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刑法课程论文:刑法课程视觉下的教导改革探析

刑法课程论文:刑法课程视觉下的教导改革探析

作者:王菲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刑法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分析

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就是要围绕法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适当地调整,重点培养学生对案件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对法律事实的认知能力;对证据的搜集、归纳能力;对庭审现场的驾驭能力等。刑法课程教学改革既要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传授的要求,也要遵循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当前,刑法课程教学改革正朝着实践性教学理念与行动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锻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一)实践性教学理念与行动相结合当前,刑法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已明确树立实践性教学的理念,这是法学各专业学科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共识。但这一认识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当中,理念的形成要与实际行为方式相结合,才能够把新型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变革实践性教学的形式,满足实践性教学目标实现的实质需求。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理念的形成是前提,行动是保障,只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执法能力、分析能力,把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是检验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最佳标准。(二)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锻炼相结合刑法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需要依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完成。首先,在对案例研讨之前,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查证案件过程,掌握与案件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在文献查阅、写作中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疑难案件,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自主查阅的基础上,对案件不同的见解集中讨论。如果发现有研讨气氛不浓的现象,教师及时查找原因,通过引导缩短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周期,激发学生蕴含的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种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和概括事物的能力。最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法律内容每年都有更新,自主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它不仅强化了当前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敢于质疑传统刑法理论的能力、应变和自制能力。(三)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刑法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二者是相互依存、辩证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刑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性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片面地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过度弱化了刑法基础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刑法理论与能力培养不能完全割裂地看待,二者是刑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较好的刑法理论知识素养是法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同样,能力培养是近期我们所倡导的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是检验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新的试金石。

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运行方式探索

刑法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要寻找出有效的教学运行方式,以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互动式案例教学正是以案例为主线,以互动式教学为理念,把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相互融合,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一)注重互动环节,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刑法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对刑法学理论掌握较扎实,但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欠缺,解决司法实践具体问题的能力较薄弱,与法律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刑法教学模式所采用的举例说明法、判例教学法。在举例说明法、判例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单向行为,教师占据主动位置,以举例、剖析判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教授内容,整个教学环节学生以倾听、接受为主。而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中,案例为主线,学生的参与为主渠道,教师指导为辅助手段,根据刑法学原理及法律规定分析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法律规定的精髓,增强学生运用已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以提高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参与司法实务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同时也有益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互动,使师生在对案件的探讨中共同提升对刑法知识结构的把握程度。(二)改变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生动性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媒介,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通过设置的案例,提高课堂生动性,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运用中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案件性质,辅之以不同的方式。首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与大学生联系密切的真实案例,如药家鑫案和被网络称为“女版药家鑫”的张彦撞人案件,通过案件之间的相互对比引导学生,让学生采用讨论、辩论的形式发表个人见解,鼓励案例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疑难案例可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示案件办理具体过程,一方面锻炼其理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把实体法与程序法有机地相互融合,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再次,刑法课堂教学中可较多地运用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通过案件影像的直接呈现,提高案例的真实性、课堂的生动性。选取的案例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选择涉及现行刑法规定中存有盲区的案例供学生分析、思考。不同内容、性质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也是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种考验与提高。(三)善用案例变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都是围绕精选出的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的。首先,选取的案例要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刑法条文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性。其次,选取的案例能够把多个刑法条文涉及内容相包容,一个案例的剖析有助于同时理解多个刑法规范的内涵,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再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利于“变形”。同一个案例特别是针对疑难案例,在基本案情固定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地设计出多种情境,通过案件不同要素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刑法理论的不同视角分析、探讨的能力。这一过程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也可以由教师提供素材,学生独立编写。教学案例的成功变形,不但使案例更加鲜活,更可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深入思考、运用法律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使其对刑法条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刑法课程教学中做到善用案例变形,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病,为实践性教学开辟了简便易行之路。(四)拓展教学形式,增强课堂实效性刑法课程的教学形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服务的。拓展教学平台,增加教学形式,改变教学理念,对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无裨益。学校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创建合作平台,共同开发、延伸刑法课堂。一方面,刑法课程教师定期到司法机关挂职锻炼,为教学内容补充养分,掌握刑事案件第一手材料,提高授课案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把具有实践经验的办案人员请入课堂,他们把在办案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揭开司法机关在学生心目中神秘的面纱。司法工作人员丰富的办案经验,充实了刑法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解决了学生急迫想了解面对刑事疑难案件时该如何办理的困惑,强化了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的环节,有效增强了刑法课堂的实效性。针对学生参加的课内外模拟法庭、专题辩论、法律咨询、社会调查等不同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分别制定规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考核办法的灵活性相结合。通过不同教学改革方式的有效运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法律素养都得到有效提升。这既有助于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