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方向(10篇)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方向(10篇)

第一篇: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一般家庭中都通过宽带技术、远程无线技术等获取最新的消息,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扩展至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感的丰富性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其中大多都就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使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语言,从而能够体现其中包含的情感。小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能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念融入进去,并能应用合适、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向学生传达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也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自身浓厚的感情,在此情感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感染小学生也投入情感,能够让小学生在加深其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加强其对教材、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更具合理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提高在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要更加生活化,便于小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生活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在进行表达时选用相对比较活泼的语言。因此,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形式开展教学,从而能够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培养。在小学生逐渐向高年级过渡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素养,这时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严谨性。例如,在学习诗歌《瀑布》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音频,“她从雪山缓缓走来,迫不及待的向东海奔去……”。教师在教学前,创设一个波澜壮阔的场面,使学生陷入到无限的遐想与想象中,此时,就可以向学生发问。老师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水,大多数都是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着的。但是,有这样一种水,是从高处倾泻下来,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水吗?有同学见过这种水吗?”教师用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导入,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与教材,接受新的知识也更加容易。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更具生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生动性的语言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互联网中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尤其是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优美的景色描写,教师更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的意境,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使学生更加迅速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通过应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幽静”一词。如果教师采用的是按照词典意思进行讲解的方法,向学生解释“幽静”就是“安静幽雅”之意,这样的解释虽然比较准确与可靠,但是学生不能理解该词汇中真正包含的意蕴。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可以体验的真实环境,在该环境中对其进行解释,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的钢琴曲,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月光柔和而朦胧的夜晚,沿着小镇的河岸一直望去,在小河对岸的森林中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灯光,听到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描绘的幽静的境界。学生在音乐中,闭上眼睛在教师语言和多媒体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发挥其想象,并逐渐陶醉在幽静的氛围中,对安静优雅的意境有了准确的理解。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是否能够应用合理、恰当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逐步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育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艳丽.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语文论坛,2014,(03).

[2]刘灿群,雷婷.网络语言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7).

[3]罗丽华.小写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读与写,2013,(11):205.

作者:田微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一希望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培养

摘要:语文素质的培养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这一阶段。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等基本因素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因此,要揭示语文学科的本质,真正明白语文学习的关键要素,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行为,加强教师在写作、阅读、语言等方面的专业教学能力,全方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做出规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质;主体;训练

语文素质是指通过教师的培育和训练,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周而复始的吸收和表达的实践中而长时间形成的听说读写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素质,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例如语文工具、语文情趣、审美观念、以及日常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史常识。对小学生来说,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从最基础的方面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极为首要的。语文素质首先是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最基础的方面。其次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一种社会选择,即通过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喜好以及情绪、气质等心理因素的培育、陶冶与净化,帮助他们从书本上对生活和社会进行理解与探索,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2]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一、小学语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现状

近年来,一些教师反映现在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整体水平都在逐渐下降,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已经没有了兴趣。汉字写的不规范,作文丝毫没有新意,也没有读书的好习惯,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实践能力差。有的学生甚至在语文课堂上睡觉、打游戏、写别的作业,完全不把这门学科当作重要的科目,也不在乎自己的语言水平。一些专家也指出,小学生目前这种对待语文的态度,其实是早就可以预见的。因为现在的语文教育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对语文没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老师,不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在逼迫学生按照他们的方式和习惯进行学习,让学生逐渐产生了厌恶感。同样的,现在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也是罪魁祸首,让学生一步一步偏离了原先正确的轨道。

(二)小学语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缺乏系统的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这个曾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部分,现如今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光芒。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对这“训练”二字过分计较,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已成为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是针对当今的应试教育的一种手段罢了,是纯功利性、纯工具化的。[4]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以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之”。这就是语文,很显然,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在我们平时交流中语言是常用的工具,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样的文字也是如此。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这二者是要同等重视,不能顾此失彼。

2.学生缺乏对阅读的训练。现在的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学生们课外阅读的量是很少的,或许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和家长一直在告诫孩子们要多读书,但是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的量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也很淡薄。如果学生不爱读书,对阅读毫无兴趣,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将可以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获得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就这样堵住了。我们应该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样会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学生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

