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析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析

摘要:基于当前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防治要点,主要内容有:灾害的监测预警、划分防治区域、相关的应急处理、集体的搬迁治理以及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完善等。此外,还研究了地质环境的利用要点,其目的是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防治手段;灾害预警;划分防治区域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而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两种因素综合的情况居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程度破坏。因此,相关科研人员不仅要注重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方面的研究,还要对当前的地质环境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利用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为和自然因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当前地质灾害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大边界线长,因而,在全世界的地质灾害中处于严重的受灾地区。对于受灾程度的确定,主要从灾害的强度以及灾害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带来的损失来进行衡量。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西南山区经常会因为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还破坏了当地的通信设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建设。针对这种现状,政府部门应加大山区的建设力度,以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其中建立防治体系是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其所包含的内容有: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查区域的划分、相关的应急处置、集体的搬迁治理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等。

2地质灾害的防治要点

2.1灾害的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反映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上进行重点投入。系统建成后,当所监测的区域发生异常变化时,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判断,并把生成的灾害数据信息结果进行收集和反馈。其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出预警。这样一来,就能为灾害的处理、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具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流程。

2.2划分防治区域

划分防治灾害的区域,是进行灾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防治环节,是对灾害频发地区的异常现象进行调查判断。具体在调查灾害频发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情况两方面。首先,要对划分的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做出准确科学的调查判断,并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次,还要通过调查灾害发生地的地质情况和周边的影响问题,预测所划分的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进行灾害发生危险等级的区域划分。这样一来,就能够明确各个区域地点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的危害性。相关人员就能够基于此,研究出了相应的灾害预警方案,并传达到当地的人民群众中间。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地质灾害所能造成的影响。

2.3相关的应急处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灾后处理和重建工作内容,要建立其相关的应急处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在灾难发生后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迅速做出回应。把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同时还为灾后的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方面的资源。

2.4集体的搬迁治理

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发出了灾害的报警提示,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当地居民撤离。如果发现其灾害波及程度较广的情况,就通过其他的设备调用和避险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集体搬迁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地质环境的利用要点

3.1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

工程地质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对工程所处环境的地质信息和周边区域的地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只有在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出现的类型后,才能实现对其的安全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性评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地质灾害发生。其次,工程的建设人员要树立起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这也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性重要内容。就目前来说,人为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对于工程地质环境的利用就要注重人与自然资源的有效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使得人们在进行的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降低了与生态环境的利用冲突。最后,在构建工程地质利用体系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对工程方面和地质方面进行安全评估,还要以可持续利用的长远发展眼光来提高地质环境的利用效果。工程建设者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后,还要提炼出工程进行地质安全建设的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

3.2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和判断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并通过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充分的了解所监测区域的地质环境。这样一来,工程建设就可以按区域且具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分类建设。其次,在充分了解地质资源的前提下,就可以将其他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利用。事实证明,细化地质环境的利用能够使自然资源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对于地质环境容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就可以进行区别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和存在的危害程度。由此可见,区域性地质环境的开发建设方法,具有操作可行性、实用性。最后,在完成了地质环境利用的灾害危险性调查后,就要着手进行当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建设。这一过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价值思维和研究视野,要勇于探究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思路。在分区域进行地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问题、工程地质区域的功能性划分以及地质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4结语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对其的防治工作。此外,还要根据地质环境的应用特点,对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时间、条件进行分析以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理。这些控制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的方法手段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因而,不断完善灾前预防、灾后处理重建的科学技术体系,是相关科研人员研究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5):1469-1476.

[2]韦仕川,栾乔林,黄朝明,等.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研究综述及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14(3):159-165.

[3]周惠.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236.

作者:杨淑萍 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