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理想教育

大学生理想教育

一、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共同理想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因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经历的历史大转折和各项事业大发展,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我们进行共同理想建设,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保障。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共同理想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及其以此为基础的思想上的稳定,是很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共同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共同理想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共同理想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能防止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的错误倾向,又能防止否定改革开放,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左”的错误倾向。近三十年来,正是由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并且坚定不移地坚持了这条基本路线,才使我们从困难中重新奋起,在开拓中不断前进,并且经受住了国际国内风波的严峻考验,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正是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才不断引导人们排除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干扰,逐步树立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共同理想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形势多么严峻,广大人民群众都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因为事实告诉人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推翻“三座大山”,过上自由和幸福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当世界上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数已经纷纷改道时,中国人民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这一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每个中国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使人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美好前景。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只有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广大人民逐步树立共同理想的最坚实的基础。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为共同理想建设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每个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正因为有这种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在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我国国力日益衰败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才艰难地探寻着改变落后命运的道理;正因为有这种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封建主义、官僚主义残酷欺压人民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及一切爱国力量才团结一致共同战斗,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浴血奋战;也正因为有这种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才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千难万险,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有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愿望之火种,就必然会燃起蓬蓬勃勃的理想之烈火;有强国富民,民族振兴的追求之毅力,就必然会铸起无坚不摧的信念之长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是广大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牢固思想基础。

(二)不利因素

1、社会变化的客观现实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再加上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使一些人对理想和前途产生动摇和困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作用和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的伟大实践。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革命。它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必然引起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秩序的形成产生极其深刻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争意识等积极因素,对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生积极的导向,起着推动和保证作用;第二类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作用而滋生的负面因素,严重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甚至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第三类是某些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借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沉渣泛起,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理想产生动摇和困惑。如在一些社会层面,出现了价值错位,道德沦丧,腐败滋延。犯罪增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客观现实充分说明了加强理想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说明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只有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能动作用,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因素的滋长,使一些人沉湎于感官刺激和感官享受之中,逐渐淡化了理想。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人们从近乎封闭的思想状态下解放出来,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身于崭新的事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明显增强,整个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国门打开以后,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国的思想道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一些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前途存有疑虑。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就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泛滥,不仅影响理想建设,而且影响整个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这同样说明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理想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3、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蔓延,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使一些人悲观失望,不相信理想。经过近年来的教育惩治,腐败现象有所遏制,但在一些地方仍呈蔓延趋势。腐败现象是一种腐蚀剂,它使一些党性不强,意志薄弱的人一步一步走向泥潭,使一些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人不仅一事无成,还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腐败现象会造成一种离心力,它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削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召力,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会使一些人悲观失望,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产生某种怀疑和动摇。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加务实。关心国事、关注世界的理想主义开始让位于切实的对个人前途的权衡。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更注重把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他们在考虑个人的发展时,更注意尽量符合社会实际,对过于理想化的东西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情况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实、认同国家的现行政策并积极建设国家是有益的。但同时,这种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观念转变,又使务实与实用成为大学生确立理想的主要依据,从而使他们过分关注自我小利;忽视国家民族大义;过分关注眼前利益,不顾社会长远利益,这必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困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选择中的困惑与迷茫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学术和社会思潮扑面而来,大学生在吸收其中积极内容发展自己的同时,一些学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对一些问题的是非辨别不清。应该说,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对于年轻、社会阅历浅、判断和抉择能力受限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现象也属正常。原有的价值观念部分地失去了示范作用,而新的价值体系又未形成,价值判断的矛盾性,价值评价标准的混乱状况,会使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他们的人生之路、确立自己的理想时感到困惑与迷茫。他们既接受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又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既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又缺乏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既希望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又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无所适从,感到前途渺茫;虽能在理论上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同社会需要相结合,但一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利益时,又往往首先考虑个人得失,使理论认识与实际行为相矛盾。

另外,理论与现实大量对立现象的存在也使缺乏涉世经验的大学生左右摇摆,不知人生的路该向哪里迈进。他们从书本、课堂及多种宣传媒介中学到了社会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但当他们走向社会,并把目光投向社会的时候,听到和看到的大量实际现象与他们所学的东西不相符,甚至是相悖,于是他们开始怀疑、嘲弄或放弃自己所学的内容,从而使其理想信念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

