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现状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现状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其法律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幸福,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法治国家的建设。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当今新形势下全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但从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来看,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知识的多少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很多大学生并不能真正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忽略了对基础课的学习。如大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只知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更多相关知识并不了解。法律知识的欠缺也制约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水平的提升。

(二)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

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存在知法犯法的现象。比如,有些大学生明知是违法行为却以身试法,认为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有可能不会被发现,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即使被发现,也以为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三)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目前大学生并没有从内心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部分大学生心中还存在着“权大于法”的观念,并认为人情比诉诸法律更有效果。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成因

(一)大学生自身存在认知偏差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共存,各种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使部分大学生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受到追捧,使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中,不自觉地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泥潭;追求物质享受等。一旦价值观错位,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诱导,也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大学生“实用主义”的思想也体现在学习上,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对法律基础课投入精力不足,对法律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少,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比如,对“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楚,很多大学生把二者等同起来。

(二)学校法律教育工作不完善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纳入到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体系中来,认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可抓可不抓。在知识的传授上也存在一定误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犯罪的刑事法律教育过于重视,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这些知识平时根本用不到,易形成“不犯罪,何须学法”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上更多的是知识点的传授,缺少对学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另外,课堂之外的法律宣传比较少,没有针对学生的意识提升做更多的宣传和一些相应的普法活动。

(三)社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法自君出、权大于法”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影响也使部分大学生在法律和权力面前缺少对法律的信仰,却对权力充满期待。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联系在不断加强,社会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也逐步进入校园,使部分学生认同和接纳这些不良风气,并内化到了自已的行为中。比如,社会上的一些潜规则虽是违规行为,但却让部分人受益。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对自己有利,影响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再者,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等问题,这种现象降低了法律的尊严,同时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律权威的维护,进而影响大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制约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

三、做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是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接受和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其次,学校要营造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校园环境。比如,开展多样化的法律实践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讲堂等。最后,国家应多树立法制典型人物,给社会做榜样;通过媒体宣传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廖爱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50-51.

[3]韩艳君.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9):61-62.

作者:王瑞霞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