的后果。教学是教师施教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手段,也是学校发展的命脉。美国斯坦福大学原校长唐纳德•肯尼迪曾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大学里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学。”重视并促进大学教师具备卓越的教学能力既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方向,是大学教学回归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之需。

二、大学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策略

在哲学意义上,大学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达到教学能力的真正提升,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内而外地实现自主发展。本文在总结广大教师的成长经验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与判断基础上,从微观角度提出大学教师个体实现教学能力自主发展需遵循的三项原则。

(一)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达到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大学教师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文化文明的传播者,除了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国家和学校现行教育教学政策和规范,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的教学特色,了解教育理论知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新时代教育技术,准确、及时地把握时代脉搏,主动融入社会与学校环境,这样教师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了达到观念、行动与时代的同步发展,教师要做到“三转变”。一是以“教师为主语”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考虑“我”要教什么,而应时刻以“学生”为主语,考虑学情特点,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知识点,学生是否能参与其中,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提升,学生对学习是否有积极性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生理情绪等;二是以“满堂讲述”转变为“探索创新”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一人唱戏”、“自得其乐”等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学习成效。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如果将“满堂讲述”描述为体力劳动,那么“探索创新”就为脑力劳动。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变知识点的简单传授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的探究,揪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智慧与乐趣。三是以注重“终结性评估”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估”。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期末“一考定成绩”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估。这种静态的评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懈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过关,成绩往往是不能完全反映其学习水平的,并且这种评估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过程评估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将学习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参与及完成情况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不单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这种动态的评估方式,将学生成绩分解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能检查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还能反映出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水平,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过程评估还能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估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二)勤思好学,主动成长

勤于思考,乐于学习是教师自觉主动提高、完善自己的表现,同时也是具有自我发展意识的表现。广大教师对于自身专业知识更新、科学研究的追求是保持着高度热情的,而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上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的教学反思热情却不高,或者说部分教师是缺少这方面意识的。教师若缺乏这种自主发展的意识,则教学能力不可能得到突破性或长足发展,外部环境的积极创建与促进也将无法起到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勤思好学的自主发展意识在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具有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勤思好学可表现在“三行动”中。一是向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摒弃浮躁,尊重老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重视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减少自己在教学中走弯路。二是到优秀课堂探宝取经。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优秀教师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技能,以对照弥补自身差距。三是在教学中反思成长。根据学生的反馈、同行的评价以及自我的感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逐步提升教学能力。

(三)目标明确,制定规划

教师要有追求、有目标、有努力方向才能实现长效发展。教师制定教学发展规划对自己提出高要求、高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规划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完善与成长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发展规划应当是目标明确、循序渐进的,除了在教师的教学成长阶段和评奖评先等方面做出规划,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能力的发展方面进行计划,这也是实现前者目标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师教的能力,而且包括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的能力。正如普林斯顿大学校长HaroldShapiro说“并非教师们没有在教学上花费适当的时间,而在于他们在传授他们熟知并热爱的东西时,过于疏忽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手段把我们的教育努力重新定向到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发现精神上来。”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不仅是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其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能力规划时,可遵从“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教育理念,从“三能力”着手。一是教学设计能力,即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的框架和逻辑层次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包括教学目标和步骤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梳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等内容。主要目标是教师要确定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二是教学实施能力,即教师在教学中对内容进行展现,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包括教学表达的自然流畅、教学过程的和谐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等。主要目标是确定教师如何激活知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三是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研究能力,是教学质量的理论保障,包括对教学问题的发现和对教学问题以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与解决。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教与学现象,揭示教与学的规律,提升教学质量。

三、构建教学发展生态环境的策略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教师的成长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教师自身成长,也需要大学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大学构建和谐统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发展生态环境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全面实现保障。

(一)建立协调完善的制度体系

目前许多大学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存在科研本位、轻视教学的倾向,教学学术比重非常小。教学与科研本是“大学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理论意义上,并无轻重之分。但是,由于大学对教师评价制度这一指挥棒的失衡导致教师将“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导致了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教师的教学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学建立协调完善的制度,要由重视对“教师的管理”转变为重视“教师的全面成长”,积极探索以教师发展作为目标的大学综合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引导教师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协调完善的制度要打通职能部门间以及职能部门与院系间的通道,实现把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与各部门和院系当前推进的重点工作以及已有的发展平台紧密结合,凝聚改善教学的合力,进一步完善教学发展一体化平台建设,同时深化对不同教师类别群体的支持与服务,实现以教师为核心的部门、院系协同发展机制建设。

(二)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

2011年7月,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建设30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随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众多高校成立,虽然根据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和组织搭建不同,中心的具体名称也有所不同,但具体工作几乎都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各项培训与服务向“常态化、系统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的工作,以期大力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这一核心,在教育部对各高校的宏观要求之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立足本校教师的教学发展需求,要精心开发培训与服务项目,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全方位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培训与服务项目可从以下但不限于以下几条主线来进行开发:一是教学理论层面,向教师传播教学思想,包括针对特定对象或内容的专项培训项目、关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学术讲座、对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等;二是教学经验层面,为教师互相学习提供平台,包括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午餐会、主题研讨会、沙龙、名师教学分享会等活动;三是教学实践层面,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包括到优秀课堂听课、教师讲课实练等活动;四是教学特色层面,推动先进教育理念与不同专业教学的融合,包括与其他职能部门和院系协同开展特色学术培训与实践活动、与教研室或团队协同开展专业教学研究与发展活动等;五是支持服务层面,为教师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为在教学中有需求和有困惑的教师提供教学咨询、为其他职能部门和学院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服务等活动。

(三)创建和谐教学文化

教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历史延续性与现实再生产性的精神生态。和谐的教学文化当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和谐、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环境的和谐以及教师教学发展与学生学习发展的和谐。和谐教学文化的创建要求教师个人与大学都要与时俱进,构建新常态、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和教学发展生态环境。大学可通过对协调完善制度的建立、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硬件条件的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教师用心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潜心研究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发展模式。由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投入度和学习效果,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创建具有现代特性的繁荣大学教学文化。和谐大学教学文化的延续性,必将对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深远意义。

四、结语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直接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教学走内涵与改革之路的关键,也是教师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应然。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个人意识到紧迫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跟上时代步伐,转变观念,抓住外在机遇;需要大学打破常规,创建教学发展生态环境,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个人发展与大学促进的有机融合,孕育和谐教学文化,使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提升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慧君,高协平.教师教育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2]别敦荣,韦莉娜,李家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3](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别敦荣,李家新,韦莉娜.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5(1).

作者:王晓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