(二)理想的模糊性与低层次性

理想的模糊与低层次性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表现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终于实现了大学之梦。但由于一些学生把考上大学当作人生重大理想的实现,所以进入大学校园后,便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出现目标的丧失和理想真空,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这种缺乏理想追求的生活,加上高校自由宽松的管理方式,致使禁锢惯了的学生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反而茫然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感到无聊、空虚和迷惘,有些同学甚至以过度的娱乐和恋爱来填补此阶段心灵的空虚。一项调查显示,在问及“你的生活目标”时,回答“处于调整期”的占46.5%,“没有目标”的占5.2%;在问及“上大学的目的”时,回答“为个人发展作铺垫”的占29.7%,“为了争取社会地位”的占21%,“为了找个好工作,免得失业”的占23.5%;在问及“面对大学生活,你将采取什么态度”,有25.5%的学生回答“无所谓,顺其自然”。一般说来,对大学生活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对理想的定位比较模糊,而那些认为上大学只为找个好工作的学生,绝大部分会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而重新调整自己的理想定位。

高年级的理想定位层次偏低主要表现在追求个人实惠方面。在回答“选择工作考虑最重要的因素”时,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的大有人在,沿海发达地区、三资企业往往是毕业生们的重点选择对象。有关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内容以及职业选择的调查情况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自我价值的实现、报答父母、过富足幸福的生活等;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学习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评价职业的主要指标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职业的稳定度等很现实的条件。“理想、理想,有利就想”、“一切向钱看”等口号也被许多大学生所崇尚。对有入党愿望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自己大学生活比较成功的证明;有的把入党作为满足虚荣心的途径;有的把入党当作捞取政治资本、谋取较好工作的筹码。

从上面的调查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的低层次性有扩大化趋势,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个人本位思想的影响,或者出于对以往理想教育的逆反心理,认为对金钱、房子、车子等个人物质享受的追求才是对生活真正有“刺激作用”的,而为共产主义奋斗不过是唱高调而已,对人的生活没有实在的激励作用,所以总是倾向于否认远大理想的作用。“什么理想不理想,主义不主义,思想只要能支撑人的生活,就可以作为人生支柱。”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

可见,集体主义、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受到注重个人的、现实的、追逐金钱的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价值观的冲击,这是我们在进行理想教育时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思想困扰着一部分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人活着就要及时享受”的观点越来越为一些大学生所信奉。加上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从小就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这种思想就更显得自然而然,不足为怪。具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学习上动力不足,政治上不求进步,生活上吃喝玩乐,他们强调个性、自由和个人权利,而忽视集体、纪律以及责任和义务。

有的学生迷信金钱万能,把金钱看作幸福、荣誉的源泉和象征,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有的学生说:“万般皆下品,唯有款爷高”、“黑道最清苦,黄道是乐土”,有的学生在毕业赠言中写道:“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富翁”。有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对“人应当及时行乐”的说法给与肯定。金钱的多少成为相当一些人衡量价值大小的尺度。在实际消费方面,一些大学生通常很少考虑自己及家庭的经济能力,盲目跟风、摆阔,讲求高消费,甚至借债消费。同学之间比吃喝、比穿戴、比花钱大方程度的现象日趋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甚至错误地把这些不正当的消费看作是一种时尚,一种派头,一种价值的体现。这种生活方式的偏差使一部分学生生活在浅薄庸俗之中,他们不是把刻苦学习、充实自己作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是想方设法挣钱,有的耽误学业到校外打工,有的为了金钱不顾校规、校纪,去充当、黑笔,有的女生结交大款,过起寄生生活,有的甚至去偷去抢,走向犯罪。这种情况虽属少数,但也很值得警惕。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消费地位,一味地与社会上的高消费群体攀比,必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四)理想的功利化和实用化

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明显的“功利”和“实用”色彩。大学生中曾一度流行过这样的顺口溜:“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还有人认为许多事情用理想解释不通,用功利一说就明白,功利是揭开一切困惑的钥匙。他们自认为从此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觉得人生在世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金钱是实实在在的。于是,择业时,“到国外去,到三资企业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代替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甚至把金钱关系引入纯洁的同学关系,甚至师生关系中,将良心、道德金钱化,为了金钱,不惜付出一切。大学生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向往和追求舒适与快乐,“刻苦”、“努力”等字眼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于是,为了学分而去和老师拉关系,要成绩;为了考试过关绞尽脑汁作弊;为了挣钱宁可旷课;为了解闷、虚荣可以不负责任地交友恋爱,校园中由此出现的“玩感情”、“玩学习”、“混文凭”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主要标尺不足为怪,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确是将个人价值和贡献物化的最简单、最直观的手段。因此,一些大学生希望赚更多的钱,这本身无可指责。关键是对钱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才真正折射出个人境界和理想的高低。有些学生面对家乡的贫穷、环境的恶化、教育的落后,希望能赚钱加以改变,这种赚钱的理想与完全满足自我享乐的金钱观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担心理想的功利化、实用化的消极影响,并不是要求大学生一定要再回到饿着肚子空谈理想的老路上,而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金钱只是价值衡量的一个标准,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标准;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五)理想缺乏执着信念的支撑

