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作用

鼓励会让人逆风前进,打击则会让人不进反退。教师绝不能小看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评价总是消极的,学生的自信心会遭受打击,渐渐地对学习和教师乃至社交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欠缺之处,但是也有进步与弥补的余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要认识到正面评价的意义,多给予正面评价,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班级中的某学生性格羞涩,不喜欢言语,每次提问时,即使此学生的回答不够完美,甚至只勉强说了几个字,教师也应当对其的认真态度等表示肯定并积极引导。积极给予学生正面评价,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并遵守纪律,将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这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情等方面给予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处和疑惑。教师的关爱一方面能够消除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主性。面临的就业等现实问题,使学生背负着一定的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帮助。当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情绪不佳时,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单独聊。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给予建议或者直接予以帮助,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学习态度。

3.充分发挥期望效应的作用

期望效应也可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人的期望能对人们产生作用,促使人们在心理暗示下改进自身状态,开发自身潜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学会正确认识和运用期望效应。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和认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渐渐会转为消极,并且与教师产生距离感,这不仅会使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差,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孤僻、心理敏感的学生,教师的批评性言辞与行为很容易损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应正确看待期望效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4.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教师会发现,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而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成绩却非常优秀;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都不相上下,但是成绩却是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智力不是影响学生成绩高低的唯一因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爱好、教师期望、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状态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也要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同时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例如:班级里的某个学生智力平平但是学习态度认真,懂得坚持,教师就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学生的认真和坚持表示赞扬和肯定。教师的表扬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肯定自己,另一方面也会引导学生继续坚持和努力,从而不断进步,弥补智力上的不完美。

5.充分发挥情感沟通的作用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前缺乏有效的沟通,距离远,师生关系不和谐。这种状况一方面致使教师难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致使学生不理解教师的用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配合教师,所以教师应当认识到情感沟通的重要性。教师想要学生对于自己的言语及行为给予支持,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当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教师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时,自然愿意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结语

综上可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是极其必要的,它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当学会了解并灵活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合理把握学生心理和个人特点,从而科学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菡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