在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中除了有阅读,还有写作这一重要的板块,然而目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中间发挥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教师没有严格按照作文教学的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指导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一点创新,大同小异。在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采用教师自己命题,然后对学生稍加指导后就让学生写作,之后进行批改和讲评的这样一种流程,这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而忽视了作文讲评工作,即使是作文讲评,也只不过是老师挑选几篇写的较好的作文读一读罢了,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对作文有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越加严格要求,就会越导致孩子写不好作文,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让孩子的自尊心也受到严重的伤害。

(四)学生缺乏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

小学生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来看,在他们所处的这个阶段,正是他律道德阶段。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从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对周围人的有意和无意模仿,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教师和家长。这就很难保证他们会按照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些小的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例如上课爱说话,坐不端正,不爱写作业等等。如果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一种很好的示范,那么这些行为就会严重影响他们,进而影响语文素质的培养。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活动,提倡综合性

学习倡导综合性学习,冲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是很适合的。语文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综合性的学习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有利于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养,给学生能够提供更多自我锻炼的机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针对学生开展语言、阅读、写作等专项训练

1.语言训练。语言的训练离不开丰富的积累,除了有语言本身的积累之外还要有生活方面的积累,文化方面的积累。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怎样去感悟语言的魅力,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状态,能对其进行概括化又能进行具体化。让学生明白语言的用法,使他们可以在生活中也能自然而然表现出自己对语言的喜爱。

2.阅读训练。在阅读中,课外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关键的一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好有关资料的整理工作,为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准备,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能提高他们自身兴趣的书籍;还要选择与课文相似的一些经典佳作。其次要给学生做好阅读的计划,带领他们按照计划慢慢实现预定的目标。

3.写作训练。写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讲,多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释放自己的内心,解放他们的天性。如果学生按照原来老师的教法去写作,加上一些束缚的条件,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适度放宽对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由表达,毫无保留的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模仿,但是要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优点来丰富自己的文章,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就随便抄袭一篇。

(三)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小学生现在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要尽早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帮助他们改掉学习上的毛病以及问题。但是不能用体罚等偏激的形式,谁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孩子,家长和教师要真心关爱孩子,帮助他们。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榜样。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文化的环境里,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完善语文课程的开发

与实施课程的开发一直是重要的教育问题,它会影响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语文学习既不是一概抛弃和否定传统,也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需要继承和吸收传统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不是只在乎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现代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更好的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平台。课程与教学一直是相互结合的,课程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是传授课程的手段。只有将两个内容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总结在课程改革

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语文这门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是他们在当前这一学习阶段所必须要做到的事情。通过文章分析目前在小学语文素质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认识到语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分析原因后,找到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就能使当前出现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学生最先应该认清自己,充分发挥主体地位,通过提高自身的思维、实践、审美、创新等能力,帮助自己为培养语文素质提供途径。这些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是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逐渐发展中,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很好的提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与成长中,语文素质的培养这一问题一定也会进一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胡军.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倪文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许焕.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谈小学语文的教学[D].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4]李延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6]柴甫政.浅谈提高语文素质的途径《学周刊》[J].2011.

[7]茅海燕,罗立新.教师语言表达学[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8]倪文锦.关于写作有效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肖萍.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刘娟 单位:延安大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愉快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对于基础教育是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愉快教学法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我国的教学中。围绕愉快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进行阐述,首先阐述的是愉快教学的概述,包括愉快教学的内涵、实质与核心、理论基础。其次,从愉快教学的原则进行阐述,包括愉快教学的主体性、兴趣性、目的性原则。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愉快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反思。

关键词:愉快教学;教学原则;应用反思课

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愉快教学实施的重要先决条件。而愉快教学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其含义就在于教学中以注重学生的情感,从科目特性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怎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学习热情,并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愉快教学的概述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愉快教学,指的是一种教学的方式。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手段,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唤起全体师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让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并获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愉快教学的实质与核心

