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校去行政化的辩证分析论文

学校去行政化的辩证分析论文

针对近期成为中国社会热点话题的“高校去行政化”,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仅就当前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热议作一综述,以期对后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为此,针对高校“去行政化”这一话题,社会各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知名高校校长对此却持质疑态度。这不禁使人担心:这项尚未开启的改革之路将充满荆棘。

一、高校去行政化提出的原因分析

1、高校行政化限制学术生产力

高校衙门化,校长分级别,有意见认为这种机制“严重地挤压了平等自由的学术论辩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指出,如果中国的大学都这么行政化,就没有希望,学术在衰退,那还谈什么诺贝尔奖,还谈什么大师。是什么使学术衰退,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去追求行政权力了,讨好行政权力去了,就没有人坐下来兢兢业业地做学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高等学校比社会更渴望能够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出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很多老学者都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行政运作体系来运行,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大家同步走一个模子,不可能会出现创新思想。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认为:行政化是高校没有活力的症结之一。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学校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的结果,使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挤进管理者队伍,把当官看成追求的目标。

2、高校行政化是当前高校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

专家治厂,教授办学,学者搞科研,本该是一片净土。但由于行政化的影响,更确切地说由于行政权力的刺激,使得这块净土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变化。尤其是高校大院内,表现得更为突出。追逐权力,往官场里挤,行政职务、专业职称“一肩挑”,人为地分心分神分时,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到如何治理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向诺贝尔奖冲击,等等,因而,使一些原本专心教学的教授、学者变得不安分,想方设法谋个官位坐坐,以至出现某所大学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如果,高校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做官成了瘾,学术腐败、基建贪污、高校负债、科研造假、抄袭之风,虚假之风就会随之而来。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几年被频繁曝光的各类教育界丑闻或争议,均源于此。

3、高校去行政化是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的需要

“我觉得,去行政化这个概念本身,需要进行讨论和界定”。人大校长纪宝成说,去行政化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按照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教育,而不要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思维来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我们希望,如果真正让教育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氛围的话,高校一定要回归它本来的发展规律,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我认为这样的改革是给高校增加了更多的责任感,然后在教育界出现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生态环境。”哈工大校长王树国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教育去行政化有利于国家出现一批投身于教育的教育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大学是否取消行政级别,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无法绕开的第一步。

二、高校去行政化存在的争论分析

1、高校究竟要不要去行政化

作为倡导高校去行政化的第一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极力主张高校去行政化,换来学术一片蓝天。他认为,当前高校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是中国教改最关键的部分。如果高校不去行政化,其他各种措施都是隔靴搔痒,修修补补;朱清时指出,如果中国的大学都这么行政化,就没有希望,他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去行政化。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尽管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肯定要沿着这条路走。然而,日前,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却说:“中国目前是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住房、医疗、政府谈话、民间交流,全跟官级连在一起,没这个什么都干不了。如果‘官本位’是前提,如果全社会都是行政级别为导向,那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

对于“高校取消行政级别”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则缄口再三,表示“不好谈”。他的出言谨慎,反映出这一问题的敏感性。这也是地方教育官员没有表态的表态。

2、高校究竟是去行政还是去行政化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张建林认为,行政就是管理,没有行政也就没有管理,高校是一个组织系统,组织系统需要管理,所以,行政是高校管理所必需的。而行政化,则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高校行政化就是采用政府系统的组织上的党政同构,绝对的下级服从上级,一切以“官本位”为准的行政;可见,前者在于高校与政府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在于高校内部的官本位问题。纪宝成也认为,从学校内部来说,只要是一个组织,就有科层结构、管理结构,这是组织运行和实行科学管理的要求,必然也就会产生层级,有一些人把这个作为行政化来看,是不对的。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指出,清楚“去行政化”这个提法的内涵更重要,行政化影响到教学科研的实质是什么,应该理清楚这个,不是简单的行政级别没有了就是去行政化。它实质是要在教学科研的管理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术,尊重教授的地位,让合格的教师队伍来决定教学科研的重大事情,其他的服务管理人员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优质的管理。