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坚信不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相信不等于信念,信念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不只是一个认知问题,而是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倾向性与意志坚定性,是认识、情感、意志融合统一的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这种坚定的信念正是理想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古往今来,真正实现远大理想者无不得益于他们顽强的意志、行动的勇气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目前,一些学生的理想往往在困难挫折面前因为意志薄弱或缺乏执着信念而破碎,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在崇高的人生理想与多变的现实生活之间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和实践体验,有限的阅历也使他们难以从容地把握理想与现实的空间距离,对理想实现的艰难过程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导致理想与行动的脱节,虽然确立了人生理想,但有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行动,有的因意志薄弱而造成理想与行动的矛盾,不能用理想的目标来指导实践。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矛盾上,尽管在理智上承认个人理想应当服从社会理想,但在情感和行动方面却难以得到统一。这种情形更加剧了大学生理想的迷茫和动摇。如果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应该说还是理想的狭隘实用性桎梏了他们的手脚。

三、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由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邓小平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时,多次强调理想是最重要的。他说:“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曾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关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精辟理论,其核心就是要把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置于战略高度。他殷切希望青年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2003年9月25日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时指出,围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奋发成才,奉献社会。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它正确揭示了人与集体、社会以至人类的相互关系,论证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合理实现途径,从而使人们的信仰实现了由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社会主义中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引导他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高尚的情操、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职责,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在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地反映到高等院校中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错误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潮以及腐朽思想文化,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冲击和影响。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理想目标的偏离。

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高度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自觉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更趋理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不能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上工作不顺、爱情失意和人际关系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轻生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面对这些新情况,如果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信念,就看不清社会的前途,认不准前进的方向,走不好人生的道路,担不起社会的责任。因此高校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刻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深远意义,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

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科学理论教育。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和理想信念的坚定。只有真正具备了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牢牢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同志曾经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和广大青年的共同理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科学指南”。因此,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首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只有在理性阶段,才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科学,从而把对它的信仰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信仰才靠得住。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既有普遍性原理,又有特殊性原理,还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个别结论。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个别结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失去意义或被社会实践所修正,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则是始终起作用,始终动摇不了的。既不能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结论,也不能因为放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结论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这种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会更加坚定。同时,要大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精神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奋斗之中。引导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勤奋学习。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寓教育于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是最好的教师,是最生动的课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方法。青年学生的一个突出弱点,就是书本知识多,社会实践经验少。尤其是当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在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大量事实和心理学研究都雄辩地证明:在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形成远大理想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理想和信仰结合的必要媒介。

针对大学生理想层次偏低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访问英模、重游革命圣地、到基层和落后地区挂职锻炼和知识咨询等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无限真情和美好理想,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服务基层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各高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极参加西部建设、回家乡创业、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等在大学生中已蔚然成风。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在国家经历重大困难或取得巨大成就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非典”期间学生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四川抗震救灾过程中表显出的无限爱心,我国申奥成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后,学生们的强烈自豪感和由此激发出的空前学习热情等。抓住这种时机加强对大学生的理念信念教育,可以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不坚定等情况,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到校作报告,讲他们的理想追求,讲他们的奋斗成长史,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明白,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人生更有意义:理想还要加苦干、实干才等于成功,等等。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自我教育过程,从日常小事做起,让学生提高修养,培养正确的理想。这种养成教育是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它通过培养良好情感来奠定正确理想的根基,也符合人们接受理论的规律,可以有效避免空对空的理论灌输造成的一些逆反心理,提高教育效果。

(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坚持不懈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强调理想信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使大学生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正确看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辨证分析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能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和认识逻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认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拓宽历史视野,正确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目前,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资本主义性质已根本改变,社会基本矛盾已得到了根本解决。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论来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