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前教育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学实践探究

学前教育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组织开展集体实践演练活动之前,为多数学生设定有一定思想深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性学习任务与探究目标,并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此类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监督与引导下交流阶段性学习成果与探究经验,进而对自身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多样性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调动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经验,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应用价值,并指出了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总结了合理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路径

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关键性的学前教育技能,理解所学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演练中采用工作坊教学法,弥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潜在的漏洞与缺陷,着力于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优化,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设置较为合理的学科素养与个人能力要求,阶段性分解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点分析

(一)思想内涵。工作坊教学模式来源于德国近代工厂普遍推行的学徒制技工训练模式,其是一种具备较高开放性与独特性的知识、工作经验交流模式,教育家从这一特殊的技工训练模式中归纳、总结出了全新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同步的建构式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不同方面,有着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工作坊教学模式可被概括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根据既定的探究主题,在固定的时间与场地内,开展集体讨论、独立调查与思考、产品制作等学习活动,面向教师与其他学习伙伴共享学习经验与个人探究成果的特殊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主要以引导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为基本目标,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根据自身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学习兴趣,进行密切的互动与协作,将个人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布置的具体任务上。教师可将学习任务与探究性问题详细分为多个不同的小专题与子问题,鼓励学生顺应自身兴趣爱好组建不同学习方向的探究小组,以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阶段性探究活动的基本起点与学习切入点,根据教师所拟定的学习主题与集体学习活动管理规则,进行讨论并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与结论[1]。

(二)基本特点。工作坊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与社会性,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与育人方案,教学计划必须以实践演练为主要内容,突出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主动采用贴近现实与行业标准的考核指标检查多数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其理论学习的扎实度与全面性,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从不同渠道搜集可利用的学习资料。学生应当在持续性学习活动中遵守教师所制定的管理规则与实践性标准,通过深入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以此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性知识应用融为一体,发挥多主体的协同作用,强化多数学生的合作意识[2]。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教师应当基于工作坊教学模式组织实践演练,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情况开展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调研,灵活地将重要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完成任务,解决不同类型的实践性问题。学生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有价值的个人学习经验,掌握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技巧,通过独立思考把握学习内容的实质,并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进行多次动手操作,感知未来岗位具体工作内容的难度,锻炼自身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与学习方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可突破传统育人思路与指导方法的局限,围绕不同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能力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主动反思、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行业的客观用人需求,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达到行业主流的用人标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可基于工作坊教学模式与社会各行业建立稳固的跨行业合作关系,协手开展实践性育人活动,根据学前教育机构所面临的行业环境与市场压力,制定阶段性教育实践计划,使学前教育机构能够获得来自高校的人力资源支持,使学生能够在校外训练活动中认识到未来学前教育行业的具体工作环境[3]。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采用较为先进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可逐步淘汰落后、僵化的教学模式与实践训练方式,提高专业能力训练体制的合理性与系统性,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纲领制定不同阶段的能力训练计划,避免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偏离行业现实,以贴合学科方向,提高学科发展规划的科学性,选择正确的实践活动组织方法与高质量的训练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快速地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还原具体的教育情境与生活化场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具备较强实用性的学习经验,丰富集体化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具备探究价值与思想性的实践问题作为主要导向,布置具备层次性的实践任务,有计划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其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反思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可唤起多数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演练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反思自身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利用潜在教育资源与技术设备搜集可用的资料与数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讨论,弥补现有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缺陷[4]。

三、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可行路径研究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已修课程的内容设定基本教学目标,选择较为合理的实践演练考核标准,确立明确、清晰的艺术实践训练目标,将难以理解的复杂学习目标与任务分解为多个容易理解、完成难度较低的小问题,在学生逐步完成一系列低难度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训练方案的设计理念,体会自身所处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感悟、体验学前教育机构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要点与管理规则,发挥自身的自省能力,结合他人做出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逐步完善个人能力结构,对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与实践任务进行深入思考,并基于具体性的实训项目理解所学基础性知识的内涵。教师应当精心选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发挥独特的想象力与提高操作技能,合理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与教师所提供的工具,达成既定的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开发与优化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学生能够依托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与同伴进行合作以及进行持续性的自我管理,并自发地进行有计划的艺术创作,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教学目标。

(二)搭建校外实训基地,提高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为满足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创新平台,校方应当在组织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之前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协手搭建贴近学前教育行业一线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定期前往实训基地,接受系统性的指导与考核,实训基地必须配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训练器材,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用多种设备进行自主训练。教师还应在学生参与校外艺术实践演练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个性化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达方式与思想观点,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搭建可依靠的稳定平台。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搭建的实训基地中学习更多有价值的艺术实践技能,锻炼自身的构思能力与艺术设计能力。

(三)组织开展分组训练。为促进学生之间艺术实践经验与学习技巧的交流与分享,降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难度,教师应当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针对主要的学科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组成学习方向统一的小组,在小组内部达成探究思路的共识。教师应当为不同层次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小组设置配套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具体问题,并还原真实的学前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多样性的艺术实践演练。组长应当负责把握小组内部成员的学习情况,鼓励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彰显自身的艺术天分与学习潜能。要让多数学生在工作坊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解决各类基本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集体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及工作能力与社会各行业的基本用人需求完成无缝对接,达成既定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目标[5]。

四、结论

为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课程与行业工作环境之间的衔接性,教师应当主动在课堂上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将专业性学科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核心素养,教师还应当站在不同类型学生的角度对其学习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同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学习效率与进步幅度,指出各自取得的学习成果的不同特点,在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张彤彤 王博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