愉快教学既注重“学中乐”,更注重“乐中学”。其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主张“努力把课堂变得情趣横溢”,由此表示他很注重课堂的趣味教学。我国学者于文森等对如何提升课堂趣味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他们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完全凭兴趣和感觉学习,是一种趣味学习,有趣则学,无趣就难以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学习与快乐应该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也就是说,我们应着手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心态”,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多给学生的表现做评价,评价过程中注意反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实效性。愉快教学的实质就在于令学习者的个体性格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发展中感受愉快,并在愉快中学习,因而乐于发展,顺利发展,主动发展。

(三)愉快教学的理论基础

所谓的愉快教学,很多学者对之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愉快教学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愉快教学就是期望教学是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早期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愉快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为学生制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发自内心地喜爱去学习,而不是消极地被迫式地去学习。这样的最终结果就会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最初的愉快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愉快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主体教育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就是要已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的。愉快教育就在于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也必须具有主体性。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强调把学生看作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如果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不具有主体性,而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附庸,教育就不可能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也就不可能成为主题的教育,不可能把受教育者当主体培养。

(二)兴趣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如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知需求,以及让学生获得参与学习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是在英语愉快教学活动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目的性原则

在愉快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清楚的明白受教者能通过教学学到什么知识,从而提高什么能力。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创设一种宽松、预约的学习氛围,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并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愉快教学不只是增加课堂气氛的辅助工具,更是要做到让全体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强调一个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教学原则保证了教学的主体性在儿童自身,形成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师与生的和谐统一,继承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教学活动过程的愉悦性。

三、愉快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愉快教学,而愉快能使学生乐学,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当成一种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求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既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促进学生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在老师精心备课、学生积极合作情况下,愉快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也只有通过愉快的体验,学生才会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去领悟、去思考,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亲其师,信其道”表明,师生情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增强,热爱一位老师时,就会“爱屋及乌”地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师生情感,教师应该在生活和教学中做到:第一,关注学生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学设计活泼新颖,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的讲练固然重要,但若天天都做题讲题,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和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少讲、精讲。应多开展一些与本课题有关的热身活动或兴趣活动。第三,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创造潜能。愉快教学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思想与高超的教学艺术。它是一种充满爱与欢乐的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深人探讨愉快教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它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得心应手的一套教学方法,那么才能创造出愉快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结论

综上所述,愉快教学就是努力将教学的各种场所都成为开心、快乐的学习环境,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它不是为快乐而快乐,而是为了解决以往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思想压力过大、只学不练、哑巴英语等诸多问题。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愉快教学,进行良好的互动,对于教学质量可以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从实践中可以看到,要让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离不开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而最让学生们能够接受的就是愉快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实践当中要提倡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9.

[2]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69.

[3]杨以国.初中语文快乐教学方式探索[J].科教科研,2009,(77).

作者:郭会杰 单位: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备课组工作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能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从“提高对备课组的思想认识”“明确备课组的工作重心”“创新备课组的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如何开展语文备课组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备课组已逐步成为各中小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除了分析学生、选用教材、钻研教法等原来放在教研组开展的活动外,现在很多学校也已开始把集体备课、公开课、分析科目考纲,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统筹考试出卷、阅卷、质量分析,安排教学进度,甚至是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都放到备课组来开展。可以说,备课组的工作已经关系到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备课组的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对备课组的思想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原来教研组的基础上以年级为单位各个学科分别成立了备课组。也因此,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纵观目前整体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备课组依然存在诸多不理想状况:一是有些学校的备课组尽管已经成立,但形同虚设,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具体工作;二是有些备课组的工作方法陈旧,基本沿袭原来教研组的老方法,工作效果不明显;三是有些学校没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甚至连备课组都还没成立。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原因也许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还是因为对备课组的重视不够造成的。所以,要想确保备课组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并落到实处,首先,需要从学校到教师提高对备课组的思想认识,明确各备课组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其次,我认为应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牵头,成立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备课组的工作开展,做到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同时做好备课活动开展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只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切实将备课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明确备课组的工作重心

