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培养

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培养

1创新意识的内涵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新意识主要解决“愿不愿”创新的问题,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2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

2.1大学生缺乏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多考几个“证”而忙碌,只希望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创新意识相当淡薄。

2.2大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热心于接触、观察某件事物,积极从事某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但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考试成绩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每一点创新思想或行为,都不能及时给予激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创新的价值,这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创新的兴趣。

2.3大学生缺乏创新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课本的学习,知识面过于狭窄,所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无法由单一性、直线性转化为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等。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创新者自觉确定活动目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如目标明确、探索未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尊重规律,勇于冒险、果断自信,坚毅不屈、积极进取等。创新不是轻松随意的活动,它需要耗费大量心血汗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经历种种失败和挫折后,才有可能得到成功。因此,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崇高的思想品质、优良的道德素质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可能创新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宽松的环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传授正确观念并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改革。邓小平说过“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做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改变那种一次考试定乾坤,一锤定音的做法,评价体系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面。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印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并激发他们在已有理论的基础探索新理论的兴趣。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