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工程机械业管理初探

建筑工程机械业管理初探

1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的管理现状

就整个行业而言,设备从组织生产到现场使用,要经历产、销、租、管、用、养、修等很多环节,而恰恰在这些环节上,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状态。究其根源,生产和租赁又首当其冲。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机械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生产企业无资质、无管理、无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简陋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经营。这些作坊式的企业,一开始从小的零配件到部件,直至到大型设备的标准节,甚至于整机,无所不包,凭着侥幸心理,靠价格优势进行恶性竞争。而一些租赁和使用单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置产品的质量、生产企业的资质、安装调试等后续服务于不顾,冒险经营使用。塔吊安装倒塌、焊缝裂纹吊臂弯折、施工井架吊篮断绳坠落等等血淋淋的事实,与这种竞相压价、牺牲服务、恶性竞争有直接关系。

施工现场使用管理混乱,也是很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些企业领导,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混乱,只考虑生产进度,不遵守安全法规,不履行安全技术指导,甚至安排无证人员上岗顶岗;监理单位监理不到位或监理失察,使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频频发生;租赁企业和个体租赁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购置、出租不合格,甚至报废的机械设备,对设备只使用,不维护,不保养,更无技术档案;另外,设备的正常保养、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缺乏必要的监管。凡此种种,必然给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带来严重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经济纠纷也很多。虽然该行业发展还算平稳,但是,当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微妙关系。这种微妙关系的产生,根源在于前两年“井喷”式的发展一度冲昏了人们的理智,节节攀升的销量数据降低了人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在很多行业人士的思想意识里面留下了比较深的烙印。许多人头脑里的紧张情绪仍然不敢放松,大家都在观望一些问题,例如:宏观调控何时候结束、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去年装载机的价格大战是否还在演变、配套件行业的发展应该有着什么样的思路等等。但这些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更是协会下一步工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2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管理的相关举措

2.1避免认识误区现在有一些认识误区,认为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是企业的事,政府不能再过问了。实际上就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位置,经济不好,选民就要把你选掉,而发展经济只能靠企业,只有当地企业发展了,税收和就业充分了,政府才坐得稳。所以美国各级政府为企业发展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公共财政中相当比例支持企业的研发项目。而我们还处在转轨经济下,工程机械行业的主体企业还是地方国有,所以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决策工作。由于原来的行业主管部门已撤消,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不可能拥有一批工程机械行业专业人才,这样就要解决好行业发展、决策体制问题。要建立地方民营化的工程机械发展研究咨询机构(也可由当地工程机械企业建立),政府定期确定课题项目和提供充足的课题资金,通过招标确定1至3个项目承担机构(包括外地、外国的咨询机构,当然培养本地、本国研究机构是方向)政府在这些研究机构提出的决策方案中选择决策。

2.2整顿行业市场,规范行业市场管理首先,要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制定政策,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发挥管理部门的领导作用,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监理部门的监管作用,多方联动,杜绝以包代管、以租代管现象,保证现场机械安全运行。其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租赁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用行业准入的方法,规范市场,使企业按照行业确认的标准进行自我完善,这对强化行业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能让一些不合格的企业滥竽充数,把整个行业市场搞乱。目前对租赁企业的管理相对严格一些,但对一些小型的生产企业和设备经销商,在管理上却是一个盲区。一些个人作坊,租一块场地,临时雇一些人员,就可进行零部件甚至整机的生产,大量的三无产品就是从这些地方流向市场的。第三,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实行信用评价,这对进一步规范市场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也能进一步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企业的诚信度,产品的性能,后续服务质量,事故率及处理效果等等均纳入企业信誉档案,这样不但有利于推进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同时还能规范行业竞争行为,净化行业风气,提高行业素质,共同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生产、操作、维修人员素质,严格实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对无证上岗、无证操作、无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坚决清退,并对使用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

一些生产企业缺乏合格的产业工人,没有严格的检验手续,致使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一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进度,不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安排无证人员顶岗替岗,给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和工种,更要严加监管,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教育,针对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必要时实行备案登记和年审年检制度,杜绝因人为原因而引起的灾难性事故。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