现在备课组所负责的工作越来越重,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抓紧抓好主要工作。在我看来,中学的备课组工作重心除了教研教改、教学常规外,还有一个重心应该是研究和备战中考和高考,不言而喻,在小学,小学毕业考试(以下统一简称为小考)自然是工作重点。下面,我就小学语文备课组如何开展好小考的研究与教学准备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研究小考,明确考点

小考的指挥棒不论如何变化,有些知识点的考试在短期内变化的可能性会很小。因为不管什么时期的学生,有些知识点是必定要学的,也是必定要掌握的,考卷中自然会有这方面的能力检查。如:字、词的掌握与运用。诗歌的背诵、默写及理解。文体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习作能力的检测等不会有多少变化。纠其根源,只因考试的对象是学生,出卷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另外作为备课组长,要关注历年小考试题,做好分析。(小考试卷中知识点的有机更新,注意新旧题型的衔接延伸。)如旧题新出,旧题新解,新题旧联,新题新事等等。

(二)集思广益,做好复习资料

在小学六年级时,备课组应该组织语文教师为学生准备复习资料,要求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分册进行收集整理,合理使用。即按照考点,把课后题,课内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全部罗列,对于重点文章要求从作家常识、字词、中心思想、文章内容的整人把握等方面做到细致、全面的梳理。只要想得全面,就可让学生在小考中多得一分。对于专项则按照知识点分类,如古诗类、病句类、词句运用类、文体阅读类、语言运用类、作文训练类等整理。复习资料的搜集和编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备课组应该要求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努力,全部参与。做到集思广益,分册整理,资源共享。

三、创新备课组的工作方法

有些学校的语文备课组虽然已经成立多年,但是在工作方法上大部分还是沿袭老教研组的模式,有些语文备课组工作没有思路,仅仅停留在传达领导指示和教务处的工作安排,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学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创新备课组工作方法。首先,对于备课组长的人选,我以为最好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人担任。有些人认为,备课组可以有,但备课组长的存在可有可无。但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认为备课组长是一个备课组的灵魂。他的存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为,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备课组长,整个学科的教师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

其次,备课组在活动时间上既可以固定,也可以在课余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一个好的语文备课组,应该创新工作方法,既能让老教师更新观念,也能让年轻教师通过参加活动,迅速地成长。只有创新了方法,备课组开展的活动越是有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最后,备课活动内容应切合教学工作,不搞花架子,不流于形式,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备课活动的内容涉及开学初的教学进度的制定,作业的内容、形式、多少,作文练习的方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听评课,考纲分析,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等各个方面。因此,做好备课组的工作,对自己,对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莫锦芬 单位:西藏江达县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培养,一是老师的科学引导,二是使学生养成一种拥有自学能力。一个人的知识在读书期间获得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知识是走上社会后获得的,这部分知识往往是结合实践更加的精华。就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自学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定要受到重视。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认真指导,教师要引领学生走上人才成长的道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人才培养一是老师的科学引导,二是使他们养成一种拥有自学能力。一个人的知识在读书期间获得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知识是走上社会后获得的,这部分知识往往是结合实践更加的精华。就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知识还是通过学生的内因主动学习效果显著。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激发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学生自学兴趣的激发,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学的欲望。我们都知道,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去观察思考,他们探秘的愿望就会增强,联想和想象也就丰富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就会增强。所以,我们要多想办法,利用各种能够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自学。比如,可以置疑激趣。通过置疑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出他们的好奇心,当学生感到好奇的时候,就会要研究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更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若是让学生能够感到自己把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就会有着最大的兴趣感和荣誉感,我们常常设置问题,让学生来考虑,让他们去共同研究辩论答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老师要很好地研究如何设置最佳的问题,怎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进入讨论的兴趣。只要我们肯于付出辛苦,学生通过自学的知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作为语文学科还可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形成他们的自学习惯,因为朗读往往是自读,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思考,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其义自现就是自学的体现。所以说,清朝孙洙的名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更有其道理了。

二、培养学生自信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自觉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很难摆脱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他们往往在困难面前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导致不能自觉自主地去学习。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勇于拼搏和攀登,就会达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肯于吃苦耐劳,达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毅力。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自学,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形成能够自己去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提出自己要思考的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问题,他们也会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看书开动脑筋。教师要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对他们的成功要积极鼓励和表扬,不能让他们松劲,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开发他们的自学潜力,树立坚强的自学信心。

