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究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

探究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有效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郑州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制约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加快转型升级、加速品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做好人才支撑和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一、郑州制造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郑州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市委市政度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努力下,郑州制造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涌现出大批优秀制造业企业。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超过了300家,形成了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三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富士康等行业龙头企业;传感器占全国70%以上的规模,汽车产业方面现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上汽、郑州日产等六个整车企业,10个专用车企业,全市整车汽车产能超过了200万辆,产业规模接近一千亿元。装备制造业全市企业超过400家,拥有郑煤机、中车四方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中铁装备的行业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郑州生产的综合采煤设备居世界第一,全市装备制造业的规模超过了两千亿。新型材料产业方面,郑州拥有企业600多家,形成了高端耐材和高端材料两个集群,有瑞克等一批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全市耐材年产量占全国30%,全省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新型耐材基地,有四方达等一批国内一流企业。全市金刚石占有20%,绿化硼接近80%,规模超过的五千亿。郑州食品方面规模以上企业180多家,国内市场占有率累计超过了60%,比如“好想你”是中国枣业第一品牌,规模接近1500亿元。铝金加工方面1500多家,拥有中铝等一批龙头企业,明泰铝业是全国最大的铝加工企业。

二、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困难

郑州制造业企业在产业结构上,相对集中在低端、低附加值的传统行业中。这些行业存在两大显著劣势:一是行业产能过剩。例如纺织等行业属于资源消耗型行业且污染大、产能过剩,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该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使其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受到影响。又如加工、煤炭等实体较多,受环保、安全生产等因素制约突出,特别是一些高耗能产业受政策影响大,转型升级的困难度更大。二是部分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固步自封、在经营理念上思想保守,缺少了应对技术革新、市场变化、消费升级的灵敏性、洞察力,不能随时对市场变化做出积极反应。或者是意识到了这种变化,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推陈出新、过度依赖现有经营模式,无法做出转型升级的变革举措。

(二)品牌建设滞后

与制造能力相比,郑州制造业品牌建设滞后,世界级知名品牌偏少,品牌附加值、国际影响力仍然较低。郑州制造业企业在企业发展中多数未把品牌战略上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品牌管理落后。少数企业关注到了品牌之于企业的重大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品牌管理的实施仅仅停留在品牌形象建设方面,没有涉及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维护等方面,导致品牌建设效果甚微。

(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一是研发经费投入少。郑州市在2019年投入研发经费达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8%。但与杭州、广州、深圳、武汉、青岛、重庆等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二是研发平台缺乏。截至2019年,郑州市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5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17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9个。与武汉市相比,2019年,武汉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地区科技研究机构101个。

(四)优质人才短缺

一是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数据显示,河南省每万人中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数量较少。以人才引进为例,郑州人才政策比西安、武汉晚,政策优惠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城市存在差距。郑州本土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吸引力不足,人才政策不完善。二是企业家人才短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领头羊,企业经营的好坏,关键看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各类资源中最为特殊和关键的存在。三是企业内部专技人才培养开发不足。企业在员工培养开发上,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投资少,育人政策不完善、员工职业通道落地难等问题。

三、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亩均论英雄”评价,千方百计提升主导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三大改造”为抓手,提升传统产业。通过绿色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对化工、耐火材料、家具等行业进行综合治理,重塑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清洁节能绿色生产,通过“亩均论英雄”评价活动,倒逼郑州市能耗过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型发展,否则就淘汰出局。在发展主导产业、淘汰传统落后产业的同时,郑州市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围绕智能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展业,布局郑州市新兴产业战略规划,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速品牌建设

针对现有大企业,以“做优做强”为目标,建设国际知名品牌。坚持以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引导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服务等环节加强管理与监控,以品质建口碑。加大技术研发,推进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产品赋能。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构建品牌建设与质量、创新发展、财政教育的联动机制,完善企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制造业品牌建设的指导,确保品牌建设有成效。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品牌意识,把品牌意识内化于工作行为。针对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为目标。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帮助其形成自身突出强项和比较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中企业的协作,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三)提升创新能力

对郑州而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就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首先,提高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平台共享机制。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其次,加大研发投入,攻破技术难关,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财政、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科研创新以及技术成果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中。最后,创新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离不开优秀人才。以郑州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准进行人员规划,精准引进自主培育制造业顶尖人才。引进国家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等高智机构在郑州市建立分部,建设创新技术的发源地、打造创新人才的成长基地。

(四)做好人才支撑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以高端、紧缺人才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台更为全面的人才政策,重点吸引高技术人才、卓越企业家、科研团队。企业自主培养优秀人才。员工培训开发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的重要且有效途径,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分析培训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员工培训,划拨专项培训资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员工进行思想态度、工作技能、行业前沿知识等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向专家化方向发展。企业还应健全人才政策,完善薪酬体系、改进绩效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发展通道,培育企业文化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优势,开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新局面,培养专业人才。一是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企业咨询顾问,解决企业难题,助推企业发展。二是企业对员工技能提升的培养可以与高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完成。三是建立定向合作,学校结合社会及企业发展需求,向企业定向培养毕业生。积极建设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从政府角度而言,一是多管齐下,提高企业家的综合能力素质。如抓好青年企业家的培育,强化竞技人才培养。二是抓好企业家思想建设。建立丰富多元、与时俱进、国际先进的企业家培训开发体系。把社会责任深植于民营企业家心中,鼓励民营企业家士投身于公益事业,树立生态文明观,制造绿色环保产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提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企业家的行为准则,诚信守法的价值观是建业立业的根本。企业家们管理企业要遵纪守法,发展经营要正大光明。

[参考文献]

[1]张川,许加慧,段英杰,郭泽君.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1(2):16-17.

[2]赵爱英,牛晓霞,沈子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及其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6):49-57.

[3]吕铁,刘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距、问题与举措[J].学习与探索,2019(1):111-117.

[4]郑旗.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N].郑州晚报,2020-01-01.

作者:王超然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