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政激励教育法应用

高校思政激励教育法应用

一、激励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激励教育法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由于学生一直以来都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实用,而现在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同时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学起来枯燥等综合原因造成了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运用激励教育法,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学习表现突出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会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会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激励教育法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的沟通。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格养成的阶段,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结果不仅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法,不断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受到激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创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情境。

3.激励教育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激励教育方法中榜样的激励作用,可以让学生一方面以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激励的因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以及党和国家宣传的一些榜样,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国家道德模范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励教育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俗话说“教学相长”,教育活动不仅对教师要有相应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要积极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法,对于教师在激励的时机、场合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有要求,对于学生在接受激励时的态度也有要求。

1.激励教育法对教师的要求。激励教育法的实施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的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场合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在表扬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艺术,才能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激励教育法运用的时机要求。作为激励教育法实施的主体,如何抓住激励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激励的时机具有短暂性,转瞬即逝,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在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出高尚的思想品德的时候,主动地、尽快地进行口头表扬和鼓励。这一方面使受激励者能够形成动力,继续延续这种好的行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树立榜样的过程,从而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扩大正确行为和良好思想道德的影响,真正达到激励教育法实施的目的。同时批评的时机也很重要,当学生的行为发生错误或者表现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现象时,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批评和制止,从而让学生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禁止和不允许的。在批评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应该遵循的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要求,这也是从反面肯定学生正确行为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实施激励教育法时,一定要有职业的敏感性,抓住时机,对学生的行为要及时地进行表扬或批评,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2)激励教育法运用的场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一定要在公开和公众场合,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当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或者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当众进行表扬,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鼓励了实施行为的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时刻关注和欣赏自己的,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能够更好地延续自己积极的行为,同时作为被激励的对象,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激励,并转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从而使自身的素质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当众表扬,让其他同学看到教师提倡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使被表扬者成为榜样,从而带动了其他同学纷纷效仿,进而提高整个集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3)激励教育法运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教师在进行表扬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语言艺术。首先,表扬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发自内心的,表扬的语言要真诚,所以要尽量不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进行堆砌;其次,在表扬的时候不要边表扬边批评,这样不但降低表扬的效果,反而会打击被表扬学生的积极性,而达不到激励教育法实施的效果;再次,在表扬的时候不能够边表扬边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会给学生一种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是对表扬学生的一种否定,同时如果提出的要求过高,会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就会达不到表扬的效果;最后,在表扬的时候,对学生的鼓励,一定要掌握好语言的分寸,不能使用过于肤浅的表扬,同时也不能把学生的行为提高到过高的高度进行深刻的表扬。把握好表扬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既是对已经形成的行为的一种肯定,也可以不断激励学生继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激励教育法对学生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激励教育法实施的客体,是激励的对象。作为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地予以配合。激励教育法虽然主要是教师实施的一种行为,但是学生不能仅是被动地接受。当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表扬时,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表扬,如果受表扬的学生接受表扬的态度不得当,对教师的表扬表现得非常冷漠,将会打击教师表扬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这种教学方法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同时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内心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希望表扬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如果学生不重视教师的表扬,在实际行动中没有受到表扬的影响,即教师的表扬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也会使教师在运用激励教育法时受挫,势必会影响到激励教育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把教师的表扬转化为自身学习的动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教师看到学生接受表扬的积极态度和取得的成效,既可以增加教师运用激励教育法的实践经验,又鼓励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继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激励教育法运用的方式

1.兴趣激励。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是深深喜爱某种事物,甚至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从而让人对该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掌握。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必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和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把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目标激励。目标是人们要达到的某种结果。目标激励是利用一定的目标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去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目标,然后让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和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但是这个目标的设定,不能空洞、过高或过低,如果目标空洞,学生就会无从下手;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认为达不到这个目标,而丧失前进的动力;目标设置得过低,短时间内学生可以轻松地达到目标,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所以在目标设置的时候一定要使目标具有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时期达到目标后受到激励,继续朝着最高目标前进。

3.信心激励。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拥有自信的人,可以在自我效能的暗示下,不断开发自我潜能,发挥的智慧和能量是难以估量的。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从而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树立自信心还会使学生更加开朗而乐于与同学交往,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帮助别人,从而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一般都崇拜一些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革命先烈,他们都为世界、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要通过这些榜样的一些故事或者行为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效仿这些榜样,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在效仿榜样的同时也会和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当发现自己某些思想和行为与自己崇拜的榜样有差距的时候,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包括先进的同学和教师自己,这样的榜样更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通过树立榜样,让先进的同学带动普通同学,可以提高整个集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出榜样,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让学生信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