三、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一点点形成的定势的心理惯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从自学角度看,想让学生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学,就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自学学习习惯。教师要让学生们做好自学的一些好习惯,如准备好各种的工具书、字典、词典等,养成善于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每学习一篇课文就会提前预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只有通过积极思考,才能融化难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知效率以及创新能力;还要养成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通过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总之,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最好的提高,才能坚持长久,达到持之以恒,长期不懈。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被老师们认可,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方法。自学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学习自学性、坚持性、注意的专一性、集中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中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作者:李世金 单位:安徽省明光市柳巷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感培养

摘要: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简单的语言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四种培养学生语感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学生语感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朗读氛围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抓住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关键时期,使其具备较强的语感能力,增加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众多学习方法中,朗读是获取信息,加深记忆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语感最直接的方式。朗读可以将无声变为有声,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所以,若想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阅读,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朗读,让学生借助朗读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借助朗读培养语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又需要赋予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教师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配以音乐,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借此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首先融入到朗读氛围中,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之后,教师便应该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了解朗读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迷人的张家界》一文为例,这篇课文有很多描绘自然景色的段落句子,如“从山肢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只在它的顶上生长着几株苍郁不衰的松树。”教师在示范朗读这段文字时应抑扬顿挫,注意停顿和感情,尽全力表现这段文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示范中,指导学生认真听,并在句子中作不同的记号,朗读时可“依葫芦画瓢”,体现轻重缓急。学生可以按照标识的记号不断尝试练习,在字调、句调、变调、轻声、轻重音格式、逻辑重音等方面狠下功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调、语流,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关键。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阅读时,并不能完全感受到文字的意蕴感、形象感、情味感,教师只有精心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学生才能有所体验,真正发挥出朗读这一“以声传情”的独特功效。课堂中,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可以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获得深切体验,朗读时就能释放自己的全部情感。如教学《去年的树》小鸟和大树“含泪绝别”部分,为了指导好学生朗读,教师这样深情描述:“朋友不在了,歌声还在;朋友不在了,诺言还在;朋友不在了,真情还在。窗外,那弯弯的月牙是它们真挚友情的见证,小鸟临飞时深情的一瞥,那撕心裂肺的歌谣,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这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真挚,最高尚的至死不渝的友情,这种友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让我们一齐用心读这个部分吧!”此时,不少学生已眼含热泪,纷纷动情地朗读起来。

二、在背诵中积累语感

朗读是学生获取语感的直接途径,而背诵则是学生积累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或者一些被人传诵的古诗词等。这些优美、经典的文章以及古诗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不应该只局限在朗读和理解上,而是需要通过背诵强化记忆,有选择的背诵有价值、有意义的段落或者文章。这里的背诵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进行复制,而是有感情,有思想的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从背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逐渐地积累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借助背诵积累语感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既不能过于苛刻,也不能完全放纵,而是要宽严适度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背诵课文、段落是一项枯燥、繁琐的过程。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对背诵产生抵触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主动背诵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背诵比赛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激发学生主动背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一举两得。

三、在积累词汇中掌握语感

词汇构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可以说,词汇是文章的基础组成部分。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充分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为了让学生在积累词汇中掌握语感,教师需要倡导学生随时摘抄、记录,将语句优美的文章或者片段摘抄下来,或者定期阅读书籍,对书籍的词语或段落进行批注。再定期在班级举办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这一段时间的词汇积累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感,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将摘抄、积累的内容作为写作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上课时从课文中找出难度较大或者含义深刻的词语进行提问,提问学生该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间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在写作训练中培养

