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习思想品德修养教育

学习思想品德修养教育

大学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大学教育水平是社会发展所达到文明程度的标志。一方面大学教育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的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决定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对社会具有反作用。大学教育通过高科技成果推广和学术交流,向社会传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促进社会发展。大学教育对社会反作用是培养人;通过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去影响社会,从而达到大学教育引导社会文明发展的目的。而大学的教育目的的实现,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大学里的道德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德。也许是看史书有点多吧,受历史上的一些名人的个人经历影响:很多人以德显,也有很多人因德的问题而身败名裂。而在学习了这一学期的德育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传统的儒家思想更是把个人修养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故“德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学习了德育课,让我对个人的修养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你应该从哪些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调整自己的思想状况,以及培育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总之,面向新的世纪,时代对大学生的品德提出新的要求;而通过德育课,你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检查自己的思想漏洞。它为大学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支持。

它的得在于适应了社会,而它的失也在于它的滞后,比如它没有关于当前相当流行的网络上的道德。网络在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科技、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们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也要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至,道德意识方面无政府主义泛滥、人际情感疏远;道德规范方面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冲击,其约束力减弱;道德行为方面,网上盗窃、诈骗,电脑病毒的制作和传播、盗版等屡有发生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网络道德建设成为当今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重视的前沿性课题,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了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本人也是一个网虫,平时对网络的事情多有了解,很希望能通过德育课学习多方面的道德理念。——但是事与愿违。既然有关于爱情的内容,为什么忽略掉网络呢?实在难以理解。

大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是今后最重要的传媒工具,假如一个国家的一代精英在网上都无视道德,实在是难以想象。而且现在大学生上网比率超过95%,网络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而且日益深刻。如果所有的大学都没有关于网络道德的教育,网络上差不多就乌烟瘴气,而高智商犯罪恐怕也会泛滥成灾。如果他们日后归罪于大学教育上的缺失,那校长书记们就真是无言以对了。

另外我想,我们德育课的的最终目的是为大学生的心理及道德修养提供支持,而我们的德育课的另一个重要欠缺就是关于个性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跨文化的智力测验证明,中国人的智力在全世界各种族中是最高的,能与中国人智力相提并论的只有犹太人和亚洲的一些民族。但是当中国的孩子们经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条教育“流水线”的“加工”之后,其有些“产品”的质量却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

就是因为当我们的学生在为考试得高分而拼命地算题、背书的时候,人家的学生却在那里高高兴兴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着他们的创造力、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等。诚然,中国人的突出计算能力确实令外国人刮目相看,但是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大学数学系之外,又有哪些职业需要这种高超的计算能力呢?作为大学生,我们迫切地需要关于个性的追求和教育。对于学院的教学计划我并不清楚,不知道下学期是否会有相关课程。但编排这本德育书的作者一定对此漠不关心,或者闭目塞听,而对当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毫不知情。

我们的德育课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或者说是当前所有“官方课本”的通病。在政治因素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这些课本的形式呆板,毫无新意,根本没有任何当前提倡的的人文理念。比如我们的德育课本,形式和初中第一册的政治课本毫无二致,甚至还不如后者的教育意义。一本德育书看下来,全是条条框框,简直就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制作的(还好,我们只是写一篇论文,但毛概就相当麻烦了)。这种德育书,还不如在大街的地摊上卖的一些卡奈基系列,甚至那些“厚黑学”“老狐狸经”之流有更强的实际意义和收藏价值。如果某位同学在大学毕业卖书时遗漏了我们的德育书,而在廿年后的一次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它的话,他对它的回忆和感受也许只有当年考试的紧张或者写论文时的难产了吧。

因为我们的考试制度,才诞生了我们的德育课;也正因为如此,和那些毛概、近代史之类一样,我们的德育课程永远也不会产生什么实效。我想,要不是我们的德育老师性格好而大谈题外话,以换得同学们一次次的笑声的话,我们的德育课肯定不会有这个学期这么好的出勤率。况且我们的课堂效率也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不知道我是不是太偏激,但我一定说出了一部分真话。

十几二十年之后,也许我们还会记得我们的德育老师,但一定把德育课程学的东西忘光了吧(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记忆过)。而关于考试的只片记忆,则只会在同学会上的笑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