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在幼儿教师培养、幼儿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进而从人才培养视角下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期望能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学;现状;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一、引言

体育课作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对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从目前来看,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还存在着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成熟、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指导理念存在偏差等诸多问题,进而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在我国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出专业型人才,使学前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高,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幼儿教师发展的需要

健康的身心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和事业的基础。中职院校所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其内容包括对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健康的养成与塑造,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一名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同时,不仅可以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身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而且能使学生自身体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都得到提升,为其未来的教师事业夯实身体素质基础。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其不仅仅体现在年龄上,更多的还是幼儿在生理及心理上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幼儿的骨弹性强,不易骨折但极易弯曲变形;关节连接差,易脱位;心脏发育不完善,心率快;容易疲劳,活量小,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这些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都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时,应采用符合幼儿特征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学生讲授幼儿运动能力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开发学生各方面能力,最终形成学生在幼儿体育教育方面的独特教学能力。

2.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情绪,而合理有效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一方面能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如骨骼的长长和增粗、身高的增长以及关节活动灵活等。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生理机能的完善和动作的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肌肉、心肺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神经系统协调能力的不断完善等。除此之外,健康体魄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情感、意志、个性和认知等心理特征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将体育课程摆在首位,再次证明了体育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时,其课程内容应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课程内容,构建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体育课程。

3.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关键,而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人口的素质。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学生在体质与健康水平方面已有所改善,但肥胖等问题依然存在。体育运动作为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时期要将其培养为学生的习惯与兴趣,这对于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在幼儿时期培养的体育习惯,对其未来步入老年阶段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进而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压力。由此可见,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教学对教师、幼儿的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来看,诸多中职院校该专业的体育教学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必选课”,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体育的自身特点,只满足了学生自身的体质锻炼需求,但体育课程本身的专业性特色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且体育课程并没有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效结合,无法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和示范性特点。由此可见,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体育课程与学生专业之间发展严重脱节,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也无法满足将来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学需求。

2.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职业针对性

当前国内各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依然主要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为目的,而对于基本的身体运动、游戏类、体操类等学前教育专业所需要的活动项目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与教师职业相关的很多幼儿教育活动也统统被忽视掉了。虽然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在内容的设置上依然存在缺乏职业适应性等问题,使学前教育教师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教学方法不成熟,缺乏实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对体育课程教学能力进行学习时,除了要掌握关于体育的基本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则是要学会怎样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中,并将这些内容教给幼儿。经调查发现,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并不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学前体育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对他们将来学前体育教育工作十分不利。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检测方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出课程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多数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这直接影响了学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笔者在对多所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后,发现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评价内容不均衡,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太少,过分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多采用总结式,且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这种滞后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不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学习过程,还将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才培养视角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路径

1.转变教学指导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新时期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指导理念。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应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爱好,开展独具幼儿教师职业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讲授,还要提高他们体育教学的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2.合理选择及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各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该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和将来的职业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安排,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在学生、专业、社会之间的最大作用。

(1)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同时要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且应安全性高,保证学生安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则要遵循专业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等原则。

(2)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

根据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以及社会对幼儿老师体育教学技能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设置为身体素质、职业技能、教学实践三大板块。其中身体素质板块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最终目的,其教学内容包括跑、投、跳三个方面,具体项目有短跑、长跑、跳高、跳远、实心球等,该板块主要是通过各项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职业技能板块是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进行多方面的体育技能训练,其中包括体操类、韵律操类、健美操类、球操类、游戏类、传统体育、幼儿运动保健学等,以满足幼儿园对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和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而教学实践板块指的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幼儿体育课教学、组织幼儿体育活动、自制运动器材和创新教学等方面内容。

3.创新日常体育课程教学的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对此,教师应将现代的教育思想与课程特点融为一体,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一改传统注入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笔者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欣赏、初步领略、分析研究、深入体验”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学习由浅及深,由实践不断上升至理论,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应用能力。

4.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模式,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将课堂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内容相结合,共同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最合理的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笔者认为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出独特的评价,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而对于评价模式方面,则不能仅限于老师对学生评价,还应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评价等,进而结合多方面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评级体系。

五、结语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是教师培养、幼儿发展、国家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就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文中从人才培养角度进行了相关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并在具体实践中对其进一步完善,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复杂冗长的工程,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来逐步实现,进而为祖国培养出更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建华,黄景东.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7(2):28-31.

[2]张孙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建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9):43-45.

[3]彭佳贤,李春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64-65.

[4]李俊梅,周庆波.学前体育与学校体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7):128-129.

作者:奉家顺 单位: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