语感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积累语感的重要途径。写作与平常的学习活动不同,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思考素材的合理性,语言是否得当。教师也会从学生的文章中衡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欠缺之处。可以说,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积累语感的过程,学生需要字字斟酌,句句考虑。这个过程便是学生培养自身语感的过程。为了强化这一过程,让学生高效率地积累语感。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写作练习拓展到室外,带领学生亲身接触自然、社会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有趣的故事、场景和新奇的事物等。当然,教师最主要的是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大胆想象,写出有内容、有灵魂的文章。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揣摩语言中积累语感,在写作中培养语感。笔者在写作教学中,紧紧扣住教材中的每一个写作专题对学生进行常规写作训练。同时,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由写作,给学生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让其思想自由飞翔。中学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浪漫的遐想,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外部的事物,开始怀疑、思考,他们愿意通过写作来自然流露真情,展现人间真善美的一方天空。通过“自由文”训练,同学们发挥出了写作潜能,写出了许多富有灵气的作文。作文的思想内容、立意都颇有新意,语言表达清新流畅,更可喜的是,一些原先写作水平不高的同学写的作文耐人寻味;曾经对作文望而却步的同学,从此不怕写作文了,他们感觉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提高了语感水平,还获得了生活的乐趣。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语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与观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积累词汇、写作训练等培养语感,促使学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快乐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教学与语感培养[J].教学月刊,2010,(10).

[2]陈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初探[J].读与写,2012,(07).

[3]庞永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语感培养[J].东方教育,2013,(09).

[4]任茂清.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13,(06).

作者:王丽杰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课堂中应占据主体地位,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有效引导是发散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注重引导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阅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

一、引言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和要求下,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有效的引导和启发手法,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引导启发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教师精妙的引导可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反应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授课效果的发挥,从而使语文课堂丰富饱满。因此,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要想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用最吸引学生的教学情节、语言和表情将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的最佳氛围,以进一步赢得学生整节课的注意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新课标的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引导式教学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作为课堂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引导探究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锻炼和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引导式教学模式,充分符合和贴切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和认知学习水平,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都会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导入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前准备的精密程度往往决定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作为一节语文课的引导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研读分析教材,还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准备,比如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思路,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回答和学习上的困难,是否可以给学生更深层次的解答等。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在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和朗读后可以设置导入问题:(1)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2)课文是怎么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在学生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会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路线,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二)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也要求语文课堂应该充分留给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充分思考的时间。长篇课文、文言文、诗歌都需要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才会产生思考、提出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引导过程,期待学生的精彩回答,而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只有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和思考的基础上,才会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引导,从而碰撞出思维上的火花。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教师会板书出:金华城—路上(明艳)—洞口(突兀)—外洞(大)—空隙(窄)—内洞(黑奇大),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按照板书去领悟“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三)加强学生合作探究合作

与探究是引导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互相帮助、密切配合,以探究出最佳答案。合作与探究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讨论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得出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答案,还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合作探究过后,教师再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接着,再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进而理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四)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适时点拨”是指,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独到见解或思维误区而组织开展评价,进行有效引导。问题的适时点拨,能弥补学生讨论学习中的短板,深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例如,小学一年级课本中有“明、鲜、尘、尖”这些生字需要学生熟记,但单纯地依靠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会不尽人意。这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的歌谣,引导学生通过歌谣学习明、鲜、尘、尖”这四个会意字。并在之后的类似生字学习之时,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对“会意”这种造字法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以后再遇到会意字,学生们就能够通过自己总结的方法和经验来记忆了,这种掌握方法的学习会变得非常轻松,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引导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发育状况,教师合理的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逻辑情感思维的扩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上充分体现引导者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洪惠敏.点燃阅读激情绽放语文魅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指导的思考[J].教育艺术,2015(3):12-13.

[2]李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引导[J].环球人文地理,2014(2X):272.

