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6/27 15:13:05 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群众体育中高校体育教育出现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群众体育和高校体育存在的一系列关系并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应把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核方法、组建俱乐部等方面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了改革必须顺应社会新的发展形势,突出高校体育的社会属性,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进行。
关键词:高校;群众体育;体育教学;教育改革
一、依靠群众体育做好高校教育工作
体育在群众之中广泛开展,因此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关键,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群众体育的发展是增强国民体魄,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推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就要建立健全的有效的、长期的发展机制,完善基层体育设施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所以,要让群众体育发展有所突破就务必落实好有利于群众体育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入发展壮大群众体育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体魄要求日益增长,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是群众所追求的大众时尚,因此,体育健身运动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广泛信赖,也将群众体育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来。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以群众作为根本,注重学生体育教育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注重学生体育教育的培养和发展,也是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教育部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的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遵循教学目标,使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高校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的发展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擅长的领域方面,保证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需求。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高校学生展开体育教学工作,力求能够达到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并能够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体育项目,只有学生真正接触到较为擅长的体育项目,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这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体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体质和自身理念,在期末评价表上减少终结性评价所占的比重,而应当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表现所占的比重,在教学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不应以成绩为目的,而应当对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的强身健体的效果给予重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逐渐遭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在教学模式上慢慢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生转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出现偏移,甚至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出现淡薄现象,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工,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根据高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情况,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并将群众教育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在高校体育建设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积极树立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的体育内涵进行深化教育。但在目前教学中,学生在体质方面、体育知识技能方面以及道德品质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中,应当对学生的体质、道德修养以及体育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细化分配,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需求中,提高体育运动的参与能力,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促进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在群众体育中的社会适应性,同时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处于游离状态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线,如果培养目标存在有偏差,该校的办学质量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而且名誉会大大受损,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受损,进而影响到该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体育高职院校目前存在培养目标游离的状态,其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行业人才,还是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混合交叉,从而导致一定资源的浪费。其次,办学理念模糊不清,受当前社会浮躁情绪的影响,大多数体育高职院校试图把高等职业教育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培养方式,有的体育高职院校基础不扎实,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在学校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善治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民众等多元主体的互动与合作,更需要从构建群众的体育生活方式,整合社会资本,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等不同行动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行动,其次,在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方面的制度建设,是实现群众体育善治的必要举措。
2、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影响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一直延续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将学生封锁在固定的体育思维定势中,而在体育项目内容上,教师也仅仅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体育技能教学模式,而对于体育教学中所运用到的技巧性方法没有进行引导,有的教师甚至仅仅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就达到目的,对体育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没有具体性的认识。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体育课程的安排,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出现了忽略的情况。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来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
3、没有充分考虑到以群众为本的思想
在教学课程设置上高校体育教没有将以群众为本的思想考虑到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范围内,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在体育项目中能够快速发展的竞技项目,甚至在高校中所开设的体育项目中并不适合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比较单一,有的教师甚至在整节课堂中只是单纯的进行体育动作示范教学,而对高校体育观的教学以及体育理论教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体能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在体育锻炼中,难免遇到障碍和挫折,而适宜的体能教学和锻炼能够起到敦促学生培养坚强毅力的精神和体育锻炼的良好意愿,更能起到身心上的教育和涤荡作用,使其拥有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四、总结
群众体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同时群众体育的发展又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服务社会的需要,改革现有的高校体育,提出高校体育应育人为目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和改善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条件。
作者:陈萍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得坡等.21世纪综合型高级药学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三生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论文 英语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教育学术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教师德育论文
会计职称论文 医学职称论文
建筑职称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
水利职称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 计算机职称论文
班主任德育论文 教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