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众化高等教育论文

大众化高等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面临的主要矛盾

为全面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培养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使高等教育步入了特罗所标定的大众化阶段,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控制下推动的,满足了大多数学子上大学的愿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据统计,到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约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快速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到10年时间,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上大学的需求,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也有利于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肯定面临很多矛盾,但主要矛盾在于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处理上。一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总是有限的,但高等教育是一项巨大的事业,任何国家的政府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现实面前都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如果以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衡量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显然是不行的,今后既要培养精英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和类型人才的需求。当前,就业问题成为一个敏感和老大难问题,结构性失业亦或过度教育使人们质疑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既不能因为目前出现“就业难”,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而放弃走大众化道路,也不能因为大众化阶段中多样化的质量观而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需数量与质量并行发展。这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一般将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质量与卓越性价值观和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数量和平等的现实相比较,因此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越快速,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到大众的质疑。虽然,不同国家的危机所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相同点是多样化高等教育形式的出现与规模的扩张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功能的变化和任务的分化,在招生考试和学习内容上将高等教育区分开来,资源分配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等级、阶层结构的形成等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同时,高校要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起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面向社会自主开放办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地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了使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大发展,我国地方高等学校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任务,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制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过程中,不仅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招生与就业制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也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新合并的地方高校更为迫切,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我国地方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1716.8万,占全国总数的91.1%,可见地方高校已成为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绝对主力。在大众化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地方高校将逐渐成为关注对象,地方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只有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发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办学积极性,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促进办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包括高等教育宏观和微观(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进一步确立中央与省两级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地方相关教育部门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对地方高校的统筹管理权。相应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通过立法、拨款、政策指导与规划、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手段调控地方高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而不是包揽办学,管得过多过死的直接管理,致使地方高校缺乏活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的培养。这一切确实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建立新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障新职能的高效运作。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对地方高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普遍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处理好党、政、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校长与书记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当分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校长的管理职能,发挥教授会的学术领导职能和教代会的监督管理作用,使各方的职、责、权等相互协调统一,互相制约与支持,并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制度,以保证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学院制管理。机构设置一定要以科学、精简、效能和统一为原则,没必要设置的机构坚决不设,加强人员管理,避免人浮于事。实行学院制的地方高校,要处理好校、院、系的关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行目标管理,扩大学院一级在人、财、物、管理和决策方面的自主权,以便灵活办学。再次,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减轻学校不必要的负担。最后,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将更加密切,所以应积极加强与地方公众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协助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参与决策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监督学校的运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并为学校争取办学经费,提供招生与就业信息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地方高校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淑娟单位:武昌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