作者:熊明林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三宝镇三宝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是组成小学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人文素质重要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提升与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出现了新的改变,同时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是人类交际及文化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是人类学习一切知识及教育生涯中最基础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会文字语言为目标,做好读、说、听、写的基本功。目前,小学语文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减少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改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增强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不符合要求、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地方。本人根据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措施,望能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任何学生时代,语文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条件。根据本人语文教学的经验,归纳出几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语文是人们听、说、读、写等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条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所以从小学时期就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与培训,这对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其次,小学教育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在这个时候学习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学习必须要有认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第三,在学习其他学科中,都是需要在语文基础上去理解与思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需条件,如果没有学好语文知识,是无法学习其他的相关科目。第四,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会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五,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工作中,很多地方都需要写作,如果没有好的写作基础,是会影响到工作与生活的;而写作能力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需要时间积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一)语文教学仍然保留

传统模式,学生独立发挥机会少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新课程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顺应要求采取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新的模式只是表面上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本还是让学生顺应老师的教学路子走。讲得多,问得多,使学生自己思考交流的时间少,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开国大典》一文,有一位老师问到学生“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答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来写的,再问,学生答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老师把这些答案都否定了,说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但是整个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这三个答案意思都是相同的。到了课下问老师这三个答案的区别,老师说这是教材的标准答案。

(二)老师教学目标制定的不明确

现在有些老师不明白自己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对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明确;还有一些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太多,导致讲课节奏变快,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多老师在小学课文设定教学目标时,一般照惯性的思维,原来的做法,现在一直沿用,很少按照课本中的编辑体例、单元所处的位置,没有从基本教学任务等方面去思考教学目标。

(三)语文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忽略了教学侧重点

每个学科都需要相应的教学课时,老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要求,保证学生完成课时及学习内容。但是小学课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并不重视安排课时,也没有教学的侧重点,一味的从前向后讲课,而浪费了很多时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面的课程。有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侧重点,容易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既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又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

(四)课堂上学生形式化地显出主体地位,老师失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存在教学死板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教学中太过于放任自由的问题。新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主任地位,而有很多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但没有学习到知识,自身的素质也没有得到提高,导致课堂上出现了形式化的教学现象,并不能充实学生学习的内容。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的对策

(一)开放课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

小学课文课堂上,要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应把生活、自然结合于语文课堂中,丰富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不要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上课,增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老师应平等的与学生对话,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好的表达与表现自己。

(二)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老师应重视教学目标,在上课前、课中、课后都要以教学目标来进行。因此,老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学目标应明确且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实现目标。

(三)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老师应充分准备教学时间设计,根据教学的目标,精心预设教学,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所需要的考虑,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在课堂中,要重视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字词理解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四)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语文的教学建设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挖、合作性的学习,老师要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们在避免在课堂中出现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例如,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可以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意义、关键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总结

小学语文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学习一切教育的基本条件。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中,要对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加强重视,在课堂上,要注意整合语文知识。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们应认真反思,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锋.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思考[J].启迪与智慧,2014,(12)

[2]宋淑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5,(08).

[3]曹相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6,(02).

作者:陈尚 单位:山东单县人民路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迁移理论思考

在迁移理论下,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由过去的灌输和传递知识转变成了引导学生主动对于知识进行构建。在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目的为培养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着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策略和方法,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而由于学习由被动输入转化为了主动获取,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个体的多样性也影响着某种教学策略的最终效果,并且学生对于教学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是教学策略的重点。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正确引导学习过程,同时具有针对性地将各种知识穿插到教学中来。

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迁移理论

以学生为核心、以快乐为根本,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性、性格的健全;学生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表现出自身的素质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小学生作为刚刚踏入学校学习的少年儿童,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很多只是停留在语言能力的表达上,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利用迁移理论将各种社会现象转变为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理解,这种理解在迁移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知识的运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的发展;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迁移理论紧扣“教”与“学”,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在课堂上按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步骤开展,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凝聚,充分补充学习中的漏洞,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迁移理论之间,由表及里,由外而内,不断深入,解决学生被动学习、不求甚解、学了就丢等问题,使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扎实、更有效,更能为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服务。

