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归因

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归因

以“利用MS-Excel建立图表”这一任务主题为例,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出示一张图表,点明学习内容,然后演示图表的建立步骤——学生模仿制作,教师巡视辅导。透视这种现象:第一,任务设计内容简单,犹如习题,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内容无关。第二,课堂教学手法单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课标倡导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相背离。第三,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环境脱离,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其实,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只是由于信息技术其天然的实践属性,让这种矛盾在这里表现得格外突出罢了。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历数“菜单”,现在虽然从教材到教学基本实现了“任务驱动”,但历数“菜单”时的那种忽视学习对象、忽视学习内容的现象并没有随之消失,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应完全割裂开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科整合,立足国家课程的有效建构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加以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利用中文输入法打字让学生加强巩固汉语拼音,利用益智CAI软件把学生在做数学、英语、语文题目过程游戏化,让他们学得更开心;在学习“画图”这一软件时,与美术课结合,让学生每人设计自己的作品;学习“Word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与语文课相结合,要求学生书写电子日记、作文。通过这些整合的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技巧,更是增强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也表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问题活动,定位生活课程的有效开发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学生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在参与课程(尤其是地方、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中,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话交往,全纳活动课程的有效培植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各显所能,各展其才。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团)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追寻信息化的价值实现站在文化视角,信息技术教育将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

回归生活本色,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信息技术课程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新课标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从回归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就“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为例,可以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侧重不同的工具菜单操作,制作不同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例如,就历史学科中某一节的历史背景、发生事件及影响等进行课前预习,并制作成知识介绍作品。(旨在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视频、声音、文本框、脚注尾注等操作,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就数学学科的某一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制作成幻灯片。(旨在让学生熟悉以“表格”菜单为主的各种操作,并培养复习、总结、归纳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就艺术学科中某一艺术形式,制作鉴赏型的多媒体作品。(旨在让学生熟悉插入艺术字、图片、链接、相片、背景、文本框等操作,同时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艺术鉴赏的同时有机会进行艺术创作)。就信息技术学科中的MS-PowerPoint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成专题总结作品(复习提炼MS-PowerPoint这一软件的功用)。

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富有挑战性的场景。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现实生活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学习的桥梁,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去解决。如“利用MS-Excel建立图表”为例,可以采用这样一些策略:学校就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联网方式、电脑的日常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让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的反馈信息用MS-Excel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看到了技术学习的意义。

结合校园内外的各大事件、热点话题进行信息搜集、观点罗列和自我评述,如“高一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青少年上网的利弊”“要不要网德”等等就展开调查和讨论,以图表的形式将结果在校园网上。旨在让学生关心校园内外的大事,并通过网络丰富校园信息化环境,把MS-Excel真正当成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来使用。开设网络论坛,建立立体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论坛,交流学习经验、互通有无,彼此协助、解决问题。利用腾讯QQ等网络聊天工具开设网络在线答疑系统,让有经验的学生上网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并不断更换解答问题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网络在线聊天工具是学生无法回避的诱惑,也是极具价值的网络应用项目,与其让学生一下子掉进无聊而危险的聊天之中,不如早些让他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知实时通讯工具的真正价值。那种谈网色变、动不动就断网来逼迫学生的手段,是因噎废食。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技术与技巧,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化,在中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要拥有自己的问题或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问题(或疑问、案例、课题),井将问题重点置于一个大情景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理解信息化社会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作者:孙伟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