可见,“高校去行政化”普遍赞同的公众舆论背后,我们看到也有人担心“高校去行政化”会弱化高等教育的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当社会习惯于以行政级别来衡量其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这种担忧意味着“高校去行政化”有可能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巨大风险。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超越具体立场进行更深入讨论和慎重决策的政策主题。三、高校究竟怎样才能去行政化9eWU7u*{?=?[=5NsI28#EvsVt@rNHK%FN66wen.COMt335))eWqvBFWjkrsM(|l

今年的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其中一个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高校去行政化。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谈到,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8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规划纲要》已经就此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方法思路,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见,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关于高校如何去行政化社会各界也是提出了诸多的观点。

1、厘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教育改革布局的难点在于体制。在我们这样一个行政权力强烈主导社会的国家,体制的形成总是与政府管理权限与职责分不开。因此,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应当是规范政府教育管理,尊重学校教育自主权,厘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理清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一是政府要做好放权与收权,此次公布的《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旗帜鲜明地提出“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目前学校行政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来讲,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和控制太多、太强,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经费划拨、教育评价、校长任命等都由政府说了算;从学校内部来讲,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控制着学术权力。要让学校摆脱行政化的桎梏,首先政府应该放权,把办学权力交给校长;其次在学校内部,行政权力应该更多让位于学术权力,高等院校通过董事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师工会等民主的方式管理学校,强化学术权力。

程方平认为,放权和收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地方教育整体发展等方面,各级政府和学校的权限直接影响其积极性和运作效果,应该有所放权。“但也有一些权力是不应该放的,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校舍建设、人员收入、社会集资等权利就不应给学校,而应放在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当《学校法》出台之后,以往学校的某些权力可能要收回,这是依法治教、各司其职的原则所要求的”。

二是要建立高校财政拨款制度,朱永新介绍说,“现在政府和学校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这次规划纲要提出要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就是为了把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隔开,经过人大预算后,把经费放到高校拨款委员会,然后再拨给学校。杜绝以前的‘跑部钱进’。”

2、改革现行高校教育体制,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去行政化”成为今年“两会”热议话题之一,《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去行政化”势在必行,而“取消行政级别”则需要相应的社会改革配合。

朱清时委员指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是必由之路,,但需要慢慢来。“去行政化”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学校行政化的机构和体制已经形成,只能逐步改变;“去行政化”应该从新生学校开始。从现在开始,对新建立的学校“去行政化”,进程应该很快。纪宝成也认为:“去行政化”不只是教育一个领域的事情,所有事业单位、企业都要取消行政级别,同步配套进行。

顾秉林表示,取消学校级别很有必要,不过对于有些学校担心取消行政级别后,可能会造成学校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出现困难的问题,顾秉林也表示了理解。“去行政化不是说把行政级别去掉就完事,应该有配套的制度。”顾秉林举例说,如果不要现存的行政级别,那么将来政府从学校里选人,将有怎样的制度衔接,这都需要考虑。“比如政府部门需要学校里的人去当司长,或要调出一个副省长,这种情况下怎么跟现实中的用人制度相衔接”?为此,在《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新闻会上,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了未来教育去行政化的思路,“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3、政学分离,找准学术与行政的平衡点

“政学分离”在国外早已证明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美、法、德等教育发达国家,高校早已摆脱官场化、行政化弊端,实现高校自主管理,高校实行高度自治。而在我国高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基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高校行政化、官本位积习深重。因而,全国政协委员郑兰荪院士曾直言:“我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在规模大小或院所系科设置,而在大学独立、教授治学、学生自治等现代办学基本理念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国内外一百多年的实践表明,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对外是自主办学,对内是学术自由,崇实求是,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创新”这一大学精神的本质;“大学组织中的权力作为一种行政力量,只有与专业权威不形成冲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被认同并接纳,否则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高校行政必须彻底打破“官本位”思想,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行政理念,而体现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摆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位置,就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从学校内部讲,要强化学生和教授的话语权。这两个群体的话语权强了,行政化倾向就会弱化”。

参考文献:

[1]焦璨,不要为高校“行政化”辩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18

[2]王全宝,教育去行政化,大势已明[N]中国新闻周刊,2010-3-3

[3]程天权,大学“去行政化”须“内外兼修”,[N]科学时报,2010-3-15

[4]吴华,没有开始哪来结束--高校“去行政化”刻不容缓,[N]2010-3-18

[5]杨晨光,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中国教育报,[N]2010-3-9

[6]纪宝成,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N]新京报,2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