二、转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迁移理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过程的监督主要是对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由于各种原因,很有可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走了样,所以及时发现实际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内容与计划之间的差异,保证实际提供的运用与计划高度一致是非常重要。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由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不仅对于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形成了忽视,更是与新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不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中,要灵活的引入和运用迁移理论等,科学地对于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如何在新时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提升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理念,解决束缚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瓶颈”,深化新形势下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研究,完善新形势下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新形势下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管理内容和方法、激励机制及考评体系,创新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慕课教育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新途径等等问题都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三、拓展渠道,增加各种慕课课程对迁移理论的运用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慕课教育蓬勃发展,慕课在小学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迁移理论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式也逐步深入到各种小学教学课程中,小学语文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平台,它所要求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运用慕课的技术和方法,运用迁移理论的思想和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实践理论和方法的结合,不断促进语文教学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当然,今年来,小学语文慕课教育的迁移理论问题一直都是管理层热议的话题。要提出小学语文慕课教育迁移理论设定和管理的合理方案,就要保证迁移理论的激励作用。解决好小学语文慕课教育迁移理论建设突出问题,有利于更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慕课教育迁移理论管理者的素质建设,有利于更进一步增进学生和社会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引导的作用。

总而言之,从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工作考核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慕课教育教师和管理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工作考核的结果公布的范围,二是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工作考核指标的制定是否对全体人员都科学合理,三是开展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工作考核后的结果是作为一件还是对今后工作作为指导,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反馈。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迁移理论,深入研究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案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小学语文慕课教育管理理念过于陈旧,不注意吸收和听取教师意见,对于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作用和程序还没搞透彻,以致该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案不能很好地在该小学语文慕课教育得以切实地贯彻与执行。小学语文慕课教育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过呀别哭应该有相应的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1]孙民.浅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36).

[2]夏堰国.试析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嵌入和应用[J].语文天地,2015(15).

[3]陈晓丽.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1).

[4]王洁.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8).

[5]潘富艳.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5(23).

作者:黄仁波

第十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需要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型人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只有在传统的小学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使教学更适合小学生的发展。

一、认真备课,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1.备教材。小学生学习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教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对教材的结构框架有充分的把握,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其可分为两方面:其一,大计划,在对整本教材有充分把握下制定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而以学期教学计划为依据做好月计划,周计划;其二,小目标,所谓的小目标就是就本节课而言,对本节课要教的内容有充分的把握。

2.备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教学的对象,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本身还占有重要因素。为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工作必不可少。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观察他们的在各个方面的差异,进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应因材施教。

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其教学方法各种各样。例如可以开展辩论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要遵循一定规律——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要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笔者通过归纳总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灵活”其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例如猜谜语的方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学过的字编写成谜语,让学生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带动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在提问的问题下功夫。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抓住其心理,在课堂气氛最活跃,学生的思维最灵敏时,对所学知识的关键部位进行有意识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要想提出有水平的问题,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其难点,重点有充分认识。只有将方法用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储蓄后备力量。

三、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要想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意义。就要采取“三步走”战略。所谓的三步走战略是指课前、课堂、课后这三步。笔者认为,只要走好这三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大大的调动,从而其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升。其一,就课前准备工作而言。从老师方面讲,在做好备课工作后,还要根据其重难点制定相应的练习题,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就学生而言,应做好课堂预习工作,并对其不懂之处加以标记,在老师讲解时对其重点攻破。这样师生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其二,就课堂而言,语文教师应该变传统的“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理念,而是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年级较高的学生);对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使其思维逐渐活跃,进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三,练习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最好工具。其练习包括两部分。1.笔试练习,教师在课后布置一定的练习题使学生地理论知识得到巩固;2.实践练习。所谓的实践练习是指教师在教授完本节课内容时,对学生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工作,使学生在玩耍中实践,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另外,在进行练结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并鼓励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使学校出现比、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创设丰富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其问题刨根问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一位老师就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在学《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情境再现,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使学生对其课本知识有深刻印象,同时,学生对关键问题通过实践也有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2.创设生活情境。上文笔者提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创设生活情境是将课本所学知识生活化。在生活中取材,让教学内容更接近生活,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种亲切感。在创设生活情景时,学生亲身体会。创建生活情境和创建问题情境不仅丰富教学方法,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又将素质教育彻底落实。

结束语

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学生语文学习的优劣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未来的发展都有巨大意义。语文的学习是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气氛的把握和课前课后的充分准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表一些自己对其的看法,以期对读者、对小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郝文忠.浅议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4(5):371-372.

[2]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5):82.

[3]王春霞.浅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236-